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科学认知过程与模型建构过程之间存在内在一致性。本研究从科学认知的视角探索出了一条模型建构的路径,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多种科学实践活动获取对同一事物多个侧面的科学认识,并构建出多个局部模型作为基本元件,进而组合形成复杂的全局模型,以实现“化繁为简、以简构繁”的建模过程,提升学生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跨学科关注的热点,大模型的涌现能力已经在系统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于学习科学研究和实践的价值也初露端倪。基于此,文章首先阐释了学习科学视角下的大模型涌现能力,指出大模型的涌现能力不仅本身可以作为学习科学研究的对象,还可以为学习科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创新的思路,也由此引入了新的伦理问题。之后,文章介绍了大模型的涌现能力拓展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手段和表现,即借助大模型的涌现能力,通过提示工程、探针技术、仿真、内容生成等手段,可以拓展学习科学的多个研究与实践领域。最后,文章分析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提出未来学习科学研究需从认知模型构建、内在机制剖析、学习效果评估三个方面,持续、深入地研究大模型的涌现能力及其影响。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大模型涌现能力与学习科学研究的互动关系,剖析了大模型涌现能力对学习科学的推动作用,为探究和理解人类复杂的学习过程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深入地分析大模型的涌现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发现新的学习模式和教学策略,从而推动学习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模型和建模研究目前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越来越多国家的科学教育标准强调模型和建模的作用,并将其纳入学业要求中。深入理解模型是科学教育研究者和教师有效开展模型和建模研究及进行模型相关教学的重要基础。模型定义和模型分类是认识模型的两个重要方面。模型定义的核心内容为模型是事物的表征,事物的内涵广泛,包括实物、事件、过程、概念、观点和系统等。基于模型功能的视角可以将模型分为八类:尺度模型、类比模型、图像和符号模型、数学模型、不表示数学关系的图表和表格、理论模型、概念-过程模型、系统模型。每类模型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但都可以用于理科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模型认知"是科学概念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发展"模型认知"素养有助于深化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本研究从科学模型入手,分析科学模型的涵义和特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科学模型赋予学科背景化,探究化学模型的特点和具体教学主题中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水平层级表现,提出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初中科学教师素养的要素、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可以实现素养系统的最优化和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在“科学”与“教育”两个视角下,“理念”、“知识”、“能力”是初中科学教师素养的基本要素,每个要素又包括相应的子要素,与新课程环境“场”一起,共同构筑起了初中科学教师素养的多维复杂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6.
以往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关于科学问题的界定及其分类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关于科学问题的认知完全匹配。本文从新的角度(三个世界的视角)对科学问题进行重新界定,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科学问题类型进行了新的划分;根据科学问题新的分类标准,重点探讨了紧致性科学问题和扩张性科学问题生成的逻辑机制。同时从逻辑学角度而非心理学角度为科学问题的生成和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批判认知主义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基础上,Atkinson建构了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视角。协同是社会认知视角的基本原则。社会认知视角不主张二元对立的认知和社会关系,提出作为一种研究二语习得的方法,它应该二者并重。在社会认知视角下,语言是学习者通过参与活动,与学能高的社会成员进行互动时学到的,这个过程和生态环境相顺应。社会认知视角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拓展了传统二语习得中“教师”和“课堂”两个概念的内涵,对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邵文鸿  李政淼 《中国教师》2023,(8):59-62+76
为回应微观化教学模型的“认知窄化”“学科差异”与“教师主体缺失”等问题,本文从知识的亚类立场、不同的学科立场以及教师的智慧立场构建了微观化教学模型变式的立论逻辑与结构样态,从课堂教学科学开展的视角构建了微观化教学模型变式生成的保障机制和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9,(2):94-100
文章从在线课程论坛教师互动问题设计分类的视角出发,以结构化、聚合性、复杂性和认知水平四个维度为问题分类标准,以131个互动问题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教师互动问题设计进行分类分析,并从学习者参与度和目标达成两个视角对问题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线课程论坛教师互动问题设计表现出多方向和多维度特征;在问题设计取向上,呈现出结构化、会聚型、简单、低认知水平的特征;不同分类问题未与学习者参与度呈现相关性;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整体水平不高,学习者互动参与的量与质较低;目标达成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应激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应激进行了探讨,每种理论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首先对已有的心理应激的主要理论模型进行了简介及评述,从系统科学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现有应激多因素系统模型的不足,然后运用UML(统一建模语言)视图,提出了基于系统要素的应激过程模型,从全新的视角定义和诠释了应激系统模型框架,从而构建了开放的、可扩展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为超越认知心理学的局限,深度学习研究从狭义走向广义成为必然.