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但是两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基本观点也大相径庭。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为“意识体验”、“潜能”和“自我”等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一种话语范畴,而不是一种精神实在。后现代主义也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主张从个体理性转向公共理性,从个体自我转向关系的自我。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出现了一种释义学转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受社会建构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面临来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挑战。在本体论方面,后现代思潮挑战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实在论倾向,主张心理是一种社会建构;在认识论方面,后现代思潮挑战传统的知识外源论和内源论观点,主张知识是社会互动和协商的结果,教育教学同样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方法论方面,后现代思潮挑战传统的实证和量化方法,主张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合,力促教育心理学实现方法多元化。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有助于克服传统教育心理学的机械反映论、个体主义和方法中心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似本能”概念是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似本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的,但它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它的表现和发展需要后天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由“似本能”需要”出发,马斯洛建构了自己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从而强调了人的潜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有助于我们用人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统一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4.
陈敏 《考试周刊》2007,(30):118-119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体育教育中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有利于探寻体育教育改革的走向及其心理学的根据,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构理论的教育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建构理论概述 社会建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西方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当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主导教育理论。社会建构理论是集合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学的社会互动理论为一体的教育学说。从语言哲学角度来说,它主张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人主动构建的、内化了的、再建构了的客观知识,是客观知识的主观内在表现。  相似文献   

6.
马斯洛率先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理论,在追求自我、本我的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大学生在对西方化产物的接受、崇拜及理性扬弃后,生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性的自我实现概念:融“小我”于社会的“大我”之中。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自我心象心理学对成功的共同界定是:成功是个体心理的不同满足,在现实生活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成功的内涵,这在追求个性张扬、人生成功的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心理学独立之日起就存在着两种相对立取向的观点,科学主义心理学由其发展历史背景注定了其自然主义倾向的必然性,而人本主义心理学也由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表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两种取向的心理学对于心理学的发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承认其共存或许是最适宜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罗慧芳 《现代语文》2007,(10):14-15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主要观点是主张心理学研究应该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分析人性和研究人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和后现代思潮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他们的研究倾向和对人性的看法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思想动态。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思潮的契合之处,不仅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也为认识教育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