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丛 《图书馆学刊》2012,(10):111-114
古代私家藏书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在社会文化环境对私家藏书的影响、私家藏书的文化形式———藏书楼以及藏书楼命名、私家藏书的文化情结———藏书心态等方面。从文化视角探求私家藏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古代藏书弊端的批判、为广建公共藏书楼大舆论和创办学会图书馆三个方面,论述了维新派在中国图书馆变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认可的中国的藏书观念是以藏为主、为藏而藏、藏而不用;谈论古代藏书楼也多批判其保守的一面,但我国古代也不乏开放型的藏书家,他们敞开门户、广招来学,把私人藏书从狭小的天地里解放出来。该文在汇总6个著名的开放的私人藏书楼的基础上,归纳这些藏书楼主人的"储书供众"、"传布为藏"、"流通开放"等开放思想。最后分析这类私人藏书楼致用开放的思想和行为对藏书家自己、  相似文献   

4.
古代私家藏书楼的构建与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是一种内蕴极其复杂的文化现象,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看,它既有汗牛充栋的藏书、岿然屹立的书楼等物态文化,又有在长期藏书活动中形成的风尚、习俗等行为文化及心态文化。本文拟从藏书楼的构建与命名角度作一考察,希冀可有神于古代藏书史的全面研究。私人藏书在有了相当的数量以后,就应该有便于度藏和保管图书的处所,于是出现了藏书楼的营建。藏书楼的出现是私家藏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献中对私人构建藏书处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王嘉在《拾遗记》卷六中日:曹曾,鲁人也。家产巨亿,学徒有贫者皆给食。天下名…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与近代藏书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近代藏书楼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措施之一。近代藏书楼是在中国古代藏书楼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图书馆文明而建立起来的,联结了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袁丹 《浙江档案》2006,(7):60-61
浙江的藏书之风,史籍可考的是从三国、晋时期的范平、范蔚祖孙开始的。据吴晗、杨立诚、金步瀛等学查考.自晋至清末,浙籍的藏书家约有440余人.浙江的藏书楼约有200余处。综观历史.浙江这个人荟萃的土地上,藏书名楼林立,名家辈出,为保存和传播中国古代藏书化起着重大的作用。浙江古代藏书的化意蕴可从藏书活动的化地位、化理念、化品位和藏书楼的兴衰变迁等方面来体现。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燚  相廷礼 《图书馆》2012,(1):25-27
藏书楼是藏书活动的建筑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藏书楼在其命名、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独具特征,而这些特征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藏书楼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应该对现存藏书楼加以大力保护。  相似文献   

8.
火是危害藏书安全的最大隐患。中国古代私人藏书楼有不少就毁于大火。比如宋代尤袤建遂初堂藏书楼,藏书甚丰,光宗皇帝曾赐题一匾,荣极一时。但是不久,藏书楼遇火全部藏书化为灰烬。明代著名学者钱兼  相似文献   

9.
李凯旋 《图书馆》2013,(3):39-41,47
藏书楼概念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元概念和逻辑起点之一,它最早出现在南宋文人的笔下,最迟清顺治年间已有实体的藏书楼出现,因而程焕文先生认为藏书楼完全是一个近代名称尤为不妥。与藏书楼相关的藏书思想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术的主要内涵,不能用近代西方图书馆学的标准苛求中国古代图书馆,从而得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古越藏书楼在中国的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有其显明的特色。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古越藏书楼的特色进行论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