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贺享雍的长篇小说《土地神》就是从农民身处的精神境况出发,希望通过底层农民对生存的困境进行反抗、对自身的卑微进行抗争、对现实的强权进行反讽,在伤害与被伤害、侮辱与被侮辱、欺骗与被欺骗的怪圈中,展示历史、现实强权与个体农民之间的巨大张力,揭示出农民生存的伤痛和农村现代性的艰难。在这部小说中,我们既能看到历史强权的抽象,又能看到乡村现实的还原。  相似文献   

2.
《兄弟》依旧在讲述个体的人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生存境遇。余华采取的是荒诞的手法,但是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与表述止于荒诞,因而《兄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和生存的一面,而非全部。同时,《兄弟》上部和下部表现的生存意识和价值伦理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在《兄弟》上部中作者通过宋凡平建立起来的关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意志的价值伦理,被《兄弟》下部中表现出的人性内部的疯狂与现实秩序的疯狂彻底颠覆。  相似文献   

3.
方方以1926年武昌战役为小说背景,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以及双方将士的心理活动,注重表现普通百姓在苦难中挣扎的生活。从敌我双方双重视角透视战争,展示战争中现实生活的人性状态。在人道主义视野中,展开对理想、人性、生存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反思革命的沉重与悲壮,体现了作者对被战争伤害与侮辱的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我仿佛看到受过我欺骗侮辱的地球人,在为我的受伤哀哭,即使隔着几千年的轮回,我也仿佛能嗅到她们真与善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新作《极花》,以欺骗和拐卖妇女这一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深层探索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特别是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忽视的农村令人悲悯的现实生存状态。通过被拐卖的女子胡蝶在圪梁村的所见、所想、所感,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城市文明的碾压下的圪梁村一派荒芜、凋敝的图景,表达出对当下乡土社会最真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创作主要取材于农村,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以两种形式存在的农民形象: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农民形象和以群体看客形式存在的农民形象.以个体与群体的生存模式来揭示封建社会制度的种种弊端,凸显在封建思想统治下,社会层层阴暗面以及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禁锢下,国民性中的劣根和病态,从而达到改良社会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额尔古纳河右岸》几乎以无标记、无刻度的思维叙述着一个民族、一类人群的历史,不仅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实愈来愈远,而且可能是反现代、反现实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为现代人寻找生命轨迹。从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和生存方式,也看到了一种信仰的坚守,作品是在被抛弃的历史中重新寻找一种精神。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历史生活的古朴、典雅与现代人的生活旨趣是一种必然的悖论。  相似文献   

8.
妇女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鲁迅作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始终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的笔端时时触及社会现实,贯穿着始终如一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对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鲁迅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同情.  相似文献   

9.
从生存意识入手,分析余华小说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勾勒,暴力与死亡被余华推衍为一种极端的生存状态,余华的暴力描写不仅指涉人性欲望和历史方式,现实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中包含着被遮蔽而又无处不在的暴力更根本地威胁着人的生存,他使我们从血淋淋的肉体暴力中看到人类本性中隐蔽而又无处不在的精神暴力,余华对暴力酷景的书写关乎着他对人类生存真实的揭示和对生存状态的思索与探询.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人身权就是指教师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侵犯教师人身权的,应根据不同情况,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教师法》第35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伤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侮辱、殴打教师"早已被《教师法》等法律明文禁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写入丁神圣庄严的《宪法》,但侮辱、殴打甚至杀害教师的事件却时有发生。现实中对教师人身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学生及其家长、学校领导和校外人员。  相似文献   

11.
《山东教育》2008,(3):61-63
特征1.对现实的感知 这种能力被注意到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辨别人格中的虚伪、欺骗、不诚实,以及大体正确和有效地判别他人的不寻常的能力。他们作为一类人,似乎能比其他人更迅速更正确地看到被隐藏和混淆的现实。他们对未来预测的准确率似乎总是比常人更高。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助现实未有之鬼狐来表现生活应有之内容,让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在虚幻的世界中得以实现,让人感觉到生存的希望,蒲氏笔下的妖鬼狐精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的人的意志和理想。其中的《窦女》和《聂小倩》便通过鬼魂复仇和鬼魂报恩两个故事寄托了蒲氏对人世间的美好理想,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3.
张旭东 《班主任》2004,(5):43-44
在众多媒体倾情关注教师对学生如何不人道的同时,我们身边却发生着诸多学生侮辱、殴打教师的事件,其严重后果和愈演愈烈的趋势使我们必须正视它--教师为什么会被伤害?教师被伤害以后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阎连科早期的作品更多看到的是农民身上的消极面,但在延续理性批判主题的同时,他也能站在现实人性的立场上对农民给予深切的同情,对现实乡村社会生存的苦难表现出无奈的认同,并对底层民众在绝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进行礼赞,从而使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阎连科作品的悲剧意识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说《复活》中宣扬了“托尔斯泰主义”、“道德自我完善""精神的人”压倒“兽性”的人.批判沙皇专制制度,表达农民的愿望与要求.他怀着美好的理想,寻找改革俄国黑暗现实的道路,托尔斯泰反对当政的暴力行为、强权统治和邪恶的政治势力.托尔斯泰思想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现实生活、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诸多复杂背景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风气的好转,侮辱、殴打、伤害教师的事件越来越少了,但在一些地方,仍时有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这些事件都很重视,为了坚决保护教师合法权益,作出了有关规定,对伤害教师事件,都进行了严肃查处。前一阶段,淮阴县的少数地方发生了侮辱、殴打、伤害教师、学生的事件,对此,淮阴县委、县政府果断地作出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宣传活动。县委、县政府在决定中,还明  相似文献   

17.
雪漠的小说以对西北农民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而体现出它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农民的日常生活常态、人与环境的关系、离土的挣扎与无奈的回归等的叙事,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上展示了农民艰难活着的生存境遇和现实命运,这在当下的文学表现中无疑彰显了一种可贵的现实精神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前情提要:姗姗与徐天平尚在冷战中,依玲却搬走了。李察发给姗姗的短信被徐天平看到并回复了,而这一切姗姗却毫不知情……16·是保护还是伤害徐天平没有主动跟姗姗说话。他怕自己一出口就没有好话。姗姗和李察(一个刚认识的洗碗男孩)居然联手欺骗他,他还气在心头。李察约姗姗四点见面。现在已经三点了,要怎样对付李察?  相似文献   

19.
画圆     
在成人的威逼和引诱下,孩子学会了自欺和欺人。人类最憎恶谎言和欺骗。可谎言和欺骗却像遗传基因一样固执地跟着人类的脚步。人需要谎言和欺骗,因为人时时面对强权和暴力。孩子最先洞察  相似文献   

20.
林桂兴 《中学文科》2000,(10):10-11
维克多·雨果 (1 80 2 -1 885 ) ,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创作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他的作品中 ,渗透着善良与美好的人性必然胜利这一坚定信念。在他最优秀的作品中 ,他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长期被损害和被侮辱者表达了深切而真挚的同情 ;对强权暴政和社会丑恶显示出强烈的愤慨和无情的讽刺。所有这些 ,在他的长篇巨著《巴黎圣母院》中有着较为充分的体现。《巴黎圣母院》可以被看作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因为它艺术地反映了法国 1 5世纪末期巴黎社会生活中较为典型的图景。小说主要以两条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