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8岁那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拜年的习惯。在我们看来,那是过年最大的乐趣和享受。父亲说:“行!”我说:“不要纸糊的。”父亲纳闷:“不要纸糊的,那要啥样总的?”我说要透亮的。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去邻居大勇家,大勇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大勇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的时候,就给大勇从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我知道,父亲是工…  相似文献   

2.
一盏冰灯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8岁的那一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父亲说,行。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就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腊月二十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玻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9,(1)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八岁那一年的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父亲说:"行。"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就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  相似文献   

4.
那一只灯     
8岁那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我们孩子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父亲说,行。我说,我不要纸糊的,要透明的,其实我就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但是很贵的。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去买这么高级的灯笼,但我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就行。 大约是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我突然被屋子里一阵沙沙的声音吸引了,只见父亲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  相似文献   

5.
回家过年     
<正>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道:“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我前蹿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相似文献   

6.
那一只灯     
马德 《现代语文》2004,(3):14-14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8岁那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相似文献   

7.
心中那盏灯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八岁的那一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相似文献   

8.
那一只灯     
总有些东西,是消融不了的. 8岁那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相似文献   

9.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八岁那一年的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过年的习俗,  相似文献   

10.
“乌鸦嘴”     
女儿小梅接父亲到地家里过年的时候,一再叮咛他这个苦命的父亲:“爸爸,你去了只管吃你的,喝你的,要说就说大家喜欢听的话。就是看见虎虎的爷爷奶奶娇惯虎虎,你也只当没看见,千万别弄得大过年的,一家人都被你一句话说得不高兴。”父亲就说:“那算了,我就不去了。你知道,我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的,我就一个人在家里过年吧。”一听说父亲要一个人在家里过年。女儿的眼泪就涌上眼眶里了。  相似文献   

11.
<正>《冰灯》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快过年了,"我"看到别的孩子都有一盏美丽的灯笼,心里很羡慕。虽然家里很穷,但是"我"还是张口向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在大年三十的清晨,父亲长时间打磨一块冰,正给我做冰灯。父亲冻僵的手不时塞进棉衣里,冰钻  相似文献   

12.
灯笼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听爸爸说给我买了一个灯笼,我可高兴了。可是拿来一看,原来只是个普通的“火葫芦”,我气呼呼地说:“我不要这种灯笼。”爸爸没发火,而是给我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年正月十五,爸爸在农村舅公家过节。因为舅公家没有钱,买不起灯笼,就用木头做了一个木框,里面安上蜡烛,四周装上玻璃,自制了一个灯笼给爸爸玩。这个灯笼虽然很简陋,但是爸爸还是十分喜欢。因为村里的孩子们玩的都是自家做的灯笼,有纸做的、有竹编的;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爸爸和村里的孩子们拿着各家自制的灯笼走出家门,嬉笑追逐,欢度元宵节。在那个…  相似文献   

13.
《冰灯》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快过年了,我看到别的孩子都有一盏美丽的灯笼,心里很羡慕。虽然家里很穷,但是我还是张口向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在大年三十的清晨,父亲长时间打磨一块冰,正给我做冰灯。父亲冻僵的手不时塞进棉衣里,冰钻  相似文献   

14.
球舞     
过年了,多多拿着灯笼上街。他看到狮子在跳舞,脚下还踩着一个球呢。多多想:我在幼儿园里跳舞最好了,我来和狮子跳一个球舞吧!可是我没有球呀。狮子对多多说:“你不是有灯笼吗?”多多说:“灯笼不是球,怎么可以踩  相似文献   

15.
挂灯笼     
<正>【写话要求】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节日?图中有什么人?在干什么?之后他们还做了什么?【提示与指导】图中的画面同学们应该都非常熟悉,要过年了,“我”和爸爸正在挂大红灯笼。要简单地描写一下灯笼,挂灯笼的原因可以通过“我”与爸爸的对话来  相似文献   

16.
<正>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月某天,我正在整理东西,一个朋友杀将过来,约我出去滑雪。“快过年了,这时节太忙。”我推辞道。她脖子一扭,说:“你们连饺子都不吃,还叫过年?”想起有回跨年,接到她的电话,问饺子下锅了没。我说我们这儿年三十晚上不吃饺子,她在电话那头大喊:“天啊,你们连饺子都不吃,还叫过年?”  相似文献   

18.
那年春天,父亲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苹果树。一听说是苹果树,我眼前立刻出现过年的时候在姑姑家吃到的又大又红又脆的苹果。我问父亲:“是不是以后我们在自家院子里就能摘到苹果吃了?”父亲乐呵呵地说:“当然。”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一个盲人晚上要回家,好心的友人送给他一盏灯笼。盲人说,我反正看不见,要灯笼又有何用?友人说:“你点上灯笼可以照亮前程,这样别人看见了就不会撞你了。”于是,盲人听从了友人的劝告提上灯笼回家,但最后盲人还是被人撞了。盲人于是就质问那个撞他的人:你为什么撞我?你没看见我手上提的灯笼吗?那人回答道:“你手上虽然提着灯笼,但灯早已熄灭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喜欢拿别人的灯笼去照亮别人,但手上灯笼早已熄灭却全然不知。这与“盲人掌灯”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20.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