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五分钟小老师”应运而生 记得教育专家曾说过:“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个性。”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课堂是最好的生长个性的土壤!因此在我们的语课堂上,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大胆表现!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独特性。一个赋予创造性的头脑是一片沃土和乐园,它永远享受着永恒的春天。从绚烂斑斓的大千世界中,从各阶层成功人士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它永远成为了自己!”这就是创新魅力之所在,而作文教学就是构建个性灵性和情感涵养的平台,是学生主体思想闪亮的广阔原野。一、打破陈旧观念,明确主体性作文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教育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作为21世纪的小学教师,如何匠心独运使你的课堂生动鲜活、绮丽多姿?如何慧心独具使你的学生生动活泼、个性飞扬? 一、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培养个性的坚实大地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机床,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是流水线,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划一的产品!学生除了“正襟危坐”地聆听以外,没有别的任务。这样的教育,哪承认“儿童是认知的主体”!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执行性才能”,而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共同探讨知识的朋友和伙伴。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要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而课堂是最能生长个性的土壤。不少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了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个性飞扬”。而2001年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阅读正适应了本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考试》2003,(9)
待人接物语文课堂上,老师问道:“‘待人接物’是什么意思?”一学生起立说道:“就是呆在家里,等着接受别人送的礼物。”老师:“啊?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这学生接口道:“那没关系,我是老二!”  相似文献   

6.
幽默公园     
想当然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讲了一句谚语:“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历史课上,老师向学生提问:“罗马大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夜里!”课堂里响起了一片毫不含糊的回答声。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髓是“以人为本” ,即对学生主体生命全面发展需求的关切和尊重 ,塑造有健全个性人格 ,有生存、发展与创新能力的现代人 ,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语文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狭义地讲是语言。语言是什么 ?是人们交际的手段 ,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人们思想、人格的呈现方式 ,也是人们展现个性自我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 ,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的人格完善课 ,个性展示课。语文教学活动 ,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 ,展现人性魅力的人际活动。改良“万马齐喑” ,倡导“百鸟争鸣”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自我 ,无论…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什么?我认为,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1.读出“语文味”中学语文教学中,受教学目标更多指向阅读理解的影响,诵读开始减少,但是,诵读不应该被遗忘。  相似文献   

9.
现在,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感受。”由于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所以学生乐于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与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习语文了,教师不再追求答案的惟一了。  相似文献   

10.
雪融化了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体验。对农村孩子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  相似文献   

11.
唐和均 《广西教育》2011,(34):33-33
一、扎实的语文课 孙建锋老师在教学课文《最大的麦穗》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孙老师鼓励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时间约六分钟,然后可以自由发问。有个学生问:“麦垄是什么?”孙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  相似文献   

12.
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置身于美国一所小学的教室里,与他们一起品读,一起畅谈,一起追问,一起寻觅……我时而颔首深思,时而畅所欲言,时而倾心谛听……这不就是我“上下而求索”的语文课吗?于是,我急不可待地推荐给我的同事———”这算什么好课,不就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吗?”“这是语文课,还是思想品德课?”“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能学到什么?听说读写的能力怎么去培养?”“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课堂教学竟然还如此落后……”不!无论你们怎么去批判、去诋毁,但她的确是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因为———一、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得益…  相似文献   

13.
“啊,四十分钟怎么过得这么快呀!”“老师,要是每一堂语文课都这么上,那该多好呀!”……一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以上的感慨。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听着学生的这些肺腑之言,心里既欣慰又惭愧。欣慰的是这堂多媒体语文课上得很成功,惭愧的是我没能尽可能多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让这些农村学生早日领略多媒体教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是最好的生长个性的土壤!”一位教育专家如是说。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当因人而异,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一、读出个性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语言修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个片段、一篇文章,如果老师是怎么读的,优秀学生是怎么读的,其他学生就怎么读,全班形成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过去语文课启发学生思维多采用“提问式”,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无疑是可行的,但毕竟多数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其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较差。另一种形式是“讨论式”,但这样做有时又流于形式,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可以突破“提问式”而又能避免“讨论式”的弊病呢?我决定试试采用“学生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具体做法基:  相似文献   

16.
幽默     
“这是什么形?”父亲指着长方形图案问儿子。“长方形。”儿子答道。“这是什么形?”父亲又指着正方形图案问儿子。“短方形。”儿子很认真地回答说。A记得有一次去听一年级的语文课,做课后练习时,老师叫了一位同学站起来读题,此题为“小溪流进()里”。这位学生站起后,大声读到“小溪流进括号里”。B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C医学院某班进行口试。教授问一学生某种药每次口服量是多少?学生回答:“5克”。一分钟后,他发现自己答错了,应为5毫克,便急忙站起来说:…  相似文献   

17.
开心直播     
涂鸦教室一位素雅的女孩!一幅漂亮的肖像画!看得出作者的素描功底不错。画面层次很丰富噢!下次尝试加些动态,那样画面将更加生动呀!★★★★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不懂就问妈妈:“跟你说了多少次,不懂就要问老师。”孩子:“我问过了,老师不肯说。”妈妈:“什么时候?”孩子:“就在昨天考试时。”作文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150字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小猫”。冬冬提笔写道:“我有一只小猫,它一天到晚总是喵喵………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教育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作文教学内容的新理念就是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作为21世纪的小学教师,如何匠心独运使你的课堂生动鲜活、绮丽多姿?如何慧心独具地使你的学生生动活泼、个性飞扬?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成为你自己     
无穷花 《初中生》2006,(9):16-17,10
①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相似文献   

20.
张会贤 《考试周刊》2012,(41):30-30
1.语文课应该富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刻起来。 有思维容量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以前的语文课,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做听众,被批判为“满堂灌”;后来的语文课,变成了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提问不下于40个,课堂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匆匆而过,被批判为“满堂问”;再后来,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被批判为“满堂读”;现在,又流行“满堂悟”,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感悟,就是不说怎样去感悟,要感悟些什么。这些语文课堂的“流行曲”,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一是缺少有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