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9,(5):62-62
《靠近一点看西方》 全球化的世界正在把东方和西方拉得越来越近,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机遇和挑战。身处全球化经济的今天,走进西方,了解西方文化是每一个谋求发展的中国商人都必须研习的一课。  相似文献   

2.
现代新儒学一方面主张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又对西方现代文化提出了颇为严厉的批评,表现出了立足于儒家思想的基本背景、力图成就一个更为合理的现代性的理论意向。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理论意旨,是力图对反于相对主义、平面化和碎片化,以深度整合的方式将作为人类文化之基本形态的宗教、哲学、科学乃至艺术在精神归趋上统贯为一,使之收归于“仁心”。就处理宗教、哲学与科学之整体关系的基本取向而言,后现代主义与新儒家可以说是代表了面对一个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所可能有的两种正反相对的基本选择。如何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找到一条“从容中道”,以寻求人类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值得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3.
邹博清 《文化学刊》2014,(6):123-131
通过采用实证的方法,以端午节和圣诞节为例,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节日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方节日对我国传统节日有一定的替代性,部分促进西方节日在我国流行的因素也是导致我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的因素。目前,城镇化会导致以端午节为代表的我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全球化和信息化中存在导致我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的因素,但其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具体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王敏 《对外大传播》2008,(11):58-59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可忽视 在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脑海中,对于“异文化”的第一反应就是西方文化,两国的异文化研究通常会将焦点集中到西方各国的文化上。中日两国使用同样的汉字,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同一汉字表达的是相同的意义,两国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应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0,(6):62-62
张晓红、张海涛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撰文指出:西方全球化文化理论从文化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真实图景:人类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资本主义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 《职业圈》2007,(4S):65-66
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并对二者的统一性进行了理论思辨,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7.
徐莲梅 《职业圈》2008,(32):165-166
文章指出西方价值文化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人的自私本能、个人本位、自由至上、利己原则。这样的价值文化对社会、对个人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应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  相似文献   

8.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10):59-59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我们知道世界是多种多样的,就是一个国家之内也有各种不同的文化。文化上的多样性是没有办法消灭的,和而不同、接受不同、相互借鉴、和谐相处是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华夏文明五千年,儒、道、佛等文化"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儒学充当了制衡和导向的角色。西方文化引进国门,与中国文化有融合,有冲突。多元制衡应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12):64-64
要坚持文化输出的内容主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在西方文化输入的强力冲击下,相当多的人漠视本国传统文化,甚至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这种现状及其引发的传统文化市场萧条,严重打击了国民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在西方传播中华文化的经验告诉我,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在世界上有市场,  相似文献   

11.
迟慧 《文化学刊》2008,(3):74-77
在国内研究西方美术史有诸多困难,很多学者对此学科的前景比较担忧,但笔者认为西方美术史在国内依然有着光明的前景。本文通过对西方美术史在中国研究现状的分析,和与国外相关领域的比较,试图找出影响西方美术史研究的内在文化心态。就自身对西方美术史学习的体会,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但是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建设时太注重西方的一些价值和文化理念。结果把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的东西给丢掉了,这也与我们过度夸大西方管理和我们反传统的文化意识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西方价值文化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人的自私本能、个人本位、自由至上、利己原则.这样的价值文化对社会、对个人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应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10,(4):165-165
朱宗震在《观察与思考》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的内省文化正适合未来发展的要求,也适合未来世界的需要。中国必须摆脱西方发展模式的迷思。我们不是不承认西方文化的先进性,而是说,西方先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颖 《职业圈》2008,(9):86-87
随着全球化的演进,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对礼仪有着深层次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礼仪教学的目标,找出两者存在的差异,保留并发扬我国的优秀礼仪传统,吸收西方精髓,完善我国在礼仪教学培养上的缺陷,为我国礼仪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引进西方的管理思想的过程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创立者或者实践者来到中国更多地是传播。而对于中国的管理现实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现实对接,也许更能代表一种传播的诚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初上当受骗所研究的施密茨博士,希望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有进一步了解,著名国家专家刘伟见先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中研华创 《职业圈》2011,(25):76-77
在中国引进西方的管理思想的过程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创立者或者实践者来到中国更多地是传播。而对于中国的管理现实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现实对接,也许更能代表一种传播的诚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初上当受骗所研究的施密茨博士,希望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有进一步了解,著名国家专家刘伟见先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演进,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对礼仪有着深层次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礼仪教学的目标,找出两者存在的差异,保留并发扬我国的优秀礼仪传统,吸收西方精髓,完善我国在礼仪教学培养上的缺陷,为我国礼仪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麻国庆 《文化学刊》2008,(1):185-186
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有别于西方文化,就在于其基本性质是艺术的、道德的,即中国是人文哲学,而孔子提出的仁字,便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词。中国文化重人文、人生、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20世纪初德国汉学发展和西方文化危机的时代背景出发,介绍德国学者凯泽林和其创立的以学习和借鉴东方文化、为西方文化寻找出路、培养东西方思想兼备型人才为目标的“智慧学院”,并详细考证、梳理“智慧学院”成立的背景、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授课方式、参与的人物、培养的人才,以及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其出版物,从中总结出它对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贡献及所产生的影响力,以期丰富我国对20世纪初德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文化交流思想和汉学发展的了解,扩展海外汉学研究的路径,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对外思想传播和文化交流事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