复杂科学为广义深度学习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学习科学为学习系统简化提供了合理依据,以此可重新审视深度学习的缘起、内涵、机制及过程.研究结合人工智能历史演变,指出深度学习缘起于认知心理学的重塑、课程与教学论的变革以及教育技术学的突破;基于对既有内涵的梳理,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视阈下对信息深度加工过程、教师深度引导过程、技术深度支持过程三者的最优整合;依托影响因素分析,点明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以知识内容为客观载体、以真实情境为客观条件、以心理机能为主观意识;从纵向优化和横向整合两个方面建立了深度学习的一般过程模型,其间三个"深度过程"和"三维机制"不断趋于最优整合,共同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为超越认知心理学的局限,深度学习研究从狭义走向广义成为必然.复杂科学为广义深度学习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学习科学为学习系统简化提供了合理依据,以此可重新审视深度学习的缘起、内涵、机制及过程.研究结合人工智能历史演变,指出深度学习缘起于认知心理学的重塑、课程与教学论的变革以及教育技术学的突破;基于对既有内涵的梳理,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视阈下对信息深度加工过程、教师深度引导过程、技术深度支持过程三者的最优整合;依托影响因素分析,点明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以知识内容为客观载体、以真实情境为客观条件、以心理机能为主观意识;从纵向优化和横向整合两个方面建立了深度学习的一般过程模型,其间三个"深度过程"和"三维机制"不断趋于最优整合,共同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用学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从认知语用视角分析语境在词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有助于树立科学的词汇教学观。在认知语境中系统而动态地解读、构建词汇意义才能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认知词汇。  相似文献   

14.
多义现象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多义现象进行研究是当今语义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阴”和“阳”这两个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字的语义研究尚鲜有关注。通过原型范畴和认知隐喻的视角,我们详细地分析了“阴”和“阳”的语义发展特征,发现这两个字的语义已经形成错综复杂的语义网状结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特征和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5.
“模型认知”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要从化学模型、化学认识模型等视角理解“模型认知”的内涵.从化学模型视角看,“模型认知”包含运用化学模型化学表征的能力、运用化学模型解释和论证的能力、运用化学模型预测和验证的能力、构建和优化化学模型的能力等;从化学认识模型视角看,“模型认识”包含运用化学认识模型将知识功能化,基于化学认识模型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认知研究逐渐得到了重视,有必要对其研究的视角、基础进行一番概述。科学认知研究应该体现出不同于以往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研究视角的哲学认识论视角。从此视角出发去以科学认知结构的研究为基础,深入阐发科学认识的能动性,指出认知结构中高于理论和经验因素的第三种认知因素,即科学预设或高层观念,对科学认知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中提到“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可见,模型认知是科学(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模型的建构是感性思考与逻辑思维之间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模型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认知核心概念,学会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现霞 《化学教学》2023,(10):44-49
开展“素养为本”的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以“物质的定性检验模型建构与应用”为例,从单一情境的问题解决到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从回顾旧情境提炼分析思路到在新情境中建构认知模型,从在科学探究中完善、认同认知模型到在应用中内化、升华认知模型,初步形成基于模型认知的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模型认知”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工具。课程标准对模型认知的高度关注与模型使用率偏低的不平衡影响“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剖析模型认知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厘清对模型本体的认知,探究化学模型的概念、类型、功能、建构方法等,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模型的认知和发挥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五个核心素养之一,“课标”对其的描述体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基于证据的推理和证据的作用,创生为“证据意识”;二是模型建立和运用,凝练为“模型认知”。从“证据推理”的内涵、“模型认知”的内涵以及“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关联三个层面谈起:突出“证据推理”在“科学推理”中的作用和“证据意识”的形成;突出“模型认知”的文化视野;突出二者关联的途径和作用。由“证据推理”到“科学模型”建立中建模者的认知在情感领域中所体现的价值信奉,凸显了这一核心素养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