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刘文东 《广东教育》2006,(7):115-115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我和孩子们关系这么融洽,怎么会有孩子希望我不再回来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孩子这么“恨”我?没理由呀!  相似文献   

2.
值班有点辛苦,我无精打采地站在广场上。这时。来了一群孩子围着我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我乏力地眨眨眼睛.只听见有个孩子说:“老师,你累了吧?”我刚想说“不累”,背后便有小手“咚咚”地为我捶背了。我心头一热,连忙握住小手说:“谢谢你,老师不累,你们去玩吧!”  相似文献   

3.
5岁时,我问妈,爸爸呢?妈说,他是个海员,去了很远的地方,要很久才能回来。 海员的故事抗不过成长的脚步。第一天上学,老师问我:“你叫什么名字?父母都是做什么的呀?”我大声回答:“我叫李远哲,我爸是海员。”邻座的孩子高举着手说:“老师,他撒谎,我爸说他爸是坏人,被抓进监狱了!”  相似文献   

4.
爱生有道     
高萍 《山东教育》2014,(11):21-21
前几天我推荐学生买《中外名人成长故事》一书。今天,我一走进教室,四五十个学生兴奋地举起了手中的书。这时,吕德博同学带着哭腔说:“老师,今天早上我刚买的书,现在就没了。”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我拍拍他的肩膀:“孩子,别着急,到底怎么回事?”没等吕德博回答,刘源抢着说:“老师,吕德博真的买了,今天早晨我看见的。  相似文献   

5.
有位教授到他中学时代的母校作报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位学生接到家里来信,父母要他回家娶媳妇。于是,这位学生到老师办公室去请假,老师同意后,学生转身就走。 过了一会儿,老师抬头一看,这位学生离开时没关房门,便立即叫另一位学生去追赶那位请假的学生。这位请假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问老师:“有何要紧事?”老师郑重地指着房门说:“刚才你出去时,没有把门关好,现在叫你回来,就是让你把门关好。”学生听后,心中有些不快,并说:“汗淋淋地跑回来,原来是如此小事。”老师知道学生不高兴,便严肃地说:“我…  相似文献   

6.
徐荣芝 《山东教育》2011,(12):18-19
一天体育活动课上,学生们都在打乒乓球。我也想活动一下,于是走到学生跟前.可他们说已经没有球了。这时,我看到学生森森拿着球站在不远处。就对另一个学生说:“你去借森森的球用一下。”那学生去了,但很快回来说:“老师,他不借。”“你没说是老师用吗?”“说了,他还是不给。”听了学生的述说之后,  相似文献   

7.
我休完产假一回到二年级A班教室,学生们立刻欢呼:“张老师回来了!张老师做了妈妈又回来教我们了!”学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班长对我说:“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公园远远见你抱着孩子,想跑过去看看,你又不见了。星期六我想去你家做客,看看可爱的小弟弟,却不知你家在哪儿?能告诉我吗?”我灵感一闪,一个培养学生随意学习的设想冒出来了。我说:“我可以画个路线图,你看了就会去我家了。但是我也想知道怎样去你们的家,今天放学请你们留意观察,也画一个怎样去你家的路线图,让老师也能去你们家做客,大家欢迎吗?”“太好了,非常欢迎!”他们异口同声地回…  相似文献   

8.
孩子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心理负担,是完全正常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卸下思想上的包袱。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要理解孩于,然后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下面谈谈我对两件事的处理方法,和家长们交流。在第一天的家长陪伴半日活动中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户外活动后,老师准备发糖了。我带孩子去洗手,回来时看见老师正拿着一个小布熊亲旁边小朋友的脸,一个一个亲过去。我的孩子立刻不高兴了,生气地噘着嘴。我心里很明白,连忙问他:“怎么不高兴了?”孩子委屈地说:“老师不喜欢我。…  相似文献   

9.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我和孩子们关系这么融洽,怎么会有孩子希望我不再回来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孩子这么“恨”我?没理由呀.看看其他孩子依旧在我身边说着笑着,我便没有追问下去,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好不再回来”这几个字重重地压…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一天下午,我培训回来,刚进办公室,一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早上孙某某把英语老师气哭了,老师让我们自学了。”我大吃一惊,孙某某是班上的尖子生、副班长。我急忙问:“到底怎么回事?”学生说:“英语老师在上课,可是孙某某在说话,老师批评了几句,他觉得很委屈,结果跑到讲桌前,把上面的粉笔全部给扔了,回来在自己的位置上还发脾气,我和A一起安慰他,结果他还打了我们,我们让他向英语老师道歉,他还哭闹不止。”  相似文献   

