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是通过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对工人的强有力的统治和剥削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科技的进步受制于资本增殖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改进等技术进步形态,都强化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控制。因此,资本批判逻辑下的技术批判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马克思批判思想是资本主义批判和技术批判的结合,也是技术历史进步性与社会变革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真实意图在于批判资本的拜物逻辑,它体现在三个主要理论层面:第一,人的历史的回归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价值指向;第二,废除“劳动”的哲学意指在于资本非人性维度的现实批判,这同时也是马克思考察工业现象的内在逻辑;第三,资本控制论是马克思提出经济形态自然史过程人学辩证法的逻辑结论。这既是《资本论》所蕴含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真实语境,也是当前研究现实资本过程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虽然是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出发点,但二者却存在着本质区别。与其他哲学家相比较,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揭示了形而上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形而上学批判从"观念批判"转向"实践批判"、从"副本"批判转向"正本"批判与"副本"批判相结合、从理论变革转向个人摆脱抽象统治,由此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方式"、"批判向度"、"批判旨趣"的三重变革,彻底颠覆并超越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特征决定了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本质.在理论层面,通过哲学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生成与发展的现实性,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阐明了世界历史的资本本性.在实践层面,指认共产主义是扬弃资本的世界历史的现实运动.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将共产主义运动定位于人类解放的高度,才真正构成对资本的世界历史的实践批判;经由共产主义运动生成的世界历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重农学派曾一度引领欧洲经济思想潮流,对重农学派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重农学派的批判集中体现在“描述”与“揭露”两个环节,前者客观地呈现了该学派的基本思想,后者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揭露”了其学说体系的内在矛盾与不足。从马克思构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看,其对重农学派批判的理论效应主要有三:一是通过对重农学派“最低限度的工资”理论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二是重农学派关于原预付与年预付的观点为马克思分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三是通过对魁奈“经济表”相关思想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个人受抽象统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人本思想以及对物化社会的批判为展开对拜物教的系统批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图从“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社会历史语境”“对宗教批判的逻辑梳理”以及“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准确所指”这三个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这种批判开始是从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中折射出来,在其发展中存在从外在价值批判为主导到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有机统一的逻辑转换,这一转换使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了科学的视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也是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由外在价值批判为主导向科学批判和价...  相似文献   

9.
资本的逻辑既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内在逻辑,又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一个基点。传统认为,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是在马克思思想成熟后开始的,即主要体现在其"成熟"作品《资本论》中。与此不同,本文认为,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通过对工资、货币及异化劳动等的阐释自觉到了资本逻辑的现实运转。  相似文献   

10.
吉多·斯塔罗斯塔立足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两个文本,探索马克思革命主体性理论的具体构成性,其理论成果主要包括将革命主体性问题归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领域,表明革命主体性只能从资本内在规定的展开过程中产生,阐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即直接生产劳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不同形式劳动者生产主体性的扩大和退化之间的矛盾。这些探索有力地回应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质疑,重新阐释了马克思革命主体性思想,为当代工人阶级解放理论的深入发展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思路的分析,可以澄清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这一文本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思想的长期误解,从而指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本转变,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2.
《哥达纲领批判》蕴含了马克思的公正思想。不理清马克思在这一文本中对拉萨尔主义公正观的批判逻辑,就无法清楚把握其基本思路、理解其理论观点。马克思通过比较分析和逻辑归谬的方法,批驳了拉萨尔主义公正观的一系列错误,指出拉萨尔主义公正观关于公正的基本规定、不公正产生的原因、实现公正的基本原则等方面都存在重大理论问题。从马克思的批判逻辑中可以发现,生产要素是马克思公正观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出场语境。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存在着二重维度。这种状况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风险社会语境中面临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理论挑战,需要做出相应的理论调适。当代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直接后果,对风险社会的批判最终要指向对全球资本关系的批判,因而风险社会批判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历史逻辑。风险社会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逻辑的结合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历史唯物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风险社会语境中的当代出场。  相似文献   

14.
福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微观权力学理论,这引起了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兰查斯的批评。福柯主张深入到社会的微观层面研究权力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普兰查斯着重考察权力的结构性特征,认为权力表达结构整体对处于冲突中的各个阶级的实践关系的影响。普兰查斯从结构主义角度指出福柯思想的局限性,他从权力与生产关系、权力与国家、权力与阶级斗争、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对福柯权力思想展开批判。这启发我们回归马克思关于权力分析的资本逻辑,结合结构与实践将宏观权力与微观权力进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全部现代社会体系围绕旋转的枢轴.马克思的劳动现代性批判紧紧围绕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展开.现代性的开启表现为资本臣服雇佣劳动和重构劳动空间的过程.现代性的时空布展体现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马克思通过创新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和资本再生产论等,深刻剖析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对劳动现代性给予了系统批判.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现代性的系统批判,揭示资本之于现代性的决定作用和劳动之于现代性的基础地位,论证了共产主义现代性取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写作时的惯用手法,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进行再理解,发现青年马克思虽然行文活泼、语言灵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引用及用典,似天马行空难寻规律,但是其写作存在一个惯常手法,即"肯定、批判、对批判进行再批判"的逻辑顺序和论证方式.导言中,曾多次运用此方法进行写作,这在内在逻辑上印证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批判顺序,体现出了青年马克思的辩证否定思想,这也是后期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就在于他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 ,在批判的状态下达于科学。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作为一门学说也需要在批判中逐步走向成熟。本文通过综合学界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概念、特征、内容、与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区别以及现实意义等问题的争论与探讨 ,使人们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50):92-9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要从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性建构的管理进行分析与论述。其现代性建构需要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才可以判定出来,特别是马克思对于形而上学与资本所进行的双重批判。在理论的层面上,其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清算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论,反对资本的话语霸权,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对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对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19.
全面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必须把经济学视野的理解与哲学视野的理解区别开来。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资本的历史性批判都是立足于特定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哲学视角。强调这一点对于全面、历史地理解资本关系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资本关系有一个合理的历史态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视阈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具有深刻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联系当代中国社会改革的实践,就能理解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思想的方法论意义.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在"文化大革命"中以社会危机的形式体现出来,社会主义改革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自我批判,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辩证统一.社会自我批判集中指向"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引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发展中的历史定位,深刻反思资本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中的两重作用.社会关系的物化形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社会自我批判的目的在于限制物化关系的消极作用,以"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