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莉姬娅》是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之精华,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代表。精心选择的故事主人公和叙述者,用心安排的故事发生时间和地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敬畏之美、毁灭之爱和不灭之意志交织而成的壮美而恐怖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3.
经典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的作者爱伦·坡为实现他的创作意图,描述了古老贵族家庭衰落,时所笼罩的梦魇般令人窒息的恐惧,调动了不同的艺术手段,制造出种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来表现人类理智的毁灭,同时体现了爱伦·坡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其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其中以爱伦·坡的小说最为著名。埃得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擅长对恐怖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进行刻画,该文以他著名的短篇小说《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特征和独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被文学界誉为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开拓者?他善于运用一切艺术手法来表现小说的恐怖主题。本文试从其短篇小说的背景、文中描绘的建筑、声、光、电和色彩等给读者营造出的不安全感因素以及作品中人物所感受到的惶恐入手,从而揭示:安全感的缺失,乃是其短篇小说的恐怖之源?  相似文献   

6.
胡玉乾 《现代语文》2010,(1):108-110
在19世纪的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不同于主流文学的创作特征,其作品主题、表现手法以及文学观念彰显了他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独特存在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坡恐怖小说的创作特色。本文将从美学入手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恐怖之美,指出作者的审美观是继承了伊曼努尔·康德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生存、死亡、复活以及“提前埋葬”,一直是爱伦·坡怪诞小说高度关注的主题。在这些文本中,生存和死亡都被描述得极为痛苦、恐怖。由此可以发现坡与叔本华的联系。坡对叔本华的“意志理论”或许存在某种误读,但是他的许多作品都充分体现出与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及其悲剧理念的契合和感悟,从而深刻地展示了个体生命的生存困惑与焦虑,具有令人心悸的悲剧效应。  相似文献   

9.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经典范例。全文短小精悍,结构紧密,寓意深刻,每个词、每句话都在为文章的效果服务,展现了爱伦.坡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小说用精彩的语言对白和对环境氛围的描写,透析人性的阴暗,表现外在世界的恐怖,也探寻人心内在的恐怖。  相似文献   

10.
埃德加·爱伦·坡是公认的世界侦探小说鼻祖。本文探讨了坡创作侦探小说的历程,所设计的侦探小说的套路,所塑造的侦探英雄杜邦形象以及它们对后世侦探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俊霞 《文教资料》2011,(34):30-32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展示了震颤心灵的恐怖之美,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对爱伦·坡恐怖小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中考察了恐怖美所属的崇高、悲剧、荒诞的审美范畴,深入剖析了其恐怖小说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从中寻找出爱伦·坡恐怖小说艺术魅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J·K·罗琳是在20世纪末登上文学舞台并且大放异彩的英国女作家。1997年,罗琳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快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英美各国甚至世界范围内迅速风靡,不仅吸引了众多儿童,而且也令无数成年人废寝忘食地沉迷其中。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通过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儿童文学的幽默和温暖,给哥特式小说添加了新的时代特征。本文从传统哥特小说的构成要素入手。解读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斯蒂芬·金是享誉世界的惊悚小说大师,他在恐怖小说创作走入低谷时期出现,凭着无与伦比的创作天赋,将恐怖小说再次推向高潮。他的小说《尸骨袋》,用线索、梦境、悬疑、幻象和灵异鬼怪编织了一个人鬼共处的可怕世界。他从平淡的生活描述入手,魔术般地使读者从打开小说之始,便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踏上了阴森恐怖的探索之旅,由此这部小说取得了特殊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神秘感是作家苦心追求的一种效果,坡将卓绝的、独创性的心理描写和大量的内心独白放置在作品中完成神秘感的构建,揭露人性丑恶的本质。他不但继承哥特小说传统,而且超越了哥特小说而形成新一代恐怖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5.
杨琴  李福莉 《文教资料》2009,(31):22-23
话语基调理论研究已经为广大学者所接受和认同,并广泛用于话语分析领域。本文笔者从话语基调理论的权力、接触和情感三个变量的角度对埃德加-爱伦·坡的著名诗歌《乌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文论述了托尼·莫里森的生活文化背景和创作经历,对托妮·莫里森作品中处在不同社会文化夹缝中的人们命运遭际的极富魅力的小说世界作一剖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以怪诞恐怖为特色的小说系列代表了爱伦.坡的主要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清晰而独特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这类小说进行解读,从而发掘小说深层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蕴。集中表现为:注重美学效果,化恐怖为艺术;审美取向指向生死维度,在恐怖叙事和死亡观念之间架起美学桥梁;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生命与宇宙对话的高度,对"天国之美"进行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19.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是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文试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美国19世纪颇具争议的作家爱伦·坡作品当中所流露出的恋母情结,并结合他的生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恐怖小说是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从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上分析,发现埃德加·爱伦·坡小说其巨大魅力源于恐怖与美丽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