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共同构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20 年来,为高校培养集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但是,在其示范引领效应持续彰显的同时,也衍生了以“帽”取人效应,甚至引起了高校以“帽”取人的人才混战。为此,教育部2018 年发布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提出了许多新的改革完善措施,希望以此遏制以“帽”取人效应,终结高校以“帽”取人的人才混战。  相似文献   

2.
《神州学人》2010,(6):45-47
力推“千人计划”今年将分批引500海归人才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千人计划”专项办公室透露,2010年将进一步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计划分3批引进5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引进的662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中,去往高校系统的310人,占总人数近1/2。“千人计划”促进了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神州学人》2009,(5):51-51
为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加快上海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自2007年起为提升上海高校自主创新水平和增强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实施“上海市特聘教授岗位(东方学者)计划”,着眼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资讯     
教育部等出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教育部:高校资助工作评估…  相似文献   

5.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它在清华大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作为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使清华大学的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体系更加有效和完善,培养和集聚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群体和创新团队,促进了该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白瑜 《神州学人》2002,(9):20-20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有别于其他的人才计划,是集选才、引才、奖励及支持四个层次为一体的人才引进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有力带动了高校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目前已成为高校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的主渠道。同时,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打破了高校以往“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为高校人事及分配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制,为普遍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带了个好头。可以说,没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0万元津贴的大胆创新,就没有现今全国高校普遍实行的岗位津贴制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学科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在传统学科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双一流”建设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高校学科建设导致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高层次人才助力“双一流”建设作用更加明显。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研究“双一流”建设中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问题,通过重点分析供给方高层次人才的现状及问题,最终提出建立T23人才库等机制,进一步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与培养方式,以期更好地推动“双一流”项目建设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应从“人才管理创新”入手。人才管理创新应该加大人才工作投入,推进人才引进模式、组织模式创新,落实人才管理过程中的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与环境创新。通过人才管理的创新,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重中之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转变思想,建立适应学校自身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校引进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的实旌情况的论述,阐述了我校在引进人才工作中的新思路,重点突出了“百人计划”实施几年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月度扫描     
《留学生》2010,(12):4-7
深圳开始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 [经济日报]深圳市日前决定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孔雀计划”重点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目标.以推动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聚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崭新的命题,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国际“人才战争”及国内“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成为国内高校之间竞相追逐的重要资源。在“急功近利”目标的驱动下,高层次人才引进虽在短期内增加了高校的“GDP”,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等,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触发了高校引进人才(“外才”)与原有人才(“内才”)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两类人才的协调发展与合作共赢,切实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要解放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精准引才;二是要优化人才生态,加强人才引培的环境建设;三是要树立发展性人才评价理念,健全人才评价制度;四是要引育并举,鼓励人才种群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邵伟 《成才之路》2011,(34):13-I0008
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模式。全力打造人才强市。丰富完善“绿扬金凤计划”,加快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形成“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带动产业”的链式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李季 《江苏高教》2013,(1):78-80
随着国家"千人计划"的逐步实施,高校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工作重点,引进了一大批学科重点人才,成果显著。但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如何融入当地关系网络以及如何维护海外关系网络成为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效用发挥的主要障碍。文章从关系嵌入的视角分析了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本地学术关系网络、产业关系网络、社区关系网络和海外关系网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为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挖掘后备人才的潜质,提高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从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人手,积极研究探索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不断改进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方法,形成“储备一批、培养一批、使用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开创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神州学人》2011,(5):34-34
据《长沙晚报》消息,《长沙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的9个重大人才项目今年将启动。 据介绍,去年长沙市已引进到岗优秀青年人才2724名,其中博士108名、硕士1644名。通过实施引进国际高端人才“313计划”,长沙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3人、团队8个,其中26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34人进入湖南省“百人计划”。  相似文献   

16.
《神州学人》2012,(4):39-42
218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根据《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组织实施了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申报评审工作。近日,经初审、通信评审、面试评审、公示及复核,北京大学刘若川等218人入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据悉,2010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通过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  相似文献   

17.
“双高”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水平师资力量的引领和带动,作为核心支撑的高层次人才被寄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期待,各高职院校求贤若渴,纷纷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呈现人才政策目的趋同、人才类型划分精细以及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的特征,同时也存在“引进标准学术化”“待遇差异两极化”和“管理考核空心化”的现实问题。围绕“双高”建设既定战略目标,高职院校需探索柔性引智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优化评价考核机制,创设良好发展环境,既“重引进”,也应“重培养”“重管理”和“重服务”,以形成“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18.
高层次青年人才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青年千人计划”前五批的1134名入选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主要从入选者的年龄结构、专业领域、推荐单位、来处与去向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特征,指出要优化学科结构,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的人才格局,促进多国化发展,为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完善"客座"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一些高校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十分匮乏。以往解决人才急需的办法,通常是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但前者周期较长、远水难解近渴,后者又常因住房、家属、工作条件方面的限制“引而不进”。而聘用“客座”人才既可解决高层次人才的急需,又淡化了人事关系,其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进一步完善“客座”机制,实现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华丰煤矿把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谋划发展同步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步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步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步考虑人才措施,把一批党员、大学生、技术工人培养成为人才,促进了企业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