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言语思维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言语思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理解词语、品味句子、归纳概括、领悟表达以及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普正林 《天津教育》2024,(3):150-152
<正>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本文首先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理论依据,其次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学生言语思维能力提升策略,以激发学生的言语思维,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对接“思维能力”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语文学科培养的关键应当是语文思维,而语文思维的关键则是言语思维能力。思辨性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积累、理解和表达三个方面,初步探讨通过思辨性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A4):35-36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阶段性心理,才能有的放矢,准确引导,促进学生的言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注儿童的语言实践,提升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营造生动而自由的"思维场",唤醒言语自觉、伸展言语思维、触摸言语情感、发掘言语深度、生成言语智慧,从而助推儿童语文实践的深度生长。  相似文献   

6.
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品质、方式与习惯"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的。而深度对话所追求的是思维的对话,它能帮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积极思考,揭开语言文字的奥妙,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对比及勾连的对话策略,智慧引领学生与文本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进行对话,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76):50-51
思维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在各种活动中,锻炼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不断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教材文本的内容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共同特点、辨析事物的不同之处,同时进行思维的碰撞,评价赏析文本的表达艺术。这样,学生在比较中进行言语活动,能主动思考、总结、归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言语审美,通过言语审美来引领学生感受文本言语的价值美、意义美和形式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把学科育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在课堂上,教师可从言语价值的审美、言语意义的审美及言语形式的审美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感悟文本的艺术魅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言语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全面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统编教科书的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言语思维特质。因此,可以借助文言文的言语思维特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生长,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品质是语文学科的专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发掘文本中的思维规律,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必要工具”,“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习得一种指向语言文字学习的思维,即语文学科思维。因此,语文教学中,在关注语用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科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言语交流表达中激活思维,在词语概念的掌握中精确思维,在语法规则的习得中匡正思维,在逻辑形式的分析中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6.
中职生要正确理解语文教材内容,必须培养思维能力,通过思维活动实现对语文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和基本规律的掌握.因此,探讨中职语文思维规律,加强中职生思维方法的指导,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儿童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文字训练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语言训练、思想教育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长生 《甘肃教育》2014,(20):99-99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语文的意义。思维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不够深入、具体,导致学生没有能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的思维科学,认识语文思维方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作用,并营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质疑和想象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写、会读,尤其是会写。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在写作教学中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四个方面针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