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审美创造”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理解审美创造的教学内涵、教学指向,同时根据教材文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采取显化策略、共情策略和表现策略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将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墨梅》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墨梅画卷,蕴含着语象之美、思辨之美、志趣之美。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审美创造素养的目标要求,采取“联结实虚感语象”“联结真谬行思辨”“联结诗史悟志趣”等策略,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由文字走向意象、走向思辨、走向诗人,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教学《京剧趣谈》一文时,教师要基于学生戏剧艺术审美的现实基础,从“趣”着手,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中发现美,引发审美期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以象造境中品味虚实之美;在表演中比较、品鉴,从而理解中国美学背后的智慧与妙趣;通过比照关联,从京剧走向戏剧,从课内走向课外,进一步延展艺术之美。这样,通过审美化阅读的层递路径,促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江雯 《教师》2020,(13):45-46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已被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可见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也被列为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十八个任务群之一。文章以《边城》赏度为例,通过设置情境、细读文本、交流写作等活动探究优秀文本的内涵,培养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思维与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情感体验、阅读鉴赏、思维训练、人文情怀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旨在通过审美体验、鉴赏、评价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基于此,从“审美”“立美”“创美”三个角度,挖掘文本审美元素,建构审美形象,催生审美成果,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审美素养在阅读课堂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提出,要将“审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让语文教学与审美素养密不可分。以学生为中心的“活课堂”是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文章以中年级现代诗教学为例,探究其在“活课堂”中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就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存在着审美教育弱化的现象,学生的审美意识不强、审美能力差、缺乏审美情趣。而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抓住文本的画面美、音律美、意境美、情感美,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更好地提升其语文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8.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古诗词阅读是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古诗词,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引入语言运用情境,创设鉴赏任务,开展创造性活动,探究古诗词的内涵与情思。  相似文献   

9.
审美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审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通过“读诗文、悟诗境、拓诗眼”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构建学生的审美经验、实现学生的审美创造,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以学习任务群架构与呈现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迎来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方式全新变革。四川省杨丽名师鼎兴工作室以低学段课文《风娃娃》教学为例,展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创享语文”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注重挖掘单元内容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创生点,引导学生实现从“学”到“创”;实施单元任务群学习“通关游戏”,实现从“创”到“享”。教学策略上,注重以儿童视角创趣味情境,目标指向“审美创造”素养培养,运行教学评一致性评价。以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内驱力的学习任务、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导航,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能力,实现了由“创”到“享”的“审美创造”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实际、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在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方面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地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还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因而,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注重培育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本文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对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探究能力离不开开展研究性阅读。笔者在电大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做了些研究性阅读的尝试。1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由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组成。自读课作为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课型,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本文首先厘清语文核心素养和自读课的概念,其次分析自读课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最后,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自读课文为例开展探究,从四个维度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一是拓展阅读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利用旁批创设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是设计层次性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春》是开展审美教学的典范之作.文章从朴素的语文之美、精准的修辞之美、奇妙的意境之美分析《春》所蕴含的审美内涵,在充分发掘审美内涵的基础上,从古典诗句引入、审美诵读、主动探究、多媒体意境重现等环节开展审美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三篇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以文本为载体,以课程资源为依托,培养核心素养下,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课堂效果及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度解读文本,提升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深度解读文本,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内外,促进语文教学情境化、信息化、资源化,在诵读、品析、鉴赏中,让学生探求、感受、丰富、升华语文之美,促使语文核心素养开花、落地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儿童诗语言优美、节奏感强,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儿童诗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教师可从儿童诗的节奏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创造美等方面引领学生学习儿童诗,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从体验、评鉴、创造这三个方面,解读、实践“审美鉴赏与创造”,有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先解读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又提出了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实践路径思考,由此围绕体验、评鉴、创造,深入分析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领域的优化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给语文课程定性时有这样一段话:“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把“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在一起,成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三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建梅 《学苑教育》2023,(34):43-45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要落实好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而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育,应贯穿于全学段,着重从低年级开始渗透。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打好基础。以读写教学为途径,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真实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开展读写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设计有效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展审美教育,组织语文实践,提供审美创造的机会,最终有效地实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