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部到北极的冻土和森林带、南太平洋诸群岛、塔斯马尼亚岛、巴哈马群岛和南美洲的巴塔戈尼亚地区等。可能灭绝的物种高达1500个,其中有北美驯鹿、麝牛、狐蝠和狐猴等。研究人员还认为,在东亚、西欧及北美温带地区等人类已经高度开发的区域,人类和生活在当地的生物已构成了平衡,未来不会再有物种灭绝的现象。标出有物种灭绝潜在危险的“热点”区域,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有预见性地保护地球生物物种,这样人类有可能以较低的代价保护生态平衡。(摘自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预测,由于人口剧增、…  相似文献   

2.
生物因子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突现.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维持着十分脆弱的生态平衡.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导致其它许多物种和遗传信息的灭绝和丧失.本文通过论述国内外及云南省生态屏障丧失的原因和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指出人类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屏障,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3.
解析两极的生态平衡,似乎可以看到大自然有这样有趣的事实:一是所有的生物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在当地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一个角色,谁也不能置身度外;二是所有的生物都必须遵守某种规则,不允许任何物种以自己的数量或者力量威胁到生态平衡,或者打破生态平衡。那么,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一个问题:人类是不是可以例外呢?磷虾与旅鼠在两极简单的食物链和脆弱的生态平衡中,各有一种生物作为独特的一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像是大自然故意安排的,那就是南极的磷虾和北极的旅鼠。这两种奇特的生物,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会把南大洋的…  相似文献   

4.
指出地球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引起生态递换传输方式变化是生命与物种起源的基础。在生态平衡趋势下,特定生态环境可形成一定的生物群落,物种之间相互依存而构成食物链,保护与改善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野生物种为人类的生活作出了无数贡献,但许多贡献却鲜为人知。从人们对印刷本文的纸张上浆用的玉米淀粉到治疗高血压用的章鱼提取物都是野生物种对人类的奉献。而且,如果人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天然产物,收益就会更大。然而提供天然产物的野生物种正濒临灭绝的危险——目前是每天损失一个物种。因此,为了人类自己的长远利益,我们应该停止这种破坏物种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西辽河流域沙漠化土地的形成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绍礼 《资源科学》1980,2(4):46-52
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地同自然界展开斗争,从中索取生活的必需品。近些年来,由于人口逐渐增多,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更加扩大,特别是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俱增,如果利用不当,就会导致资源衰退,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沙漠化土地的出现正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违背了自然规律,使曾经郁郁葱葱的地区,转变成沙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人与自然共同形成了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不能和生态环境发展同步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而最后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保护生态平衡势在必行,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保证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重要外来物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生物入侵(Biologicalinvasion)是指生物由原来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新环境中,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或人类健康造成灾难的过程。生物入侵是全球范围的生态学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遭受过或正在遭受外来入侵生物的严重危害。外来种入侵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灭绝、毁灭农业生产、影响国际贸易、危害人类生命、威胁生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我国的外来种入侵问题也不容忽视。已经有记载的外来种数目就达200种。这些异地生…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课堂展现给我们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的责任。本文阐述了森林生物多样性、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遭破坏情况及保护措施,呼吁全人类热爱生物,保护生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过度地使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就是问题之一,植被地减少导致了土壤的松散,受到水力作用就会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也会对水利工程造成破坏,本文就水土保持在水利行业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陆地上重要的资源,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祖成部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森林。森林的结构复杂,功能稳定,生物总量高,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维持人类生存环境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提高森林质量,维持土壤微生物区系、森林物种的完整性,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地球正在濒临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就会发生。仅仅在过去几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活动,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第6次大灭绝将是人为的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种类已有355种。近年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地的严重退化、过度狩猎以及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等,毁坏了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破坏了原有稳定的生态平衡,使得多数物种的分布面积不断缩小;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从而加速了物种濒危及绝灭的步伐,因此,采取积极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及环境的工作急待开展。保护好野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中、美一项合作研究发现,把不同物种的多能干细胞放在一起培养时,会观察到不同物种的干细胞之间在特定发育阶段普遍存在细胞竞争现象。通过克服不同物种的细胞竞争,有助于提高人类干细胞在动物胚胎体内的嵌合率,给未来利用嵌合胚胎技术制造人类器官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地球上物种消失速度不断加快,几乎达到了与前五次地球物种大灭绝时相当的程度,因此,有科学家说第六次物种灭绝已经来临了,而这一轮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有人推测,目前,地球大约每小时就有一个生物物种灭绝,每年有1.75万种生物消失。自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 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它们曾经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过,可是就像美丽的花儿一样,绽放不久就凋谢了。如今,它们只是书上的一幅图片而已。  相似文献   

16.
蚊虫的功劳     
寒冷的北极并不总是冰天雪地,也有温暖如春的季节。每年的7、8月份,北极地区的冰雪开始大规模地消融,气温逐渐回升,出现短暂的绿草如茵的丰美景象。这是北极地区难得的一抹春色。但随着气温的升高,同时也会使大量的蚊虫肆虐丛生。由于当地物种稀少,饥饿难耐的蚊虫们便飞到人类聚居的地方,吸食人们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信息生态平衡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娄策群  赵桂芹 《情报科学》2006,24(11):1606-1610
本文探讨了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阐述了信息生态平衡的含义与表现,分析了信息生态平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信息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信息生态系统功能良好能促进人类社会进一步和谐,信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需要同样的基本资源赖以生存。通过对控制生物多样性自然过程的了解,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人类利用这些资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潜在矛盾和冲突。保护地球上某些物种可能不需占用农业生产用地,而保护另一些物种却需要某种形式的经济支持,以协调人类需要与物种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天生浪子 如果我们翻一翻地图就会发现,除了南极洲,地球大陆的每个角落、海洋中几乎所有岛屿都有人居住过。我们与其他物种之间的根本区别正在于地球任何地方都有人生存,这一区别正是基于人类和其他物种间智力上的区别。对其他物种来说,气候或敌人的存在迟早会构成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但对人就不会,他们已在史前时代就克服了这些障碍。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人类那样适应了地球上差异极大的生态环境。 早在200万年前,非洲的直立人就有一部分离开了他们最初的家园——热带稀树草原,不是迁徙性的流动,而是缓慢地向全世界扩散。如…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正>人类消费行为威胁物种多样性此前的研究发现,人类消费行为及其背后的商品供应链与全球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大数据分析,最新绘制出一组全球物种受威胁地图。研究人员重点关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联盟列举的6803种易危、濒危、严重濒危的陆地和海洋物种,计算出由于具体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以及哪些消费类别而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哪些物种造成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