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通过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心理透视以及小说的意境、语言、文体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沈从文的作品研究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在苗族作家沈从文的小说叙事中,作者对话语权利的争取是其最明确的特征。其叙事视角的选择与转换调整,都是为了确定自己在小说叙事中存在的地位,确定自己在叙事中的活语权利。这一切与苗族文化口传心授的传承机制有着相同的文化心理动因和外在表现形态。沈从文对苗文化的认同,对苗族人文价值观念的认同,导致了他小说创作相同于苗文化传承的叙事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从外型上把鲁迅和沈从文的小说进行价值评判很难。但是,只要细心品味一下两位大家的优秀作品,便会得到一种感悟:在对待原始的传统文化上,他们的文化心理结构迥然不同,这就形成了他们小说中的不同文化观念,认识这种观念,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作品的精神特质。鲁迅、沈从文小说文化观念的差异文化观念应该是作家对本民族和他民族文化的接受、认同、整合后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它对作家的创作起着历史和现实的指导作用。鲁迅和沈从  相似文献   

4.
牛志文 《天中学刊》2004,19(4):76-78
鲁迅和沈从文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作家。他们强烈的文化意识,是由一定的文化心理决定的。从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反思和批判、文化目标等三个方面探析他们小说创作中文化心理的异同,以挖掘产生这种文化心理的时代背景,对当前的文学创作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人物心理的把握上,运用了西方心理学的分析方法——“下意识”心理状态。人物的变态心理描写,在他的小说中是常见的。在沈从文的乡土题材小说中,确有许多使人们大感诧异,难以置信的东西,这些题材本身是具有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文化心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沈从文都是具有强烈文化意识的现代作家,他们的文化心理在二、三十年代文坛上各具一定的代表性。从文化目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文化价值取向几个方面深入比较,他们小说创作中所彰显的文化心理既各具特色,又时时相通,与各自所处的时代环境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塑造了复杂的女性形象,其女性观集赞美与批判于一体。这与他的家庭背景和文化心理有关。这种矛盾性不仅导致其女性观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其小说美学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沈从文以城乡互为视角来结构小说,矛盾的女性观使他对乡村的赞美是矛盾的,作品的张力使他在批评都市时的态度是犹豫的,这也造成了他小说叙事维度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异的作家,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沈从文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灿若群星的现代作家中,沈从文是相当独特的一个。他那特殊的身世背景、人生感受、文化教养与积淀以及他的写作过程都清晰的显示了与众多现代作家的迥然不同。本文从深层的心理层面来分析沈从文的小说创作,着重抓住了“乡下人”情结这一特色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考察了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种变化,即:湘西社会变化中的堕落趋势逐渐成为他关注和表现的中心,其文体遂注入了更多的现实内容,抒情的笔致中也浸入了越来越多的现实讽刺。这和他原先充满牧歌情调的乡土抒情小说相比,显示了沈从文小说创作走向现实的倾向。对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本文从现实的社会政治压力、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审美心理的变化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许慎文化不仅包括许慎其人、其书及以许慎墓为依托建立的景区,更包含许慎精神、说文解字学及汉字文化等深层文化要素。文章就此几方面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探索许慎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让许慎文化场景化、具象化、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产业化,把许慎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12.
汉字发展到小篆时代,其构形大部分仍带有理据性,反映人们生活经验,也体现出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心理,具有文化内涵。《说文解字》玉部收字显示出玉在先秦时期的各种功能,许慎的释义又充分展现了当时人们尊玉、贵玉、重玉的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对于吴梅村诗歌的诗史特征,人们已经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而吴梅村作品的诗史特征又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故研究吴梅村的史官心态,我们就能找到一把读懂他作品的钥匙。吴梅村史官心态的生成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白追求自由的热烈的思想倾向,在其行为选择上表现为以布衣之身"平交王侯",平交行为中含蕴着超迈的平交心态,体现出与正统文化价值观相左的行为倾向。对李白平交心态与平交行为的文化根源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5.
不仅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文化特征,而且心理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为研究者及研究活动的文化负载。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文化心理,研究者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心理文化。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体现了心理学文化意识的积极拓展。  相似文献   

16.
士人求名逐利现象是《儒林外史》的重要内容。士人形形色色的求名方式、不同的求名心理,折射出丰富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吴敬梓对众多求名者冷嘲热讽,对求名的危害表现出深切忧思,体现了他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许慎的《说文解字》蕴涵了很深的宇宙全息思想,这可以从他关于文字创制的思想、540部首的建立、始一终亥的排次等方面去认识。对于许慎的宇宙全息思想,我们得出初步结论为:第一,观象别异:精神对物质的全息重演;第二,部首的建立:宇宙结构模式的全息重演;第三,始一终亥:宇宙生成演化的全息重演。  相似文献   

18.
从异乡观和故乡观分开来说,杨慎的异乡观走过了由排斥、亲近、发现优点、天教异乡看美景到"并州故乡"化的思维进程,而故乡观只在怀念故乡的具化上有突出表现.分析杨慎故乡观沉重的原因,一是在处境上他被永远充军,回乡成为最后诉求;二是人格上趋向于坚毅执着的儒家人格.其"并州故乡"观的实质,是一种对既有的政治道德规范表示抗拒的类似归隐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沈兼士文字起源于语言和绘画的二元说,评析了后起文字学家对沈说的批评,论述了沈说的科学性及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吴兴沈氏自东汉以来为江左的习武强宗,至唐成为儒学世家,为整个唐代的文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沈氏家族世系庞杂,若要述清其具体传承情况,难度颇大且工程浩繁。值得注意的是,沈齐家房支作为吴兴沈氏家族中较大的一支,其在唐代的发展和传承颇具典型性。通过对沈齐家房支世系传承情况的索考,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全面了解和把握吴兴沈氏家族的发展及其对唐代文化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