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百姓故事”是2006年《平顶山日报》在综合新闻版上开设的一个固定栏目。对这个栏目,报社领导非常重视,寄予厚望,决心把它作为增强新闻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实现新闻“三贴近”的一个载体,着力培植,进而打造成《平顶山日报》的一个品牌、一个精品。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现在回过头来看,该栏目开办得相当成功,基本上达到了栏目开设之初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3.
时评本土化是报纸做大做强自己的一个新闻增长点,也是做个性化新闻的重要着眼点和利器。《平顶山晚报》时评版在占有新闻资源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要与其他在平顶山市发行的省级和国家级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就必须做出与本地读者相关的、市民爱看的、对市民有用的新闻产品来,这就要求时评要有地域特征。近年来,《平顶山晚报·今日时评》版在追求...  相似文献   

4.
刘飞锋 《新闻三昧》2008,(10):40-40
5月下旬,我被派往四川地震灾区采访。这时,惊心动魄的救援工作已经结束,救灾安置最紧张的时期也已过去,按理要多出新闻是比较困难的。但我却在7天时间里,采写了20多条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两篇大稿,特别是通讯《想好能为灾区做什么再出发》广受好评,不仅获得报社好稿,还被新浪网作为社会新闻头条,并先后被60多家门户网站转载,《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扬子晚报》等30多家媒体刊发时评,给予好评。  相似文献   

5.
郝建国 《新闻实践》2010,(12):27-29
摄影记者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是由《华商报》首发的。笔者是这张照片的发现者和传播者,也是短语"挟尸要价"的编码者,可谓是这一事件的主要(文字)报道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份,我大学毕业,进入报社工作。这两年时间里,我先后在《嘉兴日报》新闻中心、专刊中心和《南湖晚报》成长周刊部、嘉周刊部担任记者、编辑,现在是嘉周刊部的执行主任。两年中,我在报社这个大团体中扮演的角色较多。转换也比较快,因此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8月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一线质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获得多方好评。《孝感日报》也将一批批记者、编辑派下基层,通过现场体验式采访,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与百姓交朋友,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新闻界有一句名言:活鱼总是在最基层。在走基层活动中,我深感只有沉下身去,才有可能出奇制胜,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活动中,我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下,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报网互动已经是平面媒体发展的大方向。河南《平顶山日报》在报网互动方面也积极行动,其中《读者之声》版“百姓话题”栏目与论坛互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平顶山日报·读者之声》“百姓话题”栏目是创建于2000年的一个老栏目,每周六预告一个话题,由读者参与讨论,在下周六整理见报,同时预告下期话题。  相似文献   

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策划已成为新闻采访活动的重要内容,那么新闻策划应策划什么内容、新闻策划要遵循哪些规则、新闻策划如何出彩、如何组织实施新闻策划,笔者结合在《鹤壁日报》的实践淡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刘潇鸿 《新闻三昧》2006,(11):14-15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竞争力。《平顶山矿工报》的系列通讯《“大家庭”里故事多》获得了2005年度河南省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这对一家企业报来说,实属不易,但说来也正常,这与我们报社上上下下注重策划、注重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下面我就谈谈报社领导及采编人员着力开发、利用“大家庭”这个新闻资源的过程。一、发现新闻资源的潜质——搞好新闻报道的前提新闻报道活动的展开,始于编辑、记者对新闻线索、新闻素材的发现,而新…  相似文献   

