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诗歌中。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独特魅力,使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具体、形象性而著称于世。本文通过中外诗歌的对比,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具体直观性凝炼性、丰富性以及象征意义等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得以成为世界各国诗歌中一颗耀眼明珠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文钰 《考试周刊》2007,(32):31-32
在诗歌教学中,欣赏诗歌思想内容时应注重诗歌本身的内容、诗歌所处的时代的风貌、诗歌作者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诗歌前面的"序"、诗歌作品思想感情的多样性及诗人创作风格个别性等等。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人们往往通过诗歌来抒情,言志。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是意象和韵律的处理。但在翻译时,读者是否能够顺利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怎么进行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与别的文学体裁不同处是,诗歌不仅仅讲究内涵更多的是诗歌的韵律、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以及意象的如何处理。本文从诗歌意象、诗歌内涵、以及诗歌的修辞等方面入手来谈谈诗歌翻译的相关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对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王斌 《成才之路》2020,(8):32-33
在高中诗歌鉴赏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理解与赏析能力,才能从诗歌中感受文字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与情感。诗歌鉴赏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从诗歌的特点出发,通过创设诗歌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品读诗歌、开展诗歌品鉴与交流活动等方面开展诗歌鉴赏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合理处理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关系,是教师正确处理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诗歌中,景、物、事、人又是必不可少的意象,明晰相关的内在联系是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鉴赏要素: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境美、诗歌的象征手法。教师通过对这几个因素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的诗歌多数亡佚,结合夏侯湛现存的十首诗歌及史料中关于其亡佚作品的论述,全面考证和评述夏侯湛的三言体诗歌、四言体诗歌、五言体诗歌及楚辞体诗歌。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三个方面阐释诗人张枣的诗歌写作:一、张枣在诗歌中惯用“鬼脸”,即抒情中的变调,让诗歌产生独特的抒情效果。二、张枣在诗歌写作中始终具有清醒感,从诗歌中的人称变换和变幻可以看出诗人一直在寻找一个“之外”的点来保持这种清醒感。在他早期的诗歌中,只体现出诗人意识到系统束缚的清醒感,而在后期的诗歌中,诗人则逐渐开始寻找突破束缚的方法。三、张枣的诗歌写作是出于对一首独一的、有关诗歌的诗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歌在历史长河中浩如烟海、灿若星辰。每每捧读,感人至深。丰富的诗歌资源本为语文教学搭建了绝好的平台,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始终是一个瓶颈,很难突破。如何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呢?我想可以回到诗歌本身,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歌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诗歌鉴赏中,对诗歌特定意象中深厚意蕴的充分了解和分析,决定着我们对诗歌的抒情脉络、主题甚至言外之旨的把握.无论是解读诗歌还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教师都应注重结合意象的蕴涵来进入诗歌、探究诗歌.  相似文献   

11.
牛靖超 《成才之路》2013,(20):78-78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真实生动反映生活,因此诗歌具有表情性。诗歌是诗作者对客观现实的形象的反映,因此诗歌具有反映生活的形象性。诗歌是铿锵悦耳和谐动听的韵歌,因此诗歌具有音乐性。诗歌是高度浓缩的精炼的语言艺术的精华,因此诗歌具有语言的精炼,生动,形象性。诗歌的外在形式是分行排列的,因此诗歌具有结构美、层次美、图画美、建筑美。结合诗歌的这些特点,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努力创设情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面对诗歌教学,我们很多师生不能把握诗歌教学的主线,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真正领会诗歌的实质、把握诗歌的灵魂就明显弱化了。笔者认为,诗歌教学一定要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情景交融的特色,从而以"景"开始,探寻诗歌的"美"。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古典诗歌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古典诗歌也经常出现在语文课本中,并且高考中也越来越重视诗歌鉴赏,以江苏高考语文为例,江苏自2004年就开始自主命题,在诗歌鉴赏的命题上已经形成规律,把握诗歌鉴赏特点,能够让学生更加从容应对高考诗歌命题,读懂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本文结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实际,联系高考语文诗歌考点,提出诗歌中的情感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设计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学习诗歌写作技巧的同时提升诗歌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趣入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近诗歌、鉴赏诗歌和写作诗歌。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创作、鉴赏离不开想象,诗歌的教学也离不开想象。在诗歌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使诗歌中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意蕴和真谛,体会诗歌之美。可通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想象诗歌内外诗人的形象,想象诗句的未言之意,领略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美妙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优美的语言、诗境表现出诗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在初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清楚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形象美、绘画美、感情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的诗歌教学中,通过将音乐与诗歌有机结合,并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诗歌学习中,使其体会到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已有的中文诗歌的一般知识来加深对英文诗歌的理解和提高对英文诗歌的欣赏能力。文章从诗歌的起源和性质论证了中、英文诗歌所具有的共性,并从诗歌的性质和结构中的若干方面论述了中、英文诗歌的相似和差异,从而使读者能在提高英文诗歌欣赏能力的某些方法中获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2013,(10):10-11
语文教学中是包含着"美育"的,语文的"美育"往往离不开诗歌。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意蕴,通过品析诗歌语言的内涵美,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诗歌诵读的音律美,激发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语境中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三个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琦  王列娟 《天中学刊》2004,19(6):70-72
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文化语境中,诗人、诗歌发生了显著的转化。诗人们更彻底地离开了种种形式上的流派,完全以个人的身份写诗。诗歌的立场、诗歌的精神、诗歌的语言策略都呈现出复杂的特点。“民间”、“消解”、“叙事性”,暂时在诗歌中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