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以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主体,所直接从事体育专业性的社会劳动即为体育劳动。这种劳动以体脑紧密结合,追求身心完美为显著特点。因此,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材,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性质所决定、所要求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对体育劳动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论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的发展,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体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人的全面发展伴随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实践活动而展开。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具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独特功能,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对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认识(一) 对目的任务的理解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在现代教育中是培养青少年走向社会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手段。因为科学现代化离不开人,身体是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身体的健全发展。体育在塑造一代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从广义着眼,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观点和学校体育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来认识和提出学校体育的目  相似文献   

4.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重要的发展方向,高师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师体育的教学中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对从事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牢固的基础。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强健的体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体育行为、优秀的从师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明确界定了体育的教育价值观的涵义,阐释了体育在转变健康价值观、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从当代中国体育的教育价值观来看,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全面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价值和人文教育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体育的基础,文化构建是大学体育责任和义务的基础,其责任和义务在于塑造和完善大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使大学生由人的技术社会的一个链环,晋升为完整、完善、和谐及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体育是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它的兴起是中国社会体育发展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本文从社区体育的特征入手,分析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应符合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构建民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其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与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通过推动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为加强和改进体育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体育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二者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辨证关系。体育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而社会的发展归根结蒂又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促进人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文中以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市场学和管理学等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提出其在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运用的若干原则,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