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备课是有效教学实践的前提.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方面加强备课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备课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个方面的内空。教师的备课贵在实效,备课不光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还要求教师掌握较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采取可行的教学策略,融会贯通的实施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通过钻研教材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通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本文浅谈高中数学备课策略。  相似文献   

4.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然而从目前的现状看备课成了老师们的"鸡肋",如何让备课变得有效呢?首先,备课前要对当前学段、当前教材、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有所分析和了解;其次,认真分析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总之,只要备课中带着自己的思考,让"鸡肋"变得实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伏红娟 《成才之路》2009,(32):51-52
英语新课程改革对英语课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自我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了英语课备课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教学理想的追求,闪烁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并倡导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7.
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教学理想的追求,闪烁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并倡导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8.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师备课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备课不仅要重视"三备",还应关注自身准备即"备己".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备课要素在拓展资料中有了明确的说明,主要包括: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硬件软件。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而是一种开放、合作、发散的备课。  相似文献   

10.
要想上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高质量的备课必须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自己。一、备教材备教材就是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材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吃透《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黄明 《甘肃教育》2014,(11):40-40
正"立体式分层"备课模式是针对教师从"被备课"(抄写、复制教案)状态逐步过渡到"仿备课"(有思考的抄写、复制或摹仿)状态,再到"自备课"(真正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及所教内容的特点来备课)状态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个相对有效的备课模式。把以往教学过程中"备点——课时备"模式逐渐向"线和面"(备线——单元备,备面——主题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更加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教改路子。但我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即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就离不开有效的教研。一、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是有效教学的保障首先,要始终坚持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同学科老师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三定"、"三备"、"四统一"。"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四统一"就是"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练习"。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除规定时间外,还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工作做在课前,把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3.
备课的艺术     
安建伟 《学周刊C版》2010,(5):140-140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备课,善于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保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相似文献   

14.
单元教材集体备课不同于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它强调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引导,充分体现单元整体性,充分体现集体备课的实用价值,便于教师备课组进行操作实践.本文介绍了株洲市芦淞区语文教师团队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跨校共研活动,探索"三备式"单元教材集体备课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内容上做到"四备":一是备"人",即备学生;二是备"书",即备课标、备教材;三是备"法",即备教法和学法;四是备"练",即备训练设计。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备课,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内容设计的过程。备教材,首先要收集有关资料,确定如何处理教材,采用何种教法;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现状、爱好、兴趣、知识水平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教什么、如何教,这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备设计,要精心设计教案。  相似文献   

17.
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教学理想的追求,闪烁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并倡导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18.
备课中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很多时候教师忽略"备学生"这一环节,尤其是高校教师。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学生在接受知识活动中所处位置和所发挥作用,并根据选择性定律阐述"备学生"的重要性,以及从备学生的各个环节入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应该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一直以来,我坚持认真把握备课环节,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准备。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发现按部就班的依照预先设计的教案上课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备课已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其实,备教材与备学生并不矛盾,备教材是备学生的重要手段,关键是教师不能为教材所限,要学会“用教材教”。笔者认为,“用教材教”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所涉及知识进行深挖与拓展。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曲辕犁为例,谈谈自己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