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邮市渐热,与忽涨忽跌的股市(?)成反差,加上储蓄利率的下跌,邮市对人产生了新的吸引力,有人认为,投资邮市是时候了,由此,使正常的邮市,掺进了水分。如果用股市的运作方式应用于邮市,非但不妥,且有风险。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2.
2006年"五一"长假过后,邮市"热度"渐渐有些降温,于是,很多人对"邮市会不会歇夏"的问题一直在激烈地争论着。甚而有些人对"股市救邮市"的观点深信不疑,为了邮市行情能"超越97"而使自己赚得"盆满钵溢",竟开始对股资入市充满了期待,并大有"急不可耐"、"迫不及待"之心和"翘首以盼"之情。"箭在弦上,就等股市崩盘"应该是上述心态的一个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邮市见闻(24)     
邮坛各方都望邮市振兴,新邮市价连年低迷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邮电部以减少印量、增加品种的方针来平衡总金额,同时提高选题号召力,试图从宏观上激发广大群众的集邮热情,调动竞购积极性。舆论更是几番呐喊,为遏止新邮跌价、刺激邮市出谋划策。众多报刊文章认为股市兴则邮市衰,股市熊则邮市牛,大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结合新邮预订,有不少邮报邮刊发表文章,就政策托市展开讨论,有不少邮人认为,邮市振兴在于政策利好。然而,回顾一下近年来邮市的走向,可以清晰地看出行情的下降趋势,也可见各项政策出台均未能彻底扭转邮市趋弱的格局。是什么原因使得政策托市收效甚微呢。众所周知,当今邮市在某些运行方式上很有些像股市,因此有人称邮市为“第二股市”或“小股市”。因此,一些精明的、具有经济头脑的人,便将股市的炒作的方式移植到邮市中来,采取低吸-打压-抬高-出货的方法,在炒作中赚取高额利润。而一些反映灵敏的跟风者见利而趋,追涨杀跌。更有一些较  相似文献   

5.
王洪新 《中国集邮》2001,(11):29-29
当今的邮市不仅以邮、币、卡的纯收藏转向收藏兼投资两个方面,同时也有部分人进而投资兼投机。作为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邮市比80年代又进了一大步,但是,邮市投资毕竟不同于股市,有许多人总想着东西买到手就涨,特别是见新就炒一把,涨上去后还要再炒高等等。这都是急功近利、违背集邮基本知识的一种错误想法。现综合邮市的几种投资误区,特向读提个醒,以便在邮市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邮市骨干,进一步激活邮市,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从今年年初开始,联合北京市证券公司每月举办一次股市邮市研讨会。笔者作为《集邮博览》市场版编辑应邀参加了最近的一次研讨会。研讨会由马甸邮市负责宣传工作的杨曦主持。与会人员包括北京证券北三环东路营业部工作人员、邮商与部分媒体记者。从会上获悉,今秋邮市将会出现第二波行情。  相似文献   

7.
宝木 《上海集邮》2000,(3):28-28
龙年伊始的邮市较春节前冷清得多,由于2月中旬股市火爆,邮市人流突然减少,大量两栖投资者弃邮从股,造成邮市成交量大幅萎缩,热点散淡。 热点围绕着1月底发行的《春节》小版张和小型张盘旋,春节前装  相似文献   

8.
前一段时间,邮票市场异常火爆,投资邮票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将邮票视为“绿色股票”,称邮市为“第二股市”。在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美丽光环包裹下,一大批原来对邮票不甚了解的人纷纷涌入邮市“淘金”。似乎“炒邮” 已完全成了一种投资的手段,而由此引发人们对邮市的种种幻想和大量媒体并非恰如其分的宣传,更使盲从者日众。号称全国四大邮市之一的广州人民公园邮市,在双休日内整个公  相似文献   

9.
李毅民 《收藏》2007,(4):184-187
有人戏称,中国的股市是政治股,政策市。细想想,中国的邮市也与之有颇多相似之处。50多年来,新中国的邮市变迁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太多的传奇,太多的举世无双。面对先后出现于四次邮市热潮中形形色色的猛攻强占,总难免使人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10.
近期进入卢工邮市的客流不多,内场A区、B区中,邮商人数比顾客还多,好在邮市里有空调,"孵空调"成为邮市的一个新景观。歇息二年的邮市"歇夏期"又卷土重来,酷暑阻碍了爱好者入市的脚步,邮市行情每况愈下。网络间的成交也显得苍白无力,邮票新品行情连续滑落,行情和走势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整体继续胶着盘旋,部分品种有价无市,平淡无奇曾使不少邮人开始迷惑,这些现象都在价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邮市与集邮活动休戚相关,自1979年集邮活动恢复以来,大城市的集邮活动与邮市即形影相随,上海的邮市在1980年就出现。这类邮市属于自发性市场。1988年10月4日,上海的"太原路  相似文献   

