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加强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机械工业部教育司委托机械工业部教材编辑室组织了第一批高工专文化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五本,于1998年1月出版,98秋教材目录征订,这套教材也适用于中等专业学校,欢迎各校使用。  相似文献   

2.
高工专文化素质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 995年原国家教委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以来 ,这项工作得到了众多高校的响应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 ,在许多方面 ,特别是在高工专教育中 ,也存在一些不足。 1 999年 ,笔者做了一次调查。从收回的 1 50 0份有效问卷来看 ,高工专学生的文、史、哲知识严重欠缺 ,艺术知识和地理知识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和天文知识几乎空白。笔者还发现 ,高工专学生普遍忽视文化素质的养成教育 :如对人文类课程不感兴趣 ,在选修课程中表现得急功近利 ,没有从提高自己文化素质的高度来认识选修课 ;学生写作水平很差 ,在社会实践报告和毕业…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已得到高教界广泛重视,世界各国纷纷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本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制定了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我国也及时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问题,颁布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如何及时地转变思想观念,把握时代脉搏,适应形势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迫切问题。一、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1.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其实…  相似文献   

4.
浅谈加强高工专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辽阳石油化工专科学校魏华冲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工专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我国高工专教育历经长期不懈努力.已逐步走上一条待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_几十年来,源源不断地为生产和工程第一线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为我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以下简称高工专)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高等教育学历来就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重要的对象加以系统、深入的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工专的迅猛发展给高工专教育研究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历史上高工专的几次大的波折造成的阴影,还不时地干扰人们的思想和事业的前进。面对21世纪,高工专教育界总结经验,理性思考,探索规律,加强理论研究与建设,以正本清源,避免盲目。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组织首期高等专科教育研讨班开始,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巨大的热情,紧贴高工专改革、建设与发…  相似文献   

6.
文化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转变观念,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拓宽教育途径,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作者1999 年9 月27 日在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进一步提高对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第三,进一步做好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把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注意个性发展、全面实行因材施教作为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是对我国长期存在的重理轻文观念的挑战,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校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之一,自1995年以来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一、加深了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提出在全国高校中进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三年多来,我们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文化素质教育的误区目前,文化素质教育的误区确实不少,危害也不小,如果不及时走出误区,势必会延缓文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进程,削弱文化素质教育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共有以下几个误区。1.部分高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操之过急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把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这是非常正确而及时的。当今大学校园里确实存在不少“有知识没文化”的大学生,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强化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不…  相似文献   

10.
德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一,人们在分析其经济在战后奇迹般崛起时,都把他们重视教育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德国的高等专科教育(以下简称高工专教育)在德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德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工程师出自高工专。我国高工专教育像其它专科教育一样几经起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国家教委1991年3号文件下发后,高工专无论在学生人数、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上都有了很大发展,现在高工专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之道,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