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铅球训练中,笔者根据铅球项目及其动作结构的特点,力求寻找到一种与推铅球用力形式一致、简单易做、效果好的训练方法,既没有改变铅球用力的动作结构,同时还加强了技术动作稳定性,提高专项力量。因此,在实际的铅球周训练中,把训练过程简单地设立成几个"训练站",依次分配到一周,以"站"为主线,同时在各个"站"中突出负重与抗阻  相似文献   

2.
探讨推铅球成绩与肱三头肌纤维类型和力量产生之间的关系.选取13个体育教育专业的男生进行为期5周的推铅球训练,并测定最后推铅球的成绩.在训练指导期间,按照要求参加实验测试:对肘伸肌分别以0.52、1.05、1.57、2.09、3.14、4.19弧度每秒的角速度进行等速力矩测试;最大强度与爆发性快速卧推测试;坐姿分别推1、2、3、4、5、6kg铅球测试;用全身与上体手臂抗阻测试来测量全身与上臂肌肉质量;采集肱三头肌长头处肌肉切片样本并利用ATP酶组织化学分析其肌纤维的组成.研究发现,推铅球成绩与以下几个因子存在着显著性相关:与肌肉纤维类型Ⅱ面积的相关系数r=0.70(P<0.01);与坐姿推铅球相关系数为r=0.60~0.79(P<0.05);与肘伸肌等速运动的相关系数为r=0.65~0.78(P<0.05);与卧推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86(P<0.01)以及与上臂横断面积的相关系数为r=0.68(P<0.05).研究结果表明,肱三头肌的肌纤维组成与其力量产生能力是铅球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上臂力量与推铅球成绩间的高度相关表明除下肢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同样对推铅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揭示这类跳马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方法: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80"(简称"R180"),以及程菲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程菲跳")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对三组跳马动作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主要关节的位移、关节角度、身体翻转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动作踏板时重心水平速度基本相同,踏板及推手阶段关键位置的关节角度相近,但"程菲跳"推离马重心垂直速度和第二腾空时间明显高于"R180",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略大于"R180"的3倍,而翻腾角速度略小.结论: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类跳马动作触马前的技术动作基本相同,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需要更高的推离马垂直速度和更快的第二腾空转体角速度.  相似文献   

4.
跳马过程中人-器械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80°”(简称“R180”)进行建模与仿真,从研究两人与跳马器械动力学关系上,揭示这类跳马在踏跳和推马阶段的运动技术规律.方法:首先对程菲和洪淑贞完成的“R180”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再采用MSC.ADAMS/ LifeMod软件建立19环节的人体模型,通过Python脚本语言编写的接口软件,将人体三维运动坐标赋予人体模型,建立与人体相接触的助跳板、跳跃平台(马)的跳马器械;最后对“R180”进行计算机仿真及动力学分析.结果:程菲踏跳垂直反作用力峰值为2 382 N(5.9 BW),洪淑贞为2 692 N(6.5 BW),程菲在开始踏跳阶段垂直反作用力-时间曲线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小平台期,而洪淑贞没有出现;程菲推马双手垂直反作用力合力峰值为556 N(1.4 BW)、洪淑贞为846 N(2.1 BW),程菲此阶段垂直反作用力-时间曲线呈双峰型,洪淑贞呈单峰型.结论:“R180”类跳马动作,踏跳阶段,运动员踏跳同时的一定量转体减少了第一腾空转体难度,可能也减少了踏跳力大小,这对于踏跳技术好坏无明显影响;推马阶段,不要使身体纵轴转体开始过早,这可能导致向上推马动力不足,影响第二腾空高度.提示,完善踏跳和推马技术是练习这类跳马动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不同重量铅球训练法的实际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重量铅球的训练法对于铅球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铅球运动员三种不同的技术类型是运动训练中不同重量铅球施用的客观要求:“负荷——应激力”的原理是轻、重铅球重量确定与选择的生理学基础:铅球项目的专项速度与专项力量是确定轻、重铅球训练比重的根本出发点;空心铅球的采用是不同重量铅球训练的变式。  相似文献   

6.
力量训练是身体训练的内容之一。任务是促进对直接或间接决定运动员专项力量能力所有因素的不断发展 ,并达到预定目标或成绩所必需的程度。基本手段是采用能针对性地刺激肌肉提高紧张度的较大负重的身体练习。负重方式有两种类型 :(1)严格定量的负重 ,主要依靠电子技术装置精确地规定负重值 ,并根据竞技专项的要求针对性地作用于肌肉群 ;(2 )借助于自然环境条件 (例如上坡 )和沙袋等产生负重。这类负重虽然难以精确定量 ,但由于能紧密联系专项动作 ,因而被广泛采用。力量训练的方法有三 :(1)发展纯力量能力 ,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其一是采用非…  相似文献   

7.
投掷项目     
G824.22.G824.12 9705161浅谈铁饼铅球项目的专项速度力量训练[刊,中,I]/朱俊芳、唐玉兰∥山东体育科技.-1997.-19(3).-3-4,21图3(TY)铁饼∥铅球∥专项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运用先进的科研成果,确定训练器械的最佳重量,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女子链球运动员库泽考娃多次创造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为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水平不在于运动负荷的增大,而在于提高训练效果。 为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改进年周期各阶段主要训练手段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11月份以投掷辅助器械(壶铃、铅球)为主,12月份和1月份投掷不全重量的链球,模仿练习和负重练习占了很大的比重。2月份是冬季比赛期,开始各种训练手段的运动负荷都下降。3月份~4月份专门力量练习(负重练习、跳跃练习)和投掷各种重量的链球(主要是比赛链球和加重链球)的数量达到全年的最高峰。4月份已进入春训…  相似文献   

