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了几年报告文学编辑,几乎每天都和稿件打交道。可惜在大量的来稿中,能够选用发表的还是少数。什么原因呢?细想起来,我以为主要是题材问题。报告文学之所以叫“报告文学”,顾名思义,即要有“报告”(与新闻相联系),还要有“文学”(有别于一般的新闻通讯)。既有“报告”,就得先看看这个“报告”值不值得报告,写出来,别人是否感兴趣,有没有或有多少社会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然后才能考虑如何“报告”,也就是它的“文学”性。一般说来,报告文学的题材有六大类。第一类:震动社会的重大事件,可简称“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2.
刘俊  陈璐 《新闻爱好者》2005,(11):23-24
重大题材是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兴奋点,是“新闻大战”的必争之地。媒体做好重大题材报道,不但能把握住宣传报道的良机,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渴求,更对塑造媒体形象、争取受众和广告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家雄 《新闻前哨》2009,(10):30-31
不平凡的2008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历了大喜大悲:雪灾、地震、奥运、冬旱、金融危机……等重大事情联翩而至。湖北新闻人在这一年里,始终站在现实生活的前沿,用手中的笔全景性地记录下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迅速快捷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变革。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认识题材,探索题材。  相似文献   

4.
我当新闻记者20余年,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记者要在采写独家新闻上下功夫。 练就“慧眼”,识别独家新闻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一篇稿件好不好,首先要看题材的新闻价值,其次才看作者写得如何。如果所选题材重大,称得  相似文献   

5.
写新闻,份量的轻重、价值的大小,不单取决于篇幅的长短,只要内容新、意义大、写法妙,就能吸引听众,给人以启迪。新闻是告知信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越多越好,新闻短了才能使听众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才能用少的时间获取最丰富的信息。短新闻在重大题材报道中,虽然不能像长篇报道那样用详实的材料,具体地报道某一重大事件,但对记者的要求更高,要求记者以更简洁的文字,精炼的语言来报道重大新闻,这样既能把所要报道的事件宣传出去,又能增加信息量,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广播重大题材短新闻的写作过程中,应当注…  相似文献   

6.
全国好新闻评选已进行了九届。从这次评选活动来看,不论是获奖作品或落选作品,都有个强化好新闻意识的问题。那么,如阿才能采写出好新闻作品呢?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有三条: 一要抓题材。抓不到重大题材,就写不出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好新闻作品。有人曾经反对这种看法,说这是“题材决定论。”对文学创作来说,也许“题材决定论”是错的;但对新闻来说,则必须坚持这一条,因为新闻是客观事实新近变动的反映,没有重大题材,则写不出有份量的报道。这一条虽已被大  相似文献   

7.
张敬辉 《新闻传播》2009,(12):65-65
近年来,“广播新闻大型直播”这种报道形式,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重大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新闻大型现场直播,多取材于受关注度高、有较广泛社会意义的重要题材。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优势在于.它报道的是什么事正在发生,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第一时间同步播出,及时、直接、形象生动地反映活动全过程。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的一种表现形式:策划、报道重大活动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主题出版,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这类选题既有权威专著、理论通俗读物,也有长篇小说、报告文字、纪实文学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我们社会的发展比作一部史诗,那么,重大历史事件无疑就是其中一篇篇绚丽夺目的“华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宣传,就是用今人的眼光、今人的笔触来回望、再现、描写、评述这些“华章”。我们常说“浓墨重彩写华章”,套用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宣传上,用“浓墨重彩”的形式来扩大传播效应、增强舆论影响,也应是情理之中的做法。《解放军报》近年来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宣传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去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宣传中,军报几乎每天一个版、连续推出了60个系列专版,共刊发60篇言论、60个人物专…  相似文献   