12.
肖言 《集邮博览》2015,(2):104-105
2014年的邮票市场,总体是可圈可点的。虽说比不上股市新开户的人气那么旺盛和不断窜高飘红的股价,邮市的一些板块也还是"牛"了一把,将清静平淡的邮市带热了一阵子,把广大集邮者和投资者冷落了的情绪暖了过来。纵观全年的行情,其亮点还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一是生肖系列邮品昂首阔步,引领行情。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看好的生肖系列邮品全面开花,深受青睐。在第三轮生肖邮票最后一枚羊票  相似文献   

13.
国庆中秋长假中,上海卢工邮市从9月30日至10月3日放假,10月4日恢复营业。节后,市场出摊率比平时少不了多少,但客流人数减少,因此邮市也似乎就少了几分喧嚣和"活力",游客和爱好者的客流远远超过投资者,外地口音者远远多于本地口音,和前一、二年相比,就连卢工邮市大门外、局门路上"打桩模子"的身影也难以出现,卢工邮市周边星罗棋布的饭店、旅馆的客流寥若晨星,仿佛又回到上世纪末的邮市不景气的年代。今年9月,由上海卢工邮市、云洲古玩城、豫园邮币卡市场和聚奇收藏文化市场4家,在上海聚奇城  相似文献   

14.
邮市见闻(26)     
申城股市自8月1日开始反转向上,走了1个半月已上攻到千点大关,股民们在强劲上扬的走势中纷纷解套获利,喜上眉梢。与此同时,邮市并未受其影响而大幅下滑,仍保持着温和的姿态,老纪特票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期,在中国资本市场流行着一种说法:“中国股市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何谓结构性调整,从证券业人士的分析来看,说法也不统一。不管如何,我倒是觉得把这句话用到邮市上来却很贴切。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夏天一直都比较平稳的邮市,国庆节后却出现连续下滑的走势,以致更多的集邮投资者对邮市发展的信心再次受到动摇,对邮市前景感到迷茫。邮市向何处去?邮市还会不会有大行情?成为当今集邮大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笔者认为,目前与邮市有关的政策面虽然还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但总体还是朝着向好的方面发展,那么有理由相信,邮市摆脱困境,逐步走强应该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7.
宝木 《中国集邮》2001,(2):36-38
邮市,已成为集邮者和投资者经常光顾的场所,并在集邮界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广义上的中国邮市在20世纪初叶已出现,但那个时候的邮市根本不可能与目前的邮市(本文专指二级市场,下同)相提并论。在中国,真正的邮市出现并形成规模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集藏基础较好、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丁以交换为主的集邮市场,尽管在1988年之前,这种市场未获得官方的认同,但1985年邮市的繁荣却使中国邮市由非法向合法转变提供了可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媒体发表文章要“救救邮市”。邮市里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谁有力量、有办法去救邮市。救活的邮市是什么样?我们不是常常说要与国际接轨吗?据了解,类似月坛邮币卡市场这样的邮市国外是不存在的。我们与谁去接轨?这几年邮市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到底有多少集邮者去邮市买邮票?邮市向何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2月21日,本刊在迁址后重新开张的大钟寺宜美嘉月坛邮币卡市场召开了座谈会。与会的邮商、邮市管理者和集邮者畅谈了他们对目前邮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邮市见闻(52)     
今年“歇夏期”的特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邮市出摊率仅二三成,但还比入市者多得多。当7月初各邮市收缴第3季度或下半年摊位费时,一些做生意不够付摊位费的邮商只好撤退,从而使本已空空荡荡的邮市显得更加冷清。此情此景不由让人又一次回想起4年前邮市的“惨”状,当时大起大落的情形与目前竟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20.
邮市在世纪之末是否会出现第四次高潮,这是广大邮人都在猜测的事。笔者在对近20年邮市兴衰进行分析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除了1985年呈现的邮市高潮为集邮者数量激增和沉积30余年的价值回归总爆发外,在90年代出现的两次邮市大行情前夕,都存在着邮政资费调升、银行利率降低、中国集邮总公司价格调升以及邮市在底部盘桓现象,而且上述四个现象同时“碰头”时,才酝酿了行情出现真正的火爆和邮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