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官兵的精神家园需要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滋养,只有不断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才能够满足官兵情感需要,陶冶官兵思想情操,满足官兵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有效发挥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陶冶官兵情操、滋养官兵心灵、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校精神文化是支撑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深刻微妙地影响学校和师生发展。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核心是夯实学校精神根基,整合地方精神、学校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学校精神。同时要优化学校精神文化元素,让学校精神贯穿于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及校风、教风和学风之中,并对学校精神文化元素进行策划、执行、宣传,使之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学习中国古代史必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之模块三为“文化发展历程”,其中第一单元就是与中国古代思想相关的内容。中国古代哲人辈出,思想博大,哲理深邃。学习中国古代思想,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关键。中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文明长河的不断汇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精神,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本文从学习中国古代史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民族的精神支柱、思想情感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发展性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升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思想。在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中,他强调文化源于经济与政治,文化为政治和经济服务。毛泽东认识到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改革开放初期,新一代领导集体不仅继承了毛泽东的文化思想,而且发展了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提出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应该满足人民精神需要等思想,并且对知识分子的地位也做出客观的判断。这些思想不仅为30年来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成为今天发展和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正】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民族的精神支柱、思想情感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发展性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升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往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存在现状、发展趋势的分析,进而提出通过"依托龙江优秀核心精神文化资源,重塑学生精神品质;整合龙江优秀核心精神文化资源,砥砺学生思想成长;大力倡导学生文化创新,推动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资源大发展"等三个方面促进校园文化与龙江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军队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和实用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人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及心态),军校学员的文化素质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学员个体的发展倾向、军营文化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发展先进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发展先进文化,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牢固的精神纽带、坚实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地域环境看,"大山文化"赋予沂蒙人民不显山露水而在关键时刻能够顶天立地的品格。从思想文化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尚义"思想是沂蒙精神"大爱大义"的哲学基础。从政治文化看,"家国同构"的观念对沂蒙精神有着重大的影响。从社会文化看,沂蒙传统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历史基础,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色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催化剂。沂蒙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发展的;既有区域性,又是开放性的价值体系,反映着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沂蒙精神主要有警世、导向、支撑和聚合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强化这些社会功能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民族精神内化到民族品格中去,内化为民族发展的动力,锻造出整个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脊梁。  相似文献   

11.
以侠客和骑士为代表的中国侠义和西方骑士精神在历史上都曾为受苦受难的大众所景仰。然而,它们一个是“以武犯禁”的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一个是笃信上帝的卫道士,一个是受尽打压的民间精神,一个是王公贵族的崇高理想。它们在意识形态、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组织形式上均存在重大差异,而且它们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的相似和不同。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接着从原则与信仰、反叛与依附、延续与没落等三个方面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之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侠义精神重"义",而骑士精神重"教";侠义精神有着"个人主义"的形式与"集体主义"的实质,而骑士精神有着"集体主义"的形式与"个人主义"的实质;随着历史的前进,侠义精神与骑士精神分别遭遇了延续与没落的命运。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之差异的研究,以便更深入地认知中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侠义精神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千古文人侠客梦;重诺轻生侠义行;为国为民侠之大;近世仁人犹重侠。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侠义精神与文人情结结下了千古良缘,成就了千古文人侠客梦:旨在躬身践道的侠义精神得到历代百姓与文人的称颂与首肯,其深层原因就是重诺轻生侠义行;为民即是为国,为国即是为民,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为国为民侠之大;侠义精神迎来了它发扬光大的暖春。此皆归因于近世仁人尤重侠。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中国侠义精神的基础上.为当代的武术文化的复兴、武术教育的深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我们诚然可以从博大精深的赵文化中提取诸多精神,比如开拓进取、务实兼容等,然而变革精神、法治精神和侠义精神无疑是赵文化很有特色的精华所在。赵文化的变革精神、法治精神之当代价值姑置勿论,即便赵文化侠义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对今天的诚信教育,以之建构和谐社会依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西游记》所体现的潜在的崇武意识,认为这种意识弱化"尚侠"而强化"崇武",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同时,它受到宗教文化、世俗文化、时代观念的三重制约,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结交壮游、游冶享乐、建功立业三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对传统侠文化“自由”精神的继承,恣意享乐是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张扬生命意识的方式的新拓展。而第三个特征使侠义精神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起来,升华了侠义伦理,形成了崭新面貌的侠义精神,也喻示着侠伦理精神的蜕变。  相似文献   

17.
"侠"这一精神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起源发展源远流长,而唐代是中国最为鼎盛和恢宏的一个时代,同时,唐代亦是侠义精神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传奇小说更是这时代风貌与侠义精神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梳理出唐传奇中"侠"这一主题,将其与后世武侠小说遥相呼应,以期钩沉出"侠"主题小说的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18.
略论武侠小说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侠的兴起及其与小说的结缘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化特征特别是武侠小说中的“武”与“义”,才能对武侠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化存在作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众多复仇人物强烈的复仇意志、他们在复仇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抗争精神,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侠义精神构成了《吴越春秋》一书浓重的悲剧色彩。赵晔正是通过这些充满悲剧精神的人物,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时代吴越地区那不甘屈辱、轻生尚气的强悍民魂,表达着他对这种原始血性和侠义精神的崇尚与赞美。  相似文献   

20.
大陆新武侠小说自2001年兴起以来,经历了衔接、调整的第一阶段之后,到今天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就是“盛世武侠”。盛世武侠是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大陆新武侠自身面目的展现,其文化特征和价值指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盛世的包容性与盛世的宏大气魄;二是盛世的发达性与盛世的灿烂文明;三是盛世的昂扬性与盛世的中国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