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的桌布     
李威 《世界文化》2007,(2):24-25
就在1966年圣诞节前的那个星期,我的丈夫比尔被派到法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工作。小镇名叫卡尔文,是一个以采矿业为主的地方。那里有一家美国人办的塑料厂,我丈夫到那儿去做技术主管。当我们带着三个孩子不远千里地举家迁移到那里的时候,对那陌生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觉得这真是一次非常奇特非常有趣的经历。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对那里的一切失去了新鲜感,继而便陷入了由于环境不适所带来的种种不便之中。  相似文献   

2.
自然的隐喻     
我来到了那个山谷,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牧者,在自然中放逐自己,在自然中放牧我的灵魂!——题记A是在那个山坡(而不是在那个山谷),我发现了毕沙罗。在那个山坡我得以把那个山谷尽收眼底:山谷里或明或暗的几间木屋,种着庄稼的农田,茂密的森林,如带的河流,缭绕的青烟。在我来到那个坡上的时候,毕沙罗的画作正在  相似文献   

3.
当我写下这几行字的时候,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头上顶着黑包头,包头下摆露出几绺白发,踩着三寸金莲甩着双手笑眯乐呵地朝我走来。而此时,那个老人离开我已经整整十年了。  相似文献   

4.
阑珊 《世界文化》2007,(4):27-27
在我十五个月大的时候,我跌了一跤。那是沉重的、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一跤。在那之前,我是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小宝宝。我跌倒的时候,面孔朝下落在一个玻璃兔的身上。那个玻璃兔把我的眼睛深深的划伤了,伤势非常严重,严重到足以把我的眼睛弄瞎。为了尽量保住我的眼睛,医生们把我的眼球从被玻璃划开的地方缝合在一起,结果是在我的眼睛中间留下了一道奇丑无比的大疤痕。那次尝试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妈妈并没有放弃努力。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找到一位资深医生。那位医生告诉妈妈,如果我的眼睛被完全移空,我的脸就会随着我的成长而扭曲变形,因此,我的那只带有疤痕的、看不见的、混浊的、灰白的眼睛就被保留了下来。当我长大以后,这只看不见的眼睛在很多方面影响了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当我还小的时候,家里过传统节日时总是把精心准备的节日大餐安排在足球赛时间。中场休息时,父亲总要天上地下地聊上一阵子,然后美美地吃上一顿。圣诞节期间他也要找时间喝上一两杯啤酒,庆贺一番。还要打上他那个青枝领结。但他真正兴高采烈。眉飞色舞的时候,还是在情人节。  相似文献   

6.
李丹 《世界文化》2011,(9):44-45
前些日子看新闻,得知奥克拉荷马州土耳沙大学(UniversityofTulsa)一名中国留学生无辜卷入当地警匪枪战,遭抢匪劫车不成后被枪杀。扼腕叹息之余,再次感觉到美国枪支问题的严重性。 从去年8月底到美,我自己便亲身经历了两次枪击事件。去年9月份的时候。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就发生了校园枪击案。据说是德克萨斯大学自1966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枪击事件。枪击案发生在早上八点多,我八点半坐校车来学校,九点到学校后,校车已经全部停运。到了学校打开邮箱,便看到通知,说学校发生了枪击事件。  相似文献   

7.
在国外似乎许多事都可以漠然置之,也许生活已经越来越让我们麻木。然而,回想在美国的日子,有一个人却令我难以忘怀,说不清为什么,有时候突然就会莫名地流泪,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就像此刻窗外的雨,蓦然之间,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个异乡的早晨……  相似文献   

8.
忠──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阎文著名学者吴晗曾这样说过:"忠君是过去的道德观念,除了个别遗老外,今天没有人讲忠君了。是不是连带这个忠字也应该否定呢?我看不应该。"(《学习集》第263页)吴晗的这个观点,在60年代,曾引起学术界一场大讨论。当然,那个时候...  相似文献   

9.
我的村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把户口迁出去的时候.我就不再属于她了。但我从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分别在不同的村庄生存和生活后。我觉得她才是我真正的村庄。那些房子,飞鸟,和牛羊,深深印在灵魂深处,总以最熟悉的姿态在梦里、心里出现。消除了我在异地生活的恐惧感、孤独感,让我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依靠。  相似文献   

