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面考察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及资本家管理劳动的观点,才能理解按生产要素分 配的合理性.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活劳动创造价值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并不矛盾.资本家的管理劳动具有剥削性和劳动性二重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价值分配理论,而是价值创造理论,价值分配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索形成价值的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 ,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 ,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 ,长期以来 ,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 ,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 ,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等观点的提出突出了生产要素的巨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产生了"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否也创造价值"的疑惑.另外,人们把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与第三产业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混在一起,从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廓清是非的目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创造价值;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不能用要素价值论取代它.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丰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成果和理论基石,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决定因素,分析了资本对广大工人的剥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形式、劳动结构、并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必须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生产性劳动概念和价债来源、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性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资本等非劳动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决定了这些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获取报酬。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 ,前者解决的是价值创造问题 ,后者解决的是价值分配问题 ;认为物质生产要素或物化劳动也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进行批评 ,是因为它模糊了价值的源泉 ,掩盖了对劳动者的剥削 ;马克思对“三位一体”所描述的分配方式 ,既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予以肯定 ,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理论必须坚持。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劳动价值论,首先必须承认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同时,要在肯定马克思强调的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位这一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也创造价位。特别是要克服和消除对私营经济的偏见,不能不作具体分析地把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活动简单地斥责为剥削活动。私营企业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他们的管理活动也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不少人为了论证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认为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否则,无法解释企业率先采用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所取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还有不少人认为采用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企业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来自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高的劳动,劳动生产率高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创造较多的价值。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并且也都与现实经济生活不相符。  相似文献   

10.
不能用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也不能相反。马克思科学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区别开来 ,在分析和论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瓜分剩余价值的同时 ,也分析和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借以实现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要正确评价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知识劳动是富于创新的脑力劳动。围绕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进行的认识劳动,因其最终能与人们的物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或相融合而称之为生产性知识劳动,生产性知识劳动创造价值,种种知识产品就是它所创造价值的载体。生产性知识劳动是复杂度高的劳动,知识劳动中集聚了更多、更高级的脑力支出,这样的支出即创新的知识在与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与融合中,能提升后的复杂度、增强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生产性知识劳动比一般物质生产劳动能创造出高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划分标准的内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断地拓宽生产性劳动的领域,认为服务劳动也是生产性的劳动,并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区分了一般性的生产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教育劳动既具有全面性又具有针对性,还具有隐性化和无私性的特点。同时,教育劳动是集体共同合力的劳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系列公式分析了传统理论对服务领域不创造价值的解释,指出这种解释的错误在于不能说明服务领域的活劳动到哪里去了,不能将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贯彻到底,并且影响到对商品的定义,论证了服务领域的产品也是商品,所有参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都能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观使我们对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从天国降到人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一步揭示了人和社会的基础在于劳动。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存在的四重原初关系的提法,生产劳动对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地位及其领域作出了规定,不仅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而且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历史发展,从而归纳出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物化劳动参与价值的创造”有悖于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丁建中等人在《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不过通读该书不难发现 ,丁建中等人其实是在一知半解甚至曲解马克思原意的基础上草率地向马克思及其价值理论“发难”的 ;而且他对于自己的所谓“新理论”也没有进行细致的论证。《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实际上是一部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低劣之作  相似文献   

18.
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而是指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不生产商品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指抽象掉了劳动的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不会因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活劳动创造价值。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必要务件,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凝结和载体。  相似文献   

19.
"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分析的理论核心。马恩著作中的分工是一个包含多层次的分工体系。阶级划分的基础是脑体分工,因而阶级实际上就是指分别从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社会集团。消灭分工就是消灭使个人"异化"的生产技术性分工和使广大劳动人民"异化"的脑体分工。这一切只有靠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同人的需要密切相关,是实现劳动主体价值的根本途径.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及其产品同劳动者的需要之间严重的相悖关系,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个范畴.本文分析了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环境生产中的异化以及这种异化对于实现人的价值的制约和影响,从而指出,只有扬弃“异化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才能全面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和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