9.
张中民 《中华武术》2023,(12):55-56
目前在国际大赛掷铅球项目竞赛中,取得优异竞技成绩的部分运动员采取了旋转推铅球技术,这种技术屡创佳绩,成为近年来铅球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研究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特点,结合我国运动员实际,为我国运动员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特征与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体育世界》2009,(9):58-60
在对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推铅球技术过程中单支撑最后用力的作用。根据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特征,在运动训练实践中采用切割组合训练方法,使专项力量与运动技术训练融于起,加强快速力量训练,尤其下肢爆发力和制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李强 《体育教学》2015,(2):57-58
本文分析了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在体育考生原地推铅球技术训练中,对传统教学法和"逆向法"教学顺序、练习手段、错误动作做对比分析,认为传统法提高考生铅球专项素质效率不高,采用逆向法更有利于快速掌握原地推铅球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运动速度力量和节奏。  相似文献   

12.
隋新梅 《体育科研》2012,33(3):82-84,95
运用三维图像解析方法,对张峻的旋转推铅球技术中过渡阶段的身体各主要关节角度变化进行运动学分析,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在不同的时空中张峻各主要环节的角度变化,对其技术进行有效地诊断。张峻推铅球技术的过渡阶段中,投掷成绩在19 m以上时的肩髋夹角都在50°以上,且肩髋夹角与投掷成绩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铅球成绩的提高,左肩角逐渐减小,右肩角变化不大,左髋角度逐渐加大,右髋角的变化不太明显,左膝角度有所增大,而右膝角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铅球是所有田径项目中对力量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有研究证明,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的高低是铅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铅球属于典型的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运动员在瞬间发挥出最大的肌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动作,所以较强的专项力量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力量素质。我国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存在的不足,从而导致专项成绩上不去,影响到运动员的专项水平。进一步认识铅球的专项力量特征,研究影响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提高的因素,探讨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为铅球教练员和运动员走合理的力量训练道路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推铅球速度特征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名专项成绩在17.36m以上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等方法,研究分析运动员推铅球技术的身体重心与铅球速度及其关系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步结束时铅球运动速度存在一个适宜区段;运动员最后用力发力时间是在最后用力阶段之前;全程推球中铅球速度有两个较大起伏,而不是不断加速等。研究结果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正确认识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总结不同运动干预诱导激活后表现增强(PAPE)的相关研究,为制定适宜的PAPE诱导方案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CNKI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后共纳入71篇。结果:涉及的运动干预包括深蹲、奥林匹克举、臀推、硬拉、腿推举、飞轮抗阻训练、超等长跳跃、阻力冲刺跑、全身振动训练、可变阻力训练、聚组训练、血流限制训练12种。结论:以冲刺PAPE为诱导目标时,适宜采用臀推、阻力冲刺跑、高翻以及超等长跳跃;以跳跃PAPE为诱导目标时,适宜采用自由重量深蹲、等长深蹲、分腿蹲结合血流限制训练以及跳深和负重蹲跳;力量水平高的运动员适宜采用全幅度运动方式以及等长深蹲;力量水平低的运动员适宜采用半幅度运动方式、固定器械腿推举以及全身振动训练;适宜将可变阻力训练和聚组训练与传统抗阻训练相结合应用于复合式训练中;飞轮抗阻训练和血流限制训练无需大重量器械即能对机体有较大的刺激效果,可用于赛前激活方案中。  相似文献   

16.
短跑力量练习手段的设计与选择,取决于教练员对短跑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现代短跑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为了验证不同力量训练手段对短跑技术与成绩影响效果,采用实验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与100m跑动作结构或发力特点相似的力量练习,对照组采用以杠铃负重为主的力量练习,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技术和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作为一种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结合动作结构和发力特点进行力量训练是可行的和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徐佶  胡巍 《体育科学》1999,(1):49-52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专家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的训练经验进行了量化处理,把众多的训练手段分为3类,且从中找出了13种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的最佳训练手段,即短距离跑、助跑摸高、蛙跳、跳深、单腿跳、连续跳栏架、负重跳、负重提踵、壶铃蹲跳、跳推杠铃、负重半蹲、负重全蹲、抓举,解决了训练手段在实际训练中的比例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省铅球运动员丁志年,一九七七年铅球成绩由15.66米提高到16.14米,在第四届全运会上获得第三名。在这一年里,他训练的特点:一是狠抓关键改进技术,二是提高推铅球的主要素质——力量和专门力量。一、狠抓关键改进技术训练年度开始时,丁在专项技术上存在问题较多,本人自我感觉用不上劲“推不到球”,忽拉一下就推出去了,脑子里概念不清楚。从外形看:滑步距离短,擦地重,滑步落地后重心前移,上体太直,  相似文献   

19.
投掷     
G824.02 9901734投掷训练中发展专门力量的方法学提示[刊,中,Ⅰ]/张英波,林德华,段庆莉//田径.-1999(1).-29-30(XG)投掷//专项力量//方法学//力量训练//训练法G824.114.6 9901735推铅球最佳出手角的运动学分析=Kinematicalanalysis on best pushing angle of shot-put[刊,中,Ⅰ]/谢永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4).-63-66表3参4(XG)铅球//出手角//运动学//分析//初速度//高度//出手运用影片分析法对实践中推铅球出手角作了运动学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上最佳出手角在实践中应用的局限性,实际最佳出手角应比理论上的最佳出手角小3°~6°。G824.12 9901736推铅球最后用力的教法[刊,中,Ⅰ]/王少川,刘发永  相似文献   

20.
推铅球速度力量训练手段的优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模糊数学法等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进行优化选择,试图在微观上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特别是速度力量训练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教学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采用优选手段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推铅球的速度力量,而且采用优选手段训练后,实验对象的成绩和技术水平也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