11.
课外的功夫     
上课回来,听同事说,昨天夏老师上课让学生弄了个大难堪:学生王明(化名)在夏老师上课时说话,被夏老师叫起来,“王明,你上课怎么说话?”王明嘟囔了一句,“我没有说。”“我还能看错?老师还能说瞎话?有了错不承认!养不教,父之过,你的父亲怎么教育你的!”夏老师急了。“我的事少扯上父母,你的父母怎么教你的?”王明激动地反驳道……  相似文献   

12.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开学,我带着孩子到户外去玩大型玩具,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滑滑梯,有的坐转椅。但是我发现有个女孩子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其他的孩子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燕秋,你怎么不去玩呢?你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孩子说:“怎么玩啊,老师我不想玩。”我说:“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去玩吗?”燕秋说:“老师,我不会玩。”怎么不会玩呢?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啊。我觉得很纳闷,一定是孩子不喜欢和陌生的伙伴交往,怕羞吧。  相似文献   

14.
善意的谎言     
马晓娜 《福建教育》2007,(7):122-123
去年十月的一天。上午第二个课间休息时,班上的小A对我说:“老师,我的橡皮掉了,小明说他拾到后放到讲台桌上了。我现在能拿吗?”印象中我早上来时讲台桌上确实有一块橡皮。我掀开学生交来的作业本,却发现橡皮不见了。恰逢课间操铃响了。我拍了拍小A的肩膀说:“咱们先去上课间操,回来再拿。好吗?”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给六年级的孩子上课,我问:“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班上五十几个孩子,只有七八个举手。我又问:“那你们可以把梦想卖给我吗?”几个孩子说:“可以,但是得看多少钱。”只有一两个孩子说不可以。我对他们说:“除了那几个不卖给我的,其他同学的梦想都可以拿去扔掉了。因为可以随便抛弃的梦想,不是你真正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一次,女儿冷不丁地对我说:“妈妈,你能调到普通学校去吗?要是你是普通学校的老师就好了,同学们总问我你妈是怎样教学生的,老给我出难题。”——是什么让孩子把我当成了“丑娘”?  相似文献   

17.
邓梁 《中学教育》2006,(6):51-51
在南京一所小学。一个美国女孩和一个中国男孩同时患了重感冒。于是班主任老师通知了学生的家长。中国孩子的爸爸很快打的赶来带孩子去了医院。美国女孩的家长则在电话中问老师:“孩子的腿有问题吗?”当得知腿没有问题时,他只说了句,那就让她自己回来。  相似文献   

18.
钟丽梅 《小火炬》2011,(4):27-27
我的家在岩前头村的山岩边,饲养了几只小白兔,每天我们都去喉食。有一天,我们去喂白兔时,突然发现少了一只,我和妈妈只好分头去找.找了许多地方.也没找到。可是过了三天.我去喂兔子时,发现这只兔子又回来了。我在惊喜之余想到.难道白兔认识家吗?我去请教老师.老师笑了笑说:“你们自己去搞个试验.不是就知道了吗?”  相似文献   

19.
户外活动回来,拿钥匙的郭老师在后面还没开门,我组织孩子们喝水、如厕。几个男孩子趴在门缝旁一个劲地瞧,就是不去喝水。“你们又干什么呀?快点去!”我有些急躁地说。吕立珩一听我的声音不对,赶紧过去了。可是景鑫依旧趴在那儿不动。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急躁与粗暴。  相似文献   

20.
儿子上实验小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报一个特长班,比如小提琴、书法等。儿子喜欢下象棋.可是兴趣班里没有,只有围棋班,请的是北京棋院最好的老师。于是我想征求他的意见:“大轩,你觉得怎么样,要不先报围棋班试试?”第一节课我去看了一下。儿子听课很认真,但是他回来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是真的不喜欢。”我很放松地说:“那就别去了。”儿子说:“那我们交了那么多的钱怎么办?”我对他说:“别管钱了,兴趣很重要。”那天儿子很感动。儿子从小拥有选择权,他很自由,很放松,我从不勉强他去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