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气孔观测法和染色体计数法,开展秋水仙素诱导后的太子参各株系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太子参同源四倍体植株的气孔长度48-60μm,保卫细胞的叶绿体数量24-38个,染色体为2n=4x=64;二倍体植株的气孔长度36-44μm,保卫细胞的叶绿体数量12-22个,染色体为2n=2x=32.太子参四倍体植株的气孔长度明显比二倍体的长,四倍体的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大约是二倍体的两倍.对52个太子参株系的倍性鉴定显示植株成熟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大小及保卫细胞叶绿体的数量与其染色体数目形成准确的对应关系,气孔观测法可作为鉴别太子参四倍体与二倍体的简便方法,再用染色体计数法,能进一步确定其染色体倍性.  相似文献   

2.
以水晶葡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碱,在不同处理时间下,运用套罩法进行染色体加倍诱导,确定最佳处理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并对诱导的变异植株与对照植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学、解剖学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8 mg/mL的秋水仙碱处理5 d效果最佳,处理后的植株为变异四倍体的可能性较大;经该处理后的植株在节间距、叶片厚度、SOD酶活性、气孔密度及大小、导管直径及长短、细胞大小等指标上均明显强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方法:利用人工诱导获的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进行杂交获得三倍体甜叶菊植株,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气孔、染色体等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甜叶菊三倍体气孔大小介于二倍体与四倍体之间,染色体数为33(2n=33),甜叶菊三倍体培育获得成功。田间农艺性状考察及糖苷测定结果显示,植株高度及叶产量与二倍体相近但高于四倍体;三倍体甜叶菊植株在叶片厚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均大于二倍体而与四倍体接近;糖苷含量及糖苷成分与二倍体及四倍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三倍体甜叶菊在农艺性状及糖苷含量上具有自身特点,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串叶松香草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串叶松香草产草量高、富含蛋白质、易栽培。在天水市的三个试验点进行了三年的栽培,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全省推广与栽培串叶松香草,对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畜牧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蚕豆为材料,选用秋水仙素的5个浓度(0.025%,0.050%,0.100%,0.150%,0.200%)和4个诱导时间(12,24,48,60h)进行配组,通过调查不同组合处理下根尖诱导率、胚根膨大率、胚根细胞染色体数目、幼叶气孔数目、保卫细胞大小、胚根数目和幼苗高度的变化,研究秋水仙素诱发蚕豆胚根多倍体的最佳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组合.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蚕豆多倍体的最适处理时间为48h,最佳处理浓度为0.100%.在秋水仙素处理下,蚕豆根尖诱导率、胚根膨大率升高,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多,气孔数量减少,保卫细胞变大,胚根数量减少,幼苗高度降低.蚕豆根尖诱导率、胚根膨大率、气孔数量在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不同"处理时间×处理浓度"组合之间差异显著,胚根数量、幼苗高度在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时间、不同"处理时间×处理浓度"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处理浓度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16个枇杷品种的二倍体和自然多倍体为试材,研究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和气孔密度与倍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孔密度与倍性相关性不显著;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气孔叶绿体数平均值分别为14.22、17.98和17.46,多倍体气孔叶绿体数比二倍体有明显增多,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多倍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叶绿体数有明显差异,但各品种叶绿体数分布有近似规律;以16为界来判定倍性,叶绿体数少于16的为二倍体,大于或等于16的为多倍体,对二倍体和多倍体判定的准确率分别达92.8%和94.2%。因此,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可作为判定枇杷倍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问题求答     
问题一 ,叶绿体中的酶从何而来 ?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在核糖体内合成的蛋白质是不能通过叶绿体内外膜进入叶绿体的 ,那么叶绿体中的酶从何而来呢 ?问题二 :秋水仙素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人工诱导多倍体 ,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从而得到多倍体植株。对此我们有这样的疑问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了复制 ,复制后的染色体数目未加倍。而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纺锤体不形成 ,着丝点就不…  相似文献   

8.
1问题提出 在介绍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时,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若平常食用的二倍体西瓜的基因型为Aa,最终培育的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有几种,各基因型的比例如何?若诱导形成的四倍体西瓜植株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几种,各基因型的比例如何?2问题探讨2.1找准问题难点二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为Aa,经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三倍体植株是由四倍体植株做母本、  相似文献   

9.
串叶松香草水土保持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串叶松香草的生长性能及土壤的抗冲性、渗透性、贮水量、土壤肥力变化、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串叶松香草覆盖效果好、生物量大(鲜草产量达225 t/(hm2·a)),根系发达。与对照裸地相比,地表径流减少28.36%-45.64%,泥土冲刷量减少58.15%-76.55%。  相似文献   

