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姥姥不只是中国有,外国也有。这是一位挪威姥姥,不过后来她住到英国去了,这样挪威姥姥也就等于变成了英国姥姥。挪威姥姥也好,英国姥姥也好,她和全世界的姥姥一样,都喜欢讲一点故事给她的外孙听,使她的外孙喜欢她喜欢得不得了。不过挪威姥姥英国姥姥和中国姥姥也不完全一样。中国姥姥一讲起来就是仙女啊或者鬼,挪威姥姥英国姥姥则是女巫啊巫师。挪威姥姥英国姥姥每天都给她的外孙讲女巫故事。她讲女巫故事的时候一定是要抽一支雪茄的,所以现在我决定叫她挪威英国雪茄姥姥。挪威英国雪茄姥姥讲起女巫故事来是一个接一个的。八岁的兰希尔德正…  相似文献   

2.
我笔下的这个女孩叫傅于,学名乔荻。她是中国现代第一位画风景画写生的小画家;在现行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她有16幅作品入选;她是享誉欧洲的英国皇家圣马丁美术与设计学院年龄最小、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在英国,她和她的作品被包括路透社在内的英国主流媒体报道。她的成功源于她父亲别出心裁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马小铃 《大学生》2014,(12):55-55
正我在英国认识的一个女朋友,是我同学的室友,只比我大一岁,跟我同级,在英国读硕士。她和所有女孩一样,对西式婚礼有着至高的向往:教堂、牧师、草坪、花朵、婚纱、燕尾服、香槟、戒指……这些都是她梦里的场景,而来到英国之后,她发觉一切都可以变为现实。她与国内的男友商量,两人本来就已谈婚论嫁,如果拥有一次英国结婚的经历,该是多么圆满多么浪漫的事情!于是,她的男友办了旅游签证来到英国,两个人在学业之余,用了一个月来置办物件订教堂,婚礼如约举行。  相似文献   

4.
《中学科技》2009,(6):48-48,F0003
17岁的颖是位华裔英国女孩,全名叫程可颖(音译)。她母亲是华人,父亲是英国人。她现在英国读高中。这个文静的女孩动手制作了一个咖啡杯发动机,博得家人和同学的一致赞叹。下面,是她和她的“咖啡杯发动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奥斯丁在英国小说史上因风格独特著称。她在小说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是在对话与思维的表述和视角两个方面。这些创新使她成为英国文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英国是一个重视学术探讨、有良好的科学研究传统的国家,她尤以基础研究突出著称于世。但是她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投入市场,使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方面,却长期落后于她的国际竞争对手。近年情况虽有变化,但远未根本改观。英国保守党政府实施锐减包括教育与利学研究在内的公共开支的总政策,  相似文献   

7.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本世纪初的英国女作家。她写过诗和文学评论,还跟别人合译过契诃夫和高尔基的作品,然而她最大的成就是短篇小说创作。她的短篇小说集《幸福》和《花园茶会》出版后,在英国名噪一时。在我国,最早翻译她著作的是著名诗人徐志摩。近几年来,我国又翻译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说集。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出现了乔伊斯、劳伦斯、毛姆、沃尔夫、赫胥黎等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他们中有的人还是她的好友。与他们相比,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在数量上显得少了些,然而在艺术风格上,却算得上独具一  相似文献   

8.
她是我妈。五年前,她把我送到欧洲去读书;五年后我毕业的时候,我在英国,她要来看我。我开始不太赞成。大老远地跑来干吗呢?她不会讲英文,做什么事都要我在身边。何况英国真的没有什么好玩的。结果她还是来了。我去机场接她。她一身冲锋衣,背个小书包,拖着一个拉杆箱,在希斯罗机场中,稍显土气。和许多妈妈一样,她到英国面临着很多的不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和女权运动的先驱,她诞生于英国女权主义日益兴盛之时,成长于英国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奋力拼搏的年代,她的作品曾被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奉为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其作品内容涉及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她的创作思想和文学主张,揭示了父权制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勾画了颠覆二元等级对立模式的设想,提出了女性必须建立一个自足开放的世界,让自己成为自由独立体的观点,使旧女权主义思想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扬弃与推进。  相似文献   