11.
河南《平顶山日报》一直非常重视法制新闻报道。1999年起,该报增设《法制周刊》,每周一期,周四出版。周刊主编卢拥军长期从事政法系统采访报道,经验丰富,善于创新,把《法制周刊》办得有声有色,使之成为《平顶山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在广大读者中有较大和深远的影响力。2012年,他将发表的法制新闻精心选择后,分类写成法制系列著作:《拥军拍案》、《卢眼看法》、《拥军解法》、《卢评贪渎》。这几部书不仅是法制新闻作品集,更是法制报道的经验集成,为今后的法制报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12.
反思过去的政务报道,可以清楚地看到,报道内容程式化,缺乏信息量和新闻性,官味重,“大道理”重复无数遍。群众和读者想知道的东西,湮没在一整套“八股”定式中。近年来,《湛江日报》在改革政务报道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2003年8月4日至7日,《湛江日报》派记者随湛江市委书记邓维龙、市长徐少华赴京拜访国家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跟踪我市重点项目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胡小平 《新闻界》2000,(3):58-58
《新闻界》编辑部的老师来信说 ,我在1997年和1998两年有三篇新闻作品获得了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 ,要我写一篇文章说一说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实在有些汗颜 ,但又盛情难却。想来想去 ,打算将自己是怎样采写这几篇新闻稿的写出来 ,再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对多出精品的看法。获省好新闻一等奖的三篇作品分别是刊在《四川农村日报》上的《下岗女工张子君带出养猪专业社》、《提起红色罚款单 ,乡长 :我也怕》和《罗永光能官能民本色不变》。采写《下岗女工张子君带出养猪专业社》是1997年的夏天。最初并非去采访张子君 ,是高坪区畜牧局的同…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5,(1):60-61
陕西省记协于近日组织《陕西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和《西安日报》等新闻媒体,对陕西省2004年的主要新闻事件进行了推荐和评选,评出十大新闻如下:一、 2004年我省预计实现经济增长12%左右,创新世纪新高点。2004年以来,我省加大宏观  相似文献   

15.
《燕赵都市报》于1996年创刊时,是一张周报,在做新闻上相对而言是捉襟见肘,因为时效性赶不上别人。从1997年开始,它扩成一张周六刊,1998年成为日报,报社编委会确定的思路就是主打新闻,要与晚报类通常说的“茶余饭后”有所区别,强调要让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2001年全国青年摄影记者评选中,《华商报》的谢海涛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胡国庆、蔡勇荣获“十佳”提名,这标志着该报在全国强势媒体新闻队伍中异军突起。解读《华商报》摄影记者“大面积”获奖现象,笔者认为该报大大地拓展了摄影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富有独特风格的暗访摄影报道。这是其创新求变、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功所在。一、对舆论引导与传播价值关系的认识。《华商报》利用新闻摄影传播新闻。不仅与文字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新闻摄影比文字报道更具有强势和视觉冲击力。该报的新闻摄影在内容上不仅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把关"不仅有利于在政治思想、舆论导向、客观公正等原则问题上站得稳,也是提高新闻采访和制作质量、合理分配采访资源、保证栏目精品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第一时间》节目为例,谈谈民生新闻类电视直播节目如何做好采访和后期编辑的把关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齐 《新闻窗》2011,(4):25-26
2008年,《贵州日报》改扩版,为顺应贵州旅游业快速发展之势,《旅游》周刊应运而生。这是《贵州日报》第一次推出以"旅游"为主题的周刊,由经济一部承办。"权威、丰富、服务","做足做透旅游新闻,做精做细旅游服务"是《旅游》周刊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专版的兴起是媒介市场的需要。专版是报纸宣传的特色阵地,办好报纸专版,注重专版的新闻性、专业性、服务性是报纸服务于群众的具体体现。2010年,河南省《平顶山日报》推出了健康、教育、财金等专版,以服务性为前提,向读者传播专业性较强的新闻内容。几年来,这些专版获得读者及同行的认可与肯定。下面,笔者就结合近几年《健康周刊》...  相似文献   

20.
甘恬 《新闻实践》2012,(7):56-57
一幅《抢盐》照片,连续斩获多项省级摄影奖项,还一举夺得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新闻摄影一等奖。这张由慈溪日报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能够脱颖而出,固然有题材取胜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慈溪日报近年来在新闻图片创新探索上的成果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