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从而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教师后面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其机理与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植物细胞中水分进出的方式,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它不但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渗透作用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1)半透膜;(2)浓度差。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即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新鲜的萝卜放在浓盐水中逐渐变软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C.干种子泡在水中膨胀D.面粉吸水解析B选项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半透膜。C选项干种子没有大液泡,不能形成半透膜,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面粉没有半透膜,也不能发生渗透现象。答案A2.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1)实验材料: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  相似文献   

3.
"渗透作用"教学疑难三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其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看做是~层半透膜,这层膜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分隔开来,两侧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故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在以往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提出以下三个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渗透作用”的进一步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渗透作用的实验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的浓度差,半透膜两侧如果是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会发生渗透作用吗?用不同面积的半透膜,是否同时达到渗透平衡,渗透平衡后的液面高度是否相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5.
"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经典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渗透现象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2个条件.为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建立了良好的知识铺垫.所以从人教版高中(必修)生物第一册到新课标高中生物1"分子与细胞"一直沿用该实验.  相似文献   

6.
<正>书中利用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得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总结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我认为教材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缺陷,操作难度大,液面上升速度慢。本文通过探讨渗透实验的现有缺陷,半透膜材料的选择,意在改良渗透实验装置,让实验的操作更简便,实验现象更明显,以供同学们参考。1.教材装置的缺陷分析缺陷一:玻璃纸不是真实的生物材料,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且很难买到。  相似文献   

7.
渗透实验是高中生物必做的实验,该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和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实验的成功能激发学生实验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然而该实验在课堂上往往是不能开展,做不成功.或现象不明显的。其原因是:一是半透膜不易买到、不易制得:二是半透膜与漏斗密封难、密封不严。下面介绍一种用鸡蛋做渗透装置的方法能够轻松地解决渗透实验中的上述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演示实验"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时两个条件决定了实验的成败: 一、半透膜的选择;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适当的浓度差.在两个条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的是半透膜的选择,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作为半透膜的材料有很多,那么如何选择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对常见半透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课本“绿色植物水分代谢”这一节中,讲到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而本节内容讲的是绿色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从外界吸收水分,当水分进入细胞对,人必须通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由于细胞膜和波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股.因此可以看作一层选择进过性脑这里,学生往往造成概念错误,把选择透过性膜当作半透膜。事实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渗透作用原先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现象.中国中学教学…  相似文献   

10.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11.
邓民 《生物学教学》2008,33(12):53-54
1“渗透作用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1.1实验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第4章第1节中设置了本演示实验,旨在揭示渗透作用原理和发生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为教材后面“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建立良好“铺垫”。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器具等不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尝试,所使用的玻璃纸半透膜不是真实的生物膜。有资料介绍用猪肠衣等来设置本实验,但都不够简便。  相似文献   

12.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 ,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在教学中 ,为了巩固渗透原理 ,可采用以下五种尝试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通过渗析 ,纯化胶体如欲除去淀粉胶体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 ,可将不纯的胶体放进用半透膜制成的一个小袋中 ,用线把半透膜袋的上口缚好 ,系在玻璃棒上 ,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 (如图 1所示 )。由于氯离子、钠离子小 ,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 ,而淀粉胶体的微粒大 ,不能透过半透膜 ,故通过透析 ,氯离子、钠离子便…  相似文献   

13.
<正>开展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生物知识,抓住生物知识的本质,构建知识的框架结构,包括什么样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是怎么发展的整个网络体系.然而,很多生物实验具有实验使用的动植物、微生物材料的时效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例如,我们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例,从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开始,既然假设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那就可以完成渗透作用.所以其设计的大致步骤是:洋葱鳞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蔗糖溶液处理→低倍显微镜观察;清水处理→低倍显微镜观察.这样的实  相似文献   

14.
教材中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耗时较长,水分子和溶质分子的运动及半透膜两侧含量难以观察,不容易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实质。建构宏观模型可直观展示渗透的实质,分析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方向和影响渗透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1节安排了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探究活动与以往旧教材中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不同,不再是以实验来验证教材的知识内容,而是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发现细胞壁的全透性,这样可使学生很好地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探究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渗透现象"实验,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条件;利用类比推理法帮助学生构建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通过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马芳 《中学生物学》2006,22(4):55-55
生物学建立在化学学科的基础之上,出现化学上的知识是很正常的,因此常在一些题型中常出现化学单位的转换问题。比如在渗透作用方面。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必须包括:①具有一层半透膜;②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是将洋葱鳞片叶表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渗透作用"一节时,我要求同学们按照书中介绍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亲自动手做一下该实验,来验证一下渗透作用原理.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具体困难,最难的是找到理想的半透膜材料.蚕豆的种皮太小;玻璃纸不好固定;鸡蛋内膜易破;猪小肠肠衣不太方便制得……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及时将经过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介绍给大家:用鱼鳔内膜做半透膜,不用剪开鱼鳔,只在鱼鳔的大头与小头接触处剪去小头后再剪开一个口子,然后将漏斗倒置,把漏斗的基部插入鱼鳔中,用细线扎紧即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以蔗糖溶液的渗透实验引出问题,认为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玻璃纸半透膜。这与化学上把蔗糖溶液归为小分子真溶液相矛盾。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了蔗糖分子可以透过玻璃纸、鸡蛋卵壳膜等半透膜,可以发生明显的渗透现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蔗糖溶液的渗透实验液柱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从微观角度来分析和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道关于渗透作用问题的习题 :把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如图 1所示 ) ,在下列条件下 ,经过一段时间后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液面高低情况是 :1 .当半透膜只允许水分通过时 ;2 .当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时 ;3 .当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通过时。要解答这类有关渗透作用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影响溶剂 (如水 )通过半透膜运动总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就涉及到水势等相关的几个概念 ,而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又很容易出现偏差。植物生理学上一般以水势 (单位是压力单位 )的大小来指示水分子运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