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立刚 《考试周刊》2010,(11):148-149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合作学习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学校体育的重要手段和目的。本文作者在广泛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思考研究,以期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手段的干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认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探索了基于主题教学模式条件下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及操作模式,这种新的评价方法在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培养合作精神与配合意识上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拓展训练对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延续,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和补充,它不仅进一步开发了体育课程资源,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功能,而且对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必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还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应努力使学生获取现代社会中的生命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在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利用学校体育中的挫折教育,磨砺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体育课堂内外中的显性和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明确提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要求等,以弥补传统学校体...  相似文献   

6.
赖新强 《考试周刊》2007,(32):49-50
体育与健康概念的提出,使得学校体育的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从而使单纯的体育课成为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合理评价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学习参与程度的一门新兴课程。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每个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学生都必将从学校走向社会,为学生的社会道路作好铺垫从来都不过早。体育课作为学校的一项能力与健康、团结与意志锻炼的一门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功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教学资料和教学实践的了解与分析,对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了具体的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具有独特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人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等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健康课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而且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以及挫折教育都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新的健康定义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正在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关于社会适应的基本概念1.适应的观念。适应是生物学概念,后来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指一个社会体系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学校体育要适应社会,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社会及体育教学的要求。2.适应过程。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生物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必须适应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变化,在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协调人际关系;他要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学会承受各种挫折;面对各种冲突须学会妥协和顺应,合作与竞争;学习各种规则和价值观,这种学习和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特殊性及矛盾特征,如竞争与协同、胜利与失败、求胜欲望与规则限制、强烈的情绪体验与复杂的互动关系等等,使得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二、学校体育有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圆”形队形教学。在课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同时,重视对学生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等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练习与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思想是"健康第一"。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授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心。然而,要想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着手,因为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有兴趣,才能够自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本文从明确体育学习目的、营造教学氛围、灵活采用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了浅谈,以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很多中学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给初中生增加了很多课业负担,虽然这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但却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学习效率也会随之降低。所以,学校要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参与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  相似文献   

14.
陈本灯 《考试周刊》2014,(93):122-123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的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缺乏兴趣,厌学现象严重。作者对学生体育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学生厌学情结,总结出适应农村学校特点的对策,调整教学方法,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在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学习水平及课程评价上与传统教学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健康标准认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活动既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应注重学习的三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体育课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社会适应目标的行为表现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体育课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体育与健康》改变了传统体育把竞技运动的技术作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传授的模式,重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要根据《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按照体育教学计划,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作为主要目的,一步步地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一、《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有很多的理论知识,需要传授给学生,过去我们的体育教学只注重体育技术的传授,忽视对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提出背景的回顾,分析了高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和优势,阐述了高校体育培养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中心理健康占有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对学生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