10.
以高丛康维尔蓝莓组培苗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通过浸渍法和培养法进行染色体加倍研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学、解剖学及细胞学进行比较,以确定能够诱导出多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和处理质量浓度.结果发现,在形态指标上,0.5,2.0,4.0 mg/mL 秋水仙素浸渍处理1 d 及0.4 mg/mL 秋水仙素培养10 d 后,蓝莓的叶长、叶宽、茎直径、叶厚、茎直径的平均值均显著大于 CK;在解剖结构上,0.5 mg/mL 浸渍1 d 和0.4 mg/mL 培养10 d 后,其气孔变大,密度变低,为椭圆形,保卫细胞的淀粉粒减少,0.5,2.0 mg/mL秋水仙素浸渍1 d 和0.4 mg/mL 培养10 d 后均使细胞核明显变大;在生理指标上,0.5 mg/mL 浸渍处理1 d后显著提高了蓝莓 SOD 酶活性,2.0,4.0 mg/mL 秋水仙素浸渍处理1 d 能够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中后者还显著提高了其叶绿素 A 含量.可见,0.5 mg/mL 浸渍1 d 和0.4 mg/mL 培养10 d 后,蓝莓植株发生多倍性变异的可能性最大,但还需后续的大田鉴定,才能最终确定多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2012,(12):73
据2012年6月15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4日电,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发成功天山雪莲多倍体植株繁育新技术,培育出四倍体天山雪莲,从根本上解决了药用雪莲品种选育问题。据介绍,新技术以雪莲的下胚轴茎段为外植体,用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培养基进行诱导,育成了四倍体雪莲植株。新技术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多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雪莲活性成分的含量,克服了天山雪莲在自然繁殖和人工种植中出现的品种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倍体无籽西瓜因其具有含糖量高、口感好、易贮藏等特点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但其培育过程未必人皆知之。笔者现从遗传学的角度对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谈一浅见:1原理 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如用秋水仙素(一种植物碱)处理二倍体西瓜的种子或幼苗,使其在细胞分裂的中期,阻碍纺锤丝和初生壁的生成,使已经复制的染色体组不能分向两极,并在中间形成次生壁。结果就形成了染色体组加倍的细胞,使普通二倍体西瓜染色体组加倍而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然后与二倍体西瓜植株(作为父本)杂交,从而得到三倍体种子。三倍体的种子发育成的三…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课本第202页人工诱导多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会问下列问题: 1.由二倍体西瓜到四倍体西瓜过程中,秋水仙素起什么作用?其如何处理。 2.三倍体西瓜为什么无籽? 3.无籽蕃茄是人工诱导多倍体得来的吗? 4.由二倍体西瓜到三倍体西瓜是怎样培育的? 上述问题看起简单,但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说还是不易理解,有较大难度。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下述方法,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一、讲清原理 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种子或幼苗,使其在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14.
1.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发生作用的主要时期在__,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2.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对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进行测定,甲为0.14%,乙为0.1%。然后给甲、乙分别口服100克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其结果如图。试问:  相似文献   

15.
<正>1三倍体无子西瓜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为何无种子?普通西瓜是二倍体(2N=22),无子西瓜是三倍体(3N=33),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利用二倍体西瓜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出来的。第一年:制备三倍体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四倍体(4N=44)西瓜植株;然后让四倍体西瓜作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作父本(取其花粉授于四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含两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与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含3个染色体组,由其发  相似文献   

16.
兰忠 《生物学教学》2002,27(12):41-41
高中《生物》教材 (1999年人教版 )第 2 0 3页“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图解”简明的展示了多倍体的培育过程 ,但其中有两处图解模棱两可 :一是“二倍体西瓜幼苗 秋水仙素四倍体西瓜。”那么“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植物究竟指全株是四倍体 ,还是仅指部分组织器官 ;二是“四倍体”(母本 )ד二倍体”) (父本 )所结种子为“三倍体”。那么该“三倍体”种子究竟是指整个种子结构呢还是仅指种子中的“胚”。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有关生物学概念 :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产生 ,从而使复制的染色体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进而经有丝分…  相似文献   

17.
1.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发生作用的主要时期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2.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对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进行测定,甲为0.14%,乙为0.1%。然后给甲、乙分别口服100克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其结果如图。试问: ①在甲、乙两人中,糖代谢及其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生物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课后题: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 ) A、单倍体 B、多倍体 C、杂合子 D、纯合子。 根据教学参考书,答案是D、纯合子。是否一定是纯合子呢?分析如下: (1)如果单倍体植株是二倍体的单倍体,则基因型为ab、Ab、aB、AB,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为aabb、AAbb、aaBB、AABB,得到的全是二倍体,均为纯合子,但都不属于多倍体(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浓度的镰刀菌粗毒素和水杨酸溶液处理供试大豆,观察粗毒素和水杨酸溶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生长情况及对大豆根腐病的诱导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经镰刀菌毒素处理的大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萌发率下降了10%.将镰刀菌毒素和水杨酸溶液接种于大豆植株进行盆栽试验,诱导其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经镰刀菌毒素处理的大豆植株,对根腐病菌的抗性比对照提高了10%,而经水杨酸溶液处理的大豆植株,对根腐病菌的抗性比对照提高了5%左右.筛选出广谱、高效、无毒的诱导抗病剂,并应用于大豆根腐病的防治将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临沂大学校园内23种灌木,采用印迹法和显微成像系统测定气孔数目、气孔长度和宽度、气孔器长度和宽度、气孔周长、气孔面积及气孔密度等各项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在所观察的树种中,多数树种的气孔形状为椭圆形,少数为细长型和近圆形;多数树种的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少数为平列型和不等型.(2)不同科属树种间气孔数目、气孔大小及气孔密度差异较大.(3)气孔面积大小与气孔密度呈负相关关系(R=-0.5505),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生态权衡策略.(4)气孔的形态特征很难作为所实验树种分类的依据,而气孔的数量特征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可以为不同科属树种的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