10.
《大中专文苑》2009,(7):2-2
Y·吉尔伯特(Yvonne Gilbert),英国自由插画家。她用精细的彩铅绘制作品,优美而精致。她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英国及欧洲的古典风  相似文献   

11.
上期回放:女巫大王研制出的新型"慢性变鼠药"出炉了,她召集英国所有的女巫去开糖果店,她要给英国的孩子们吃带有"慢性变鼠药"的糖果,她要将他们全都变成老鼠。  相似文献   

12.
我和琼     
除了导师之外,琼是系里第一个请我去家里作客的朋友,那时我到英国刚刚几个月,与琼也只是每天见面打个招呼,最多停下来说几句不关疼痒的客气话。由于初到异国,人地两生,倍感孤独,加上对于英国人生性冷漠耳闻过多,于是我平时也不太与人多谈。然而,琼,以及随后我结识的许多英国朋友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观念,那天琼特意请好朋友我导师的秘书希拉同她一起开车接我到家中,以免她在厨房忙碌时我感到寂寞,那天她做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她成为澳大利亚人是因为不幸。1961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小镇的她,刚出生不久就患上严重的肺部感染,在医院的氧气罩里生活了几个星期。这让她的父母意识到,他们的女儿无法适应英国的寒冷气候。于是,她的父母想到了温暖的南方。  相似文献   

14.
成功靠努力     
小哲 《良师》2011,(1):58-59
她成为澳大利亚人是因为不幸。1961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小镇的她,刚出生不久就患上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在医院的氧气罩里生活了几个星期。这让她的父母意识到,他们的女儿无法适应英国的寒冷气候。  相似文献   

15.
她是我妈。5年前,她把我送到欧洲读书;5年后,我毕业时,她要来英国看我。一开始我不太赞成,这么大老远的,跑来干嘛呢?她不会讲英文,做什么事都要我在身边,何况英国真的没什么好玩的。结果她还是来了。我去接她,她一身冲锋衣,背个小书包,拖着一个拉杆箱,站在希思罗机场稍显土气。和许多妈妈一样,她到了英国面临着很多的不习惯,而她的这些不习惯也让我无所适从。比如,她会在店里试衣服的时候用中文大声跟店员讲那衣服如何如何或  相似文献   

16.
Y·吉尔伯特 《课外阅读》2006,(2):I0002-I0003
她的作品广泛刊登在英国和美国的出版物插图、海报和杂志封面中,而且多是与儿童有关的书籍。她的作品只用彩色的铅笔绘制,却能表现出那样优美并独特的精细风格,每年的欧洲插画展览中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可以说她是二十世纪以来最好的儿童画艺术家之一。(资料来自http://www.yvonnegilbert.com/)英国女插画家 Y·吉尔伯特彩铅画@Y·吉尔伯特  相似文献   

17.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世界著名政治家,以“铁女人”而闻名于世。三次蝉联首相,开创了英国政治历史的先例。她的一系列主张被称之为“撒切尔主义”。她对曾因墨守成规而停滞不前的英国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小方 《良师》2011,(8):30-31
她,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莱特。1806年3月6日出生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显现了文学上的才能。在她出生的年代,英国还很少有女孩子上学读书。她的弟弟教会了她古希腊文,因为她渴望读《荷马史诗》。然离了她,绿荫远离了她。生命,只剩下一长串没有欢乐的日子;青春,在生与死的边缘上黯然消逝。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说明了18世纪以前英国女性文学未兴起的主要原因,指出真正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成为配角,使她们从美的幻想中走出来融入现实社会,从“假”人变成“真”人的英国女作家当属简·奥斯丁。她的《傲慢与偏见》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书中的伊丽莎白聪明机智,既有人格的尊严,不卑不亢,又有温柔女性的特点,是理想女性的化身。她不同于传统女性,但又不是女权主义者。书中更具有女性意识的应是贝内特太太,借她的嘴奥斯丁遣责了社会对女性的各种不平等,发泄了内心的愤怒。 英国女性文学是在英国妇女受压迫的悲壮、曲折的历史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便蓬勃旺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1820年5月,南丁格尔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后来迁居英国。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在巴黎大学就读,会多国语言。在学生时代,她对政治与民众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