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被迫引起氧化一还原反应的过程,也就是说电解是在电流强制下发生的氧化一还原反应,它是一种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方法。电解过程中,电子从电源负极移向电解槽的阴极,再从阳极回到电源的正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产物以及电极是否溶解与电解质的本性、浓度、电流强度、电极材料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结合如下几例略谈电解过程中两极溶液和电解后的残存液性质变化原理。  相似文献   

2.
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一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那么如何熟练地掌握在电解过程中溶液里哪些离子参加电极反应,哪些离子不参加电极反应,是学习电解内容的解题关键。下面仅对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过程,总结几点规律:  相似文献   

3.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甚至电离的气体),从而在阴、阳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电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将电能转变为电解产物蕴藏的化学能.电解原理在化工、环保、金属防护等方面有着广泛而且重要的应用.本文就其几种重要的应用介绍如下:一.电镀借电解作用,在金属制件(非金属材料制件经特殊处理后也行)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方法叫电镀.电镀时,将金属制件作阴极,所镀金属或合金作阳极,分别浸入含有镀层成份的电解液中,并通人直流电.如铁上镀铜就是以铁作阴极,铜作阳极,以可溶性钢盐作…  相似文献   

4.
概念 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常温常压下,以CO2和乙二醇为原料,将四乙基碘化铵作为支持电解质,在乙腈溶液中通过恒电流电解得到产物碳酸乙烯酯.在此过程中,分别考察和研究支持电解质、工作电极、通电量、电流密度及温度等因素对该反应产率的影响,以此优化电解条件.通过实验得到:当铜为工作电极,石墨为对电极,在17mA·cm-2的电流密度下恒电流电解,通入2 F·mol-1的电量后,碳酸乙烯酯的产率可达36.3%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金属离子的活动顺序,H 应比Zn2 易得到电子,而用ZnCl2作电镀液时,为什么能在铁件上镀上一薄层锌?电解是借助电流的作用来实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解过程中,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产物与电解质的本性、浓度、电流密度以及电极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下面仅就电极的不同来谈电解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从热力学及动力学两个角度分析电解FeCl2溶液中阴、阳离子放电的可能性,并通过改变电解的电压、溶液pH和电解质浓度,探究电解FeCl2溶液阴、阳极电极反应的可能情况。得出阴极还原反应:Fe2+优先得电子析出银白色金属铁,而H+得电子析出H2与溶液pH和电解电压有关;阳极氧化反应:Fe2+优先失电子氧化为Fe3+,而Cl-失电子与电解电压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电解是在电流作用下,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在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这涉及到离子的放电、产物的出现及溶液的pH值变化等问题.如果我们掌握好其反应规律,对有关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现概括归纳如下:(一)电解时离子的放电规律这与电极(阳极)材料、离子浓度、电流密度等有关,但主要的,是决定离子本身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A.阳离子的放电(在阴极得电子)顺序一般来讲,这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顺序相反,即是讲,越活泼的金属,它的阳离子就越难放电.如:B. 阴离子的放电(在阳极失电子)顺序一般来讲,简单离子比复杂离子容易放电.如:(二)电解酸、碱、盐溶液时,产物及溶液的pH值变化一般规律(惰性电极时)为:j  相似文献   

9.
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一般由2个电极(正极和负极)、电解质溶液(熔融态的电解质)及形成的闭合回路构成.电极分为负极与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导致电子从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电流.负极材料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石墨、铂、金等导体),正极材料只要是导体即可.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电化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产生了电流现象的一种腐蚀.也是化学能变为电能的过程,它是氧化一还原反应.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即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二种不同金属(其中一种也可以是非金属例如碳),较活泼的金属作为负极,产生氧化反应,另一种金属(或非金属)作为正极,产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这个过程称为原电池原理.  相似文献   

11.
电解质溶液电解后溶液的性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应加入何种物质,使其复原为原电解质溶液,是考查电解原理这一知识点的常考题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解原理是高中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承载着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电解原理是指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定向移动,从而构成闭合的内电路,外电路通过电子在电极和导线间的定向移动构成.并根据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按顺序在阴阳两极放电的过程,是最强有力的化学手段,可以使一些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解原理主要考查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下册第七节《电解和电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金属导电时,金属本身看不出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解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认为文中“电解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一说不妥。从CuCl_2溶液的导电情况看,的确是“电解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这仅仅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一种情况。如 Na_2SO_4、KNO_3、NaOH 等电解质溶液导电时,  相似文献   

14.
发生器是采用无隔膜电极,电解食盐水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杀菌。本研究在实验室测定了电解电压、电解电流、食盐水浓度与电析有效面积对次氯酸钠溶液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多、易混淆,规律多、难理解,稍不留心就会出现错误。现将常见错误剖析如下,以求抛砖引玉。一、概念不清例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氧化的物质是氧化剂B.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物质C.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一定发生还原反应易错解A、D剖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故A错误。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可能是同一物质,例如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B错误。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解的过程,而电解过程中阴极和阳极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阳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游离态发生还原反应,而阴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游离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选项D未指明元素在化合态中的化合价,因此不能判断转化为游离态时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C例2已知IBr的性质与卤素相似,CrO5的结构为,次氟酸的结构为H—O—F,则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IBr+H2O HIO+HBr;②Cr2O72-+4H2O2+2H+2CrO5+5H2O;...  相似文献   

16.
问题1为什么说电解质导电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给电解质通交流电时,也会发生电解反应吗?金属导电只是电子在金属晶体内定向移动,导电前后金属材料不会发生变化,故金属导电是物理过程.电解质导电指的是处于"金属导线—电极—电解质"闭合回路里的电解质的导电过程,并非特指电解质溶液内部(若单指这部分离子移动,就只是物理变化了).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化学课本(三册)电解原理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是以电解CuCl_2溶液的实验为例,引出电解的概念及其实质的。电解CuCl_2溶液时,因为溶液中的Cu~(2 )比H~ 易得电子,Cl~-比OH~-易失电子,所以在阴、阳两极上分别析出Cu和Cl_2。这点并不难理解,但如何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就是该溶液的电解过程”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在学完“电解原理”这一课题后,我又进一步提出“离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到底能不能影响电解?”让学生思考,并通过一节实验教学课,展开了  相似文献   

18.
第一步:抓关键,把握实质 复习要抓住关键内容,比如电解概念的中心词有:电流、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阴极、阳极等,它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9.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机理是依赖溶液内的正、负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两个电极作定向移动,并且在电极发生电极反应,以完成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荷传输。现以电解NaCl溶液为例来看两个电极的电极反应:(图一) 在阴极上:H~ e→1/2H_2; 在阳极上:Cl~-→1/2Cl_2 e。对两个电极来说,在阴极每失去一个电子,阳极就能得到一个电子。而阳极得到的这个电子在外电路由于电源电动势的作用又跑回到阴极。正是大量电子的这种循环运动才形成了整个电路的电流,所以,通过溶液的电流强度应该等于导线中的电流强度。同时,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无论在溶液内或者在外电路都不可能有电  相似文献   

20.
原电池是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先有化学反应后才产生电流的;电解和电镀是由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一种装置,是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后才引起化学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我看到不少同学对解既有原电池又有电解、电镀装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