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国之一。在长期形成的灿烂文化中,古典文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珍藏着多少雄视千古的文学巨著!而《诗经》、《楚辞》、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座文学宝库中颗颗璀灿的明珠。诗的国度诗歌多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包括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500年间的诗歌。原称《诗》,共有305篇,又称《诗三百篇》。因后代儒家尊奉为经典,开始称为《诗经》。汉时传《诗》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后只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诗歌发达的国家。中国古诗的发展已有将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古诗以二千五百年前的《诗经》为流头,继之以《楚辞》,《乐府》,“建安”诗,“正始”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汇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古诗大河,波澜壮阔,蔚为观止。中国诗歌作者之多,作品数量之富,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仅《全唐诗》就集录了二千二百个作者的作品达四万八千九百多首。我国古诗像汹涌的长河,浩浩荡荡;像秋夜的繁  相似文献   

3.
说到诗歌,中国绝对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始终光芒四射,它以自己独特的美和内涵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中华儿女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在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讲求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新诗,无论诗的形式怎样发展变化,都与音乐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既是自身节奏、韵律美之使然,也是与诗和音乐同源分不开的。在诗歌教学中,尤其是在大学课堂上,根据诗歌自身的特点,把音乐应用其中,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魏晋风骨到唐诗、宋词、元曲 ,诗歌的发展从未间断 ,贯穿中国文学的始终 ,灌溉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史。从“不学诗 ,无以言”的孔子时代 ,到唐朝设科举取士 ,官员经由科考出身 ,必须通晓诗律。民间也以读诗懂诗为荣 ,甚至挽联、墓志铭以至奏折文书都有诗体或诗句。诗早已深入民间 ,化入生活 ,雅俗共赏。我国现今的语文教育也把诗歌放到很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 ,阅读诗歌 ,体会诗情 ,养成诗性。诗歌不同于小说、散文、戏剧 ,它篇幅简短却意蕴丰厚 ,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歌 ,往往寥寥数笔就让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浸淫而养成的。因而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 古代诗歌 文体简说 中华民族自古就以诗歌闻名于世界,被誉为“诗国”。我国的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从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经过汉魏乐府古辞、魏晋南北朝的五言诗,一直发展到唐诗、宋词、元散曲,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优美的诗篇浩如烟海,优秀的诗人灿若群星,众多的体裁、风格、流派又众芳斗艳。我国的古代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最丰富最光彩的一部分。阅读鉴赏古代诗歌,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还会进一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我国古代诗歌在…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11,(13):6-13
从最早记录的文字,到《诗经》《离骚》,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走来.中国历代诗人为我们编织了一幅汉语诗歌的多彩图卷。拿起剪刀,抱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目的来“裁剪”出一篇“中国古今诗歌简史”  相似文献   

9.
<正>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在奔流不息的中华千年文脉中,诗歌早已构成中国人的精神底色。从“思无邪”的《诗经》到浪漫绚烂的《楚辞》,从群星熠熠的唐诗到千姿百态的宋词,从贴近生活的元曲到风格多样的近现代诗……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歌在长河里闪闪发光。统编本教材越来越重视诗歌,编排了大量诗歌,包括古典诗歌、现代诗,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朗诵到欣赏再到创作。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激活儿童的主体意识,促使其在自主参与、自主发现中听出“韵”、看出“意”、读出“情”,以培养儿童感知诗歌的慧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诗歌凭着它那高度凝练的、富有节奏感和跳跃性的语言,以及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情感,启迪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孔子的“兴、观、群、怨”就肯定了诗歌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以来 ,高考作文一直与诗歌“绝缘”。本来读诗写诗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 ,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 ,但我们历年的高考作文偏偏来个“诗歌除外” ,这一规定违背了中国非常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承。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 ,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古代文人写诗抒怀 ,以诗酬答 ,以诗相赠 ,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当代文人中还有多少能写诗?还有多少人能写点像样…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学周刊C版》2010,(10):205-20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从《礼记》中记载的一首祭祀歌谣到《诗经》《楚辞》,从“建安风骨”到“太康诗风”,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乃至当代的新诗,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诗人的足迹。有人曾说,考察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要了解它的哲学,考察这个民族的心灵状态,则需要读它的诗。而诗歌的情感是一首诗的灵魂,只有把握诗歌的情感,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进行灵魂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汉代以前,这部诗集的名称并不叫《诗经》。孔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左传》摘引诗集的诗句也只说“诗曰”、“诗云”等等,都没有经的称号。到了汉代,经学盛行,为了使这部诗集列为必读之书,才加之以“经”名。这部诗集收集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其时间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到公元前  相似文献   

15.
魏芳 《中国德育》2014,(14):45-47
正学校是文化场所,用优秀文化育人应该成为实现德育的主旋律。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诗歌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诗言志,诗寄情,它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并且在养性育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孔圣人主张诗教育人,作为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认为:天教培养自然人,诗教培养理想人。进行诗歌教育,践行圣人思想主张,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十几年来,北京市大峪中学分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反映在文学上,滥觞当在诗歌。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现当代受域外诗歌影响而产生的新诗,两三千年,汩汩滔滔,一脉相承,不仅弹奏出汉语独有的音律美,也演唱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其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17.
翻开历史画卷,诗歌是其中最绚丽、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民族的诗风词韵让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成长、成熟。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正所谓文贵含蓄,诗美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品味意境是鉴赏诗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说到中国的古典诗歌,人们想起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唐诗。再仔细想一下,也许还会想起在上次“故典今读”中说到的《诗经》,对于其他时代的诗歌,似乎就不太有印象了。那是不是在从《诗经》时代到唐朝这么长的时间内,中国就没有诗歌或者说没有好的诗歌了呢?当然不是,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出现过不少大家熟悉的好诗,比如《孔雀东南飞》,比如《木兰辞》,比如我们今天接下去要讲的《古诗十九首》。虽然有这么多好诗,但这段时间对中国诗歌最具意义的还在于这些诗歌本身。大家如果读过一些诗歌,就会知道《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四言诗,而我们看到的中国诗歌的主流——唐诗却是五言或七言的《诗经》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伴随着诗歌成长的民族。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到现当代诗歌,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面对如此璀璨的文化,那些识见远大者,上溯诗歌教学的最早介导者与身体力行者孔子、下沿至今天的国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8,(9)
中国是诗的国度。酒席酬唱、离情别绪、长亭送别、边塞生活均可入诗。《诗经》的浑朴自然、《离骚》的雄气绮丽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辉煌的起点,唐诗、宋词、元曲更是这灿烂星空中最耀眼的星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强调背诵和默写,忽视了古诗词中特有的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