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是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电磁场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而传播出去形成电磁波.而这一内容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做好课本第139页图 6—5的实验(如图1所示)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中学物理实验室中一般没有演示这一实验的专 用器材,如果采用上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第88页图4 -2的实验(如图2)来替代,对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通过实践发现, 采用实验室中已有的器…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课本第三册(选修)关于电场部分的教学内容(第189页),教材中写道:“用电场线不但可以表示电场的强弱,还可以表示电势的高低.由日6-22可以看出,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逆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高.电场线方向与电势高低的这种关系在任何电场中都成立.”当学到这个地方时,善于思考和联想的学生常提出下面的问题: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必修)第139页有一图,如图1所示,该图表示的是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图中的电场线是闭合的,在一条闭合的电场线上取两个研究点a和b,如图2所示.沿着…  相似文献   

3.
郑曙辉 《物理教师》2003,24(4):24-25
在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教材第 1 9章“电磁场和电磁波”第三节“电磁场”这节内容中 ,学生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两条核心内容 :( 1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 2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都能接受 ,但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 .而通常教师在教学中也只对“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个结论用实验验证 .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大多数采用理论分析说明 ,灌输给学生 .教材及教参中也没有演示实验介绍 ,学生无法看到直观的演示现象 ,这样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笔者分析原因认为 :教材及教参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没有实验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等量同种点电荷电场的电力线插图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第三册(选修)第180页图6—11乙:等量同种电荷(电力线分布),如图1;第193页图6—24丁:等量同种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实线表示等势面,虚线表示电力线),如图2所示,仔细比较两幅插图,明显的差异是,图2增画了四条电力线:①两条自两电荷连线中点沿中垂线发向无穷远;②另两条分别发自两正电荷且沿它们的连线指向中点(原插图虚线上未标箭头,但由高斯定理容易证明这两条虚线实际应是电力线且分别由两正电荷指向中点)。  相似文献   

5.
孔辉 《物理教师》2007,28(12):8
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2册上,第241页关于“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图示有2种,2006年8月印刷版本如图1所示,之后的版本上如图2所示,两图相比较可以看出:磁感线方向由原来的顺时针变成了现在的逆时针(从上向下看),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6.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志鸿优化设计丛书)上有这样一道题目:用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判断,图1中表示电场(或磁场)产生磁场(或电场)的正确图像是 由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加选修 )第十八章第四节电磁波中图 1 8 1 0 (如图 1所示 ) ,是描述沿某一方向传播的电磁波在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图 1图 1中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是同相位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 ,学生普遍认为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所以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相位差应是 π2 .学生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相位差应该是多少 ?一、图中所描述的电磁波为平面电磁波 ,平面电磁波E和B同相图 1中所示为沿z轴传播的一定频率的时谐…  相似文献   

8.
“电磁场”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 ,其中“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和“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支柱 ,但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觉得不好理解 .因此 ,精心设计 ,想方设法做好与此相关的演示实验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拟探讨这个问题 .一、“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演示实验的探讨贵刊 2 0 0 3年第 3期刊登了“‘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演示实验的设计”一文 ,其中提出的实验方法 ,在有关书中也有介绍 .笔者按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 .图 1器材 感应圈(J12 0 6型 )、平行板电容器 (J2 30 9型 )一…  相似文献   

9.
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点基本内容中(见高中物理课本第三册 P153所述及图4—5),“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这一论点教材上没有给出相应的演示实验,学生常不信服或印象不深。为此,曾设计了下述简单易做的实验,经多次使用,效果均较理想,现  相似文献   

10.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磁场(电场),非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成为一个完善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电  相似文献   

11.
例如图所示,让线圈A自由下落,并通过一段有匀强磁场的空间,试定性地讨论线圈运动的加速度变化的情况.(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203页练习三第6题) 不少老师一般都按教参给出的答案讲解:线圈尚未全部进入磁场时,受到向上的安培力,a相似文献   

12.
电磁场理论教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江俊勤(广东教育学院物理系,广州,510303)高中物理课本甲种本(1985年第1版)第三册第153页在介绍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时叙述道:“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认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这是电...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1.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 ). . A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B变化的磁场可能产生恒定的电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D振荡的磁场可以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2.如图1所示,若由于某一电阻开路而使得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均变大,则开路的电  相似文献   

14.
说明图一采矿图。(采自哈雷特与爱略特:英国人民生活史图谱,第二册,第89页)图二航海科学家的研究室。(采自哈雷特与爱略特:英国人民生活史图谱,第二册,第115页)图三冶金图。(采自哈雷特与爱略特:英国人民生活史图谱,第二册,第89页)图四纺织图。此时纺车已普遍应用。(采自哈雷特与爱略特:英国人民生活史图谱,第二册,第91页)  相似文献   

15.
1.正确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是理解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关键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产生的电场的性质是由磁场的变化情况决定的.若磁场均匀变化,则产生的电场必是稳定的,不能激发电磁波,若磁场是振荡变化的,则产生的电场也必是同频率振荡的,将形成电磁波;反之亦然.图1例1某空间  相似文献   

16.
申探禄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8):23-23,25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在讲述“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这一内容时,配有一幅插图(P215图19-7),如图1所示。对此图,稍作认真思考分析,就会发现一点问题,据图中所示B的方向可判知电容器内的位移电流方向应向下,与图中所标的传导电流i的方向恰相反,这样就使得整个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连续衔接起来,这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在讲述"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这一内容时,配有一幅插图(P215图19-7),如图1所示.对此图,稍作认真思考分析,就会发现一点问题,据图中所示B的方向可判知电容器内的位移电流方向应向下,与图中所标的传导电流i的方向恰相反,这样就使得整个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连续衔接起来,这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二册第164页练习一第(3)题有一实验(图18—6)可听到声音的干涉现象,笔者设计了一个声波干涉实验既可闻其声还可见其“影”。  相似文献   

19.
李力  张忠俊 《物理教师》2008,29(3):36-37
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以知道,一个开放的LC振荡电路,如果具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则越能够有效地向外界发射电磁波,辐射出的电磁波中,可以看到电场和磁场是同相位的(见人教社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2册p.2.43图18—10、图18—11).  相似文献   

20.
高中二年级物理课本中“电磁场与电磁波”一节讲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 :( 1 )不仅电荷能够产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 ;( 2 )不仅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这一点不难想到 ,演示实验比较容易 ,一些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规律 .然而要用实验演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就比较困难 .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根据“麦克斯韦的假设电现象和磁现象的对称性 ,以及经过数学推理”直接给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结论 .如此这样 ,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于理解 ,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