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本文试就初中作文教学中理性与灵性的培养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对 7— 9年级写作阶段目标中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给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作文教学应如何开放课堂 ,走向生活 ,引导学生在与文体对话的同时 ,走向社会 ,走向大自然 ,开展与生活、自然的对话。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主要在开展活动与作文教学结合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如浙江省编义务教材语文第三册说明文单元作文训练 ,编者只给了作文范围“介绍一处名…  相似文献   

3.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叶圣陶先生说。农村是一个诱人的地方,有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这给农村作文教学带来了独特的优势。教师要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以唤醒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灵性、开启孩子的智慧,改变过去以“讲、抄、背、套”为主的形式,改变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开辟农村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一、欣赏自然风光,写美景美的事物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而爱美、追求美是学生的特点。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常见的是花、草、树木、瓜果,最贴近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回报,大自然这位能工巧…  相似文献   

4.
梁英 《广西教育》2007,(7B):64-64,6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讲真事,抒真情”,教师们就必须关注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评价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一句话,就是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绿色评价”。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在关于作文的“课程目标”中指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一切 ,可以说是吹响了扫荡以“假话、空话、套话”为特征的“灰色作文”的进军号 ,同时郑重地让“绿色作文”登堂入室。那么 ,“绿色作文”的纯天然性体现在哪里呢 ?简单地说就是真实 ,即说真话 ,写真事 ,抒真情。唯有真 ,方显其美。《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已明确指出 :“要求学生说真话…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始终要突出“真”、“实”、“乐”三个字。一、求真所谓真,首先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充满真情地叙写客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很好地解释过这一点:观察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思维源泉。为此应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走进电视,走进集贸市场……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这是一种发展智力、提高写作…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和交流方面建议: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实健康”,“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我们发现,“体验”一词在新课标中出现达19次之多。以新课标为精神指针。寻找一种新的作文教学路径,“体验式作文教学”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张先富 《现代语文》2010,(3):138-139
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此,作文教学要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积累广博深厚的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9.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写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从上述作文要求不难看出,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写真话,抒真情;写出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写作阶段目标中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给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作文教学应如何开放课堂,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在与文体对话的同时.走向社会.走向大自  相似文献   

11.
叶立杰 《初中生》2008,(4):14-17
综观近几年的不少中考优秀作文,它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获得高分,与其具有“独特”的个性是分不开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写作文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教师应充分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近年来,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一、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小…  相似文献   

13.
“活动作文”是以活动为题材的作文,它是小学阶段常用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须从内容入手,要让学生在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体验。而“活动作文”正是促使学生获取丰富材料和真切情感的有效途径。综观小学生活动类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比较严重,从中难以看到孩子的独特个性和真实感受。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活动引导忽视了孩子的“天性”,束缚了…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学生的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途径,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大自然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另一条是间接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遇到新鲜事,增长新知识,触发了新感受,就会尝试着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感受用文字来表达好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写作有抗拒心理,每逢写作总是冥思苦想,无所适从,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语言也味同嚼蜡,毫无生趣.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思想】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初中学生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较高。而教师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也很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些都对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增加了“情感真挚”的评分要求。本人认为,“情感真挚”的本质就是感情真实、自然。当然,感情真实、自然不是说不允许虚构,而是要求作文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艺术地展现出真实动人的效果,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贺昕 《华章》2012,(25)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本文从作文教学评价内容综合化的角度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陈光辉 《现代语文》2014,(1):132-134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就是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作者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换言之,就是把自己所见的人、事、物、景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打上自己独特感受的烙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7—9年级作文的阶段目标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李文华 《现代语文》2010,(8):131-132
“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改的写作策略中被一再强化。语文新课标不仅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就首先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且还在以后的学段中反复强调“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个性的写作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还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这不仅仅是新课标提供给作文教学的理性尺度,更是所有面对学生作文的人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