10.
我是无锡日报的记者,采写过不少短新闻,也编辑过不少“豆腐干”文章。读罢阮海儿的《宝钢“小人物”推动了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一文,对比报纸上常见的干瘪鸡肋式短新闻,深感写好“豆腐干”新闻是不容易的,是大有学问的。文短题材重很多人认为,新闻短,容量必小,反映不了重大题材,只能写些小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学上.“硬新闻”的概念指的是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时政、经济、政府工作方面的重大新闻。相对于娱乐消遣性的“软新闻”而言。“硬新闻”更多地表现出题材重大、信息深化、影响力大等特点.如时政要闻,政策解读、热点话题、深度报道、重大事件、舆论监督等。近二十年来,新闻竞争从“软新闻”领域发韧,使得一批都市报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2.
吴煜 《视听纵横》2004,(1):59-61
抓重大题材、重大事件、重大主题,历来是系列报道的重头戏。系列报道以其主题的鲜明性、传播的系统性、信息的密集性而格外引人注目。一部优秀的系列报道特别能显示记驾驭重大主题的功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春 《传媒观察》2003,(8):57-57
策划是对已经或将要发生的重大新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报道。作为党报,对重大事件、重大题材进行有效的策划报道也是提高党报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具体体现,要以创新的精神进行战略思考、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14.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个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  相似文献   

15.
一切都似乎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的。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有人说我去年另辟蹊径,寻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在重大题材上有所尝试。说实在的,去年的一年,在忙乱中我几乎是遇到什么写什么,很少有另外的想法。这里,只能回过头去,寻找一点采写的体会。(一)我感觉中的“重大”1992年聂荣臻逝世,我很快写出了近万字的《十大元帅都走了》的稿子,被《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工商时报》抢着先后在两天时间里用整版刊登,接着被几十家报纸转载、连载,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文摘》以6个页码的篇幅在头条全文转载。如果说重大题材,这是我写的第…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报道题材与表现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任何一个新闻传播过程中,都包含着“写(报道)什么”与“怎么写(报道)”的问题。“写什么”涉及报道题材,“怎么写”涉及表现方式。在对论题展开正式讨论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界定。现今,业界和学界一些人士在论及报道题材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日的主持人并且在“焦点访谈”栏目主持国际题材的新闻报道,水均益近几年来人气颇旺。每当在某国某地召开重大会议或发生战争,荧屏上就常常显现出他的身影。观众们爱看他在世界各地进行现场采访;爱听他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分析与探究;关注着他对我国政府立场的重由。熟悉水均益的人说,他属于“那类从小在书香门第浸泡大的“掌中宝’,聪明、任性、懒散、爱新奇、好竞争,还带点洋味”。1984年兰州大学外语系毕业后,水均益自己要求到新华社工作,选择了一条永远也没有尽头的漫漫征途——新闻事业。“我陶醉在…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基层的通讯员,缺乏新闻线索、重大题材,采写实在太难,我也有同感。与一位资深编辑谈及此事,他不同意我的看法,他说“新闻多的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就有不少新闻题材,关键在于自已是否用心去观察、思考,并把它变成文字。”于是我便当起了有心人,今年以来还真的写了不少新闻与新闻评论,并有不少见了报,且反映良好。诸如有人砍树开荒,我便写了《树重要还是人重要》;早锻炼路过菜场,见两个菜贩为争摊位而大吵大闹,我便写了《让他三尺有何妨?》;看到有人践踏草坪与绿化带,我便写了《珍惜我们的家园》;针对“沙风暴”猖獗,我便写了《不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灾难》;针对不断发生的火灾、爆炸与交通事故,我便写了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节目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应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不能滞留在目前“轰轰烈烈”的局面中。想到这样几个问题,写出来供大家参考。题材方面主持人节目的题材一般较小、较具体。如果考虑用这种听众喜闻乐听的形式办一些题材比较重大,内容比较枯燥、难懂,形式比较刻板的节目,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好效果。象“理论”节目和一些宣传政  相似文献   

20.
“有新闻的地方‘我’在场。”这是记者的心中所想。也是从事十年电视新闻报道的笔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对于这个“我”在场,笔者个人认为它应当是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美国电视界认为,新闻记者就应当站在观众的身边,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新闻记者就应该站在新闻现场,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当然,由于我国的电视新闻起步较晚,报道形式也受题材和内容的限制,现场报道采用的频率和具备的水平还很有限。但近几年,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央视《焦点访谈》,《直播中国》,《新闻调查》等栏目的相继出现和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