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并加以具体化."温柔敦厚"说涉及人格、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现方式三个层次:主张人格为先,这是"温柔敦厚"说的前提与基础;在诗歌内容方面要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道人心;在诗歌表现方式上,主张含蓄蕴籍、渊涵婉曲.沈德潜提倡"温柔敦厚"说,是清初以来诗坛重倡诗教、重整儒家诗学传统的必然结果.此种学说之所以招致批判.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的"和合"思想主要有"太和"、"中和"以及"和平共处"三方面的内容.王夫之认为,"和"是自然界的常态,"太和"则是"和"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太和"之境."中和"是人们修身的最高准则,人们通过"存养省察"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去体验、去实践,就能达到"中和"之境.王夫之主张各民族和平共处,既反对少数民族对...  相似文献   

3.
杜甫诗不特善于纪事,亦长于纪历,杜甫诗集中有不少以节令为题的诗歌,"九日"诗就是其中的一类.重阳节在唐代深受重视,杜甫"九日"诗广泛反映了唐代的重阳节习俗,而在主题上则明显地保留了忧郁色彩--既伤老叹悲又忧国忧民.读杜甫九日诗,犹读唐代风俗史,还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论杜诗体现的儒家"仁"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唐代,儒学获得了较大发展。杜甫便是出身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并以儒家者流自居,自小苦读儒家经典,奉行儒家的思想道德。其诗歌亦主要体现了儒家文化内涵。本文就杜诗中所体现的儒家“仁”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和而不同":中国外交新理念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而不同",是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中国外交新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外交理论的有机组成之一.它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许多西方思想家的思想也不无近似.它的本质是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主张世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而相辅相成.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外交政策已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构建了以"人性论"为基础、心性修养为内容和道德价值为取向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心性论"在后世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经历唐代韩愈、李翱的儒学复兴运动,及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创建,儒学"心性论"不断理论化、系统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理论.最终,儒家"心性论"思想由"人性论"、"伦理论"、"修养论"走向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儒家"心性论"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 (2 )讲授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 ,重点在于唐代文学和宋代文学。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 ,我们把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再明确一下。1 重点1)王维前后期思想的变化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王维诗歌的题材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品2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李白的代表作品3)杜甫的生平 杜甫的儒家思想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杜甫的代表作品4 )新乐府及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 (2 )讲授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 ,重点在于唐代文学和宋代文学。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 ,我们把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再明确一下。1 重点1)王维前后期思想的变化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王维诗歌的题材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品2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李白的代表作品3 )杜甫的生平 杜甫的儒家思想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杜甫的代表作品4)新乐府及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关于"芙蓉园",杜甫曾在入仕前后几次写到,这些诗作具有"时事化"的动态特点.在"即时"和"非即时"的时间线索中,"芙蓉园"意象空间的变化不仅完整反映了来自杜甫身世体察下的时代变迁和重组,也预示了由"尚情"的"唐音"到"尚意"的"宋调"文学风尚变化趋向;对文学题材的扩展和诗学思维的丰富都体现了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他们或是"先儒后贾",或是"先贾后儒",或是"亦贾亦儒"."贾"与"儒"的结合,便是徽商为"儒商"的内在根据.徽商以儒学指导"贾行",以儒家"仁"、"善"思想和"以义统利"思想指导商务活动."儒商"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儒家"仁"的学说与现代公司的公众利益;第二,儒家义利观与现代公司的互惠互利;第三,儒家的"人和"思想与商务管理的"双向对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二十世纪处的文化先觉者,周作人的文艺观呈现出复杂而矛盾的特点,五四时期提倡为人生的"载道"文学,后来则主张带贵族气的"言志"文学,其文艺观既受着西方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显示出由儒家"济世"思想到道家"隐世"思想到佛家"空"苦"观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杜甫思想的研究,一般都只论及其儒家成分,而忽视道家成分.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其思想中的道家成分以及对他生活、创作的影响,力图较为完整地反映出杜甫的全貌,从而使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能得出公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双璧,后者更是被誉为"诗圣".杜甫一生创作的诗歌有三千余首,被喻为"诗史".笔者认为,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其格律工整是后代人创作古典诗歌的典范,在其思想意蕴上,更是体现了一名传统的儒家文人士大夫的"民本思想",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杜甫一贯倡导的诗歌“有神”的主张入手 ,通过对传统文艺理论纵向的历史考察 ,进一步探本求源 ,指出杜甫有神说的美学渊源既可追溯到先秦 ,又从六朝的形神论发展而来 ,还直接继承了王勃关于“有神”的文学主张。杜甫的“有神”说体现了盛唐诗人的美学追求 ,对后世美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梁元帝萧绎现存诗歌123首,他在文学理论上对传统的“文笔说”作了新的阐释,丰富了“文”的内涵;审美上主张“中和之美”,继承了儒家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杜甫富有儒家传统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不仅集中表现在他的忠君恋阙、仁民爱物思想中,也鲜明地反映在他对乱世亲人的关爱与牵挂上.纵观杜甫创作的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诗人想望家乡、牵挂弟妹、照顾妻子、抚育子女,可谓是万虑丛集,操碎柔肠.解读杜甫诗歌,诗人堪称怀乡恋土的赤子、棠棣相依的贤兄、百结柔肠的良夫、舐犊情深的慈父.杜甫描述人伦亲情的诗歌,十分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儒家仁爱情怀和宗亲观念.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英国作家托马斯·潘瑞格享有"南非诗歌之父"的称号.本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及作家的生平,运用后殖民主义中的"自我"与"他者"理论,分析他和他的诗作,以及其对南非文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及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文献,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通信"一栏在《新青年》宣扬刊物主张时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历代医家大多具有儒家文化知识背景,其受儒家思想观念影响颇深,形成了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独特的"儒医"现象.国家对医学的重视,社会各界对医道的推崇,儒家学派对医学思想的认同,医家对儒家价值观念的主动接受.是形成"儒医"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