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听了一节省级公开课,课题是“认识钟表”。在发给听课教师的教案上,上课教师写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认识钟表的组成,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读、写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3.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关注了各个方面,不仅有教学方…  相似文献   

2.
<正>“认识钟表”是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起始课。由于“时间”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钟表、表盘又比较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练习中,教师要结合多样化的活动,将抽象的时间特性转化为可触摸、可理解的活动。如何让“认识钟表”的练习更有效?可采用如下教学环节。一、写一写教师出示如图1的练习题,让学生用两种记录方法记录整时。  相似文献   

3.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4.
万邦君  李莉 《山东教育》2005,(16):46-47
“认识时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认识钟表面,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马慧 《林区教学》2009,(8):102-104
“认识钟表”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学会看钟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并能发现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面,会看钟表上整时数,能判断钟表面上接近某个整点时刻大约是几时。  相似文献   

7.
张淼凤 《成才之路》2010,(14):38-3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科学创设情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他们写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这段话为教师如何指导好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指明了方向。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在写话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一、…  相似文献   

9.
黄玲红 《湖南教育》2006,(10):33-34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及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和三角板画角和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相似文献   

10.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操作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课前布置学生自制小钟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1.
余莉 《江西教育》2005,(7):25-25,27
设计背景:在一次省级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赛上,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熊硕教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人教版第一册)一课,沿着赏(欣赏钟表图式)——做(自画钟面)——认(认识整时)——用(安排时间)的教学流程,整节课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感,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堂教学片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实验教材中“1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是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认识10以内数的意义的。要求学生会认、读、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所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给学生展现某一特定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兴趣。如在讲《济南的冬天》一时,先放映一些济南秀丽的山水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对济南山水景色特点探求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王文斌 《山东教育》2006,(10):46-46
所谓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地理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景下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求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的行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可见,”问题情境”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方面构建,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成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没有效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5.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内容是从钟表上认读时间。学生对钟表这种日常事物已经熟悉,近云分之一能够看懂时间,但大部分同学对时同的认识比较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教育科研论坛》全国理事单位新课程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我上的这一节课是小学新课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情境——上学的时间,让学生产生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的学习需求。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钟、电脑演示等多种方式.初步感受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及“1小时=60分”。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学习被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主要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84的内容。从单元要求来看,使学生在初步了解钟面(或表面)基本构成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不过,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钟表是一种复杂的度量工具,钟面构成也比较复杂,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当然,关于钟表学生又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比如,学生知道钟表是一种用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正>熟悉的未必熟知,钟表是生活中常见、常用度量时间的工具,认识钟表是现代人的一种常识。可以说,没有哪个一年级学生没有见过钟表,但学生对钟表真的"认识"吗?熟知吗?【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这一要求,全国各个版本的数学新教材在编写上均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编排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也基本按照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并称之为“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但随着新课程实践研究的深入,不少教师对“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困惑,到底怎样的课称得上“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认识必须澄清,一是为什么要创设生活情境?二是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