10.
记得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非常喜欢一本课本,这本课本不是学校发的,不是书店买的,谁也猜不到是从哪里来的. 那是我五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永平那座小县城.有一天,爸爸要到离县城70多公里的杉阳乡参加飞机播种的指挥工作,他带着无知好奇的我去到了那个陌生的地方,让我第一次看到了飞机.飞机来了,幼稚的我却认为是一只长着两支大翅膀,身子圆圆胖胖的大鸟来了.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最血腥的校园枪击事件——弗吉尼亚枪击案震动了美国,也震动了全世界。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一向以民主自由自居的美国社会怎么了?风起于青萍之末。弗吉尼亚枪击案决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美国血腥的枪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结识克里斯多弗·里夫是在他一跃就能跳过高楼大厦的时候。那是1977年,他25岁,正在拍摄影片《超人》——一个会使他成为全美国人的偶像的角色。当时我是一名摄影师,为杂志拍名人照片,为电影拍剧照。在为《超人》拍摄剧照期间,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演员。但是,我并没有想到他会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生:陈老师,我们今天是为《学园》文化评论副刊来访谈,所以准备谈些比较轻松的话题。 陈嘉映:(以下简称“陈”):这最好,谁都有腻烦了艰深话题的时候。 学生: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个人生平。 陈:我1952年生于上海,普通干部家庭,1958年,父亲到北京筹建轻工业学院,全家迁到北京,我那一年上小学,读到中学二年级,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文革之中故事当然特多,但是不算生平。1968年到内蒙白城地区插队,在那儿待了8年,我插队的感受和很多人不一样,我特别喜欢那个地方,那段时光。 学生:为甚么呢? 陈:我想首先是因为…  相似文献   

14.
我家的老宅就在现而今著名的京城三海地区的一条小胡同里。用我今天的考古知识考证,应该始建于明末清初。左邸右园,青砖雕花的大墙甚为精美。1937年,卢沟桥事件没爆发之前,军旅漂泊的父亲从军阀程希贤手里以20000现大洋买下,作为和母亲结婚的居所。直到1967年文革,我们不得已离开了这座宅院。前几天,也就是又隔了30年的一个下午,途经那里,那个我少年时代玩耍了15年的地方。老宅依旧,面目皆非。我不想对防震棚的遗迹和居民的拥挤发表什么议论。这是历史,是种种原因造成的历史。对于看到的这些,我很木然。真正让我心里感到酸楚的…  相似文献   

15.
一家人刚刚搬到罗得岛。在五月的那个星期天,年轻的女主人感到一丝忧郁。那天毕竟是母亲节———而她和远在俄亥俄州的父母亲相隔了* 英里。那天早晨,她已给母亲打过电话,祝她母亲节快乐。母亲说春天来了,院子里已是色彩缤纷,在她们通话的时候,年轻的女人几乎能嗅到紫丁香那撩人的香气。在她父母家的后门外,有一大片丁香树。后来,当她和她丈夫提起她是多么想念那些紫丁香的时候,她的丈夫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我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他说,“叫孩子们一起来。”于是他们出发了,沿着北罗得岛的乡间小路,行驶在…  相似文献   

16.
(一)1906年4月,高尔基抵达美国的第二天早晨一开始,又涌来了几十名来访者。“高尔基先生正准备参加今天将举行的宴会……”布列宁向大家宣布说。“他今天无论如何不能会见你们了。他要和马克·吐温交谈……”马克·吐温的名字对最热心、最坚决的来访者都产生了魔力般的作用。这大概是布列宁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纽约,甚至在当时的整个美国,这确实象他如果宣布高尔基将与复活了的乔治·华盛顿本人共进早餐一样轰动!纽约是个车声隆隆、人声嘈杂、交通繁忙、生意经十足的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马克·吐温的笔和语言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70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掌握人类的智慧和心灵上甚至胜过一些国家首脑。难怪人们曾多次向他本人提议争取当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7.
笑话幽默     
想吃月饼英语课上,老师见王磊在睡觉,便走过去推醒他问:“homesick(想家)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他回答不上来,老师提示道,“中秋节你想什么?”小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吃月饼。” (龚 君) 漫画 无题三明治一个美国人在南非旅游时喜欢上了大象。他决定在回家时,带走一头。于是,他在大象的两个耳朵上分别挂了一片面包。在海关,他被告之:“我国法律规定,走私大象属于非法行为。”那个美国人大声申辩:’我认为,我有权决定在三明治里夹什么。”作 弊“汤姆在考试作弊时被开除了。”“怎么回事啊?”“在生理卫生考试中,他数自…  相似文献   

18.
李超 《大理文化》2013,(7):90-95
我生长在洱海边的农村,曾在生产队参加过生产劳动,还曾担任过生产队的"会计",对那个时期的生活总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感。那是计划经济时代,那个时候生产队还是热热闹闹的,农民以生产队为单位劳作,每天记工分,工人靠工资收人购粮生活。除去在外面工作和有些手艺在外面跑江湖的,多数的人都一心一意守在村里贫瘠的土地上,守着他们心中那片高天  相似文献   

19.
桀骜不驯的情歌之王西纳特拉邓欢40年代末的一天,美国流行音乐歌手、影星弗兰克·西纳特拉在米高梅电影公司摄影棚邂逅当红女明星埃娃·加德纳。从那天起,这位情歌之王便疯狂地爱上了她,并发誓要娶那个姑娘。西纳特拉是霍伯肯一个司炉工的儿子,那年他33岁,已娶南...  相似文献   

20.
受禅台访古     
任崇岳 《寻根》2005,(5):117-121
双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香。在一个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我来到了位于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的受禅台。极目四望,我不禁满腹狐疑:这就是延康元年(220年)汉献帝刘协让位给魏文帝曹丕的那个所在吗?这就是终结汉代历史、开启天下三分书面的那个见证物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