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二是从“导师制”走向“导生制”,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小学自新学期开始,学生除了有自己的学科老师,还有一个经过自己选择的导师。2003年下半年,南浔区教育局在全区9所初中、7所小学进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试点,2004年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是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学生成长导师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二是从“导师制”走向“导生制”,教师的指导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并转化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周丹良 《河北教育》2009,(10):35-35
所谓“成长导师制”,即通过“成长导师”与迫切需要关心指导的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的德育模式。它是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成长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让全体教师都投入到学生“成人”和“成材”的工作之中;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形成整体合作、齐抓共管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韦伯理想类型的方法概念,结合研究生教育实际,发现高校权威、导师权力与研究生权利构成“三权”协整关系。时下,研究生与导师赖以存在的高校资源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资源视角考察导生关系具有多维性,教育资源分享呈现传习关系,管理资源共享催生合作关系,社会资源不均导致主从关系;由于资源占有的差异性,导生关系存在资源依赖风险:教育资源引发学业风险,管理资源触发心理风险,社会资源诱发道德风险;提出构建和谐导生关系治理的U-M-P模型:维护高校权威价值,营造导生共同体环境;明确导师权力边界,弘扬导师的教育家精神;强化研究生权利意识,提升研究生自我教育力,进而形成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三权协调关系,实现导生关系从依赖走向共生。  相似文献   

5.
独立研究能力作为博士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培养。基于情境领导理论,从任务难度设置、导生关系状态和博士生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导师指导行为与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养成的交互分析框架,并由此形成了指示型、劝导型、参与型和赋权型等四种博士生指导方式的理想类型。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导生关系的动态调试过程。博士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是在导师选择适切的指导方式、师生个体不断转换角色与互动方式的过程中得以形塑的。为此,一方面导师需要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学会识别学生的成长变化,并及时调整指导行为、任务难度和人际关系模式;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提升自我认知和定位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挑战自我的主体意识,摆脱依赖心理,自觉保持与导师之间的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6.
"导生制"就是学校选拔一定数量的高年级学生作为新生的"导师",指导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制度。应通过建立"导生制"、选拔学生"导师"、培训学生"导师"、与学生导师签定指导任务书、向新生指派学生"导师"、开展指导活动、评价学生"导师"工作等方式实施"导生制"。  相似文献   

7.
导师如何通过“因材施教”的指导提升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是博士生培养的关注热点。基于481份“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的调查数据,从导生双主体角度,以控制和支持两个维度的导生组合类型为自变量、博士生年级为调节变量,探索二者对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导师低控制和学生低投入、导师低支持和学生低投入,其他导生组合类型均对理工科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级在控制维度的导生组合类型对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验证了导师阶段式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博士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8.
把自我主导理论引入研究生导生互动情境,开展了成对师生访谈,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导生互动影响自我主导力发展模型并分析了影响机制,提出从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来描述导生互动特征的观点,把导生互动划分为助益性和控制性两类性质五个维度。理想的导生研究伙伴模型中导生互动呈现出助益性特征,而修正后的模型则包含了助益性和控制性特征。建议导师应加强与研究生的助益性互动,同时谨慎对待控制性互动,包括任务挑战应适度,以及减少行动控制,把握好导生互动中的“度”;建议研究生培养单位建立相关机制,划清导师和研究生的权利和责任边“界”,让导师和研究生互动有“助”。  相似文献   

9.
2003学年,我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的号召,成为第一批学生成长导师制的试点学校,导师84名,被导学生250名。对被导学生从四方面着手教育: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2004学年,我们在上一年实践的基础上,有所改进,精选了导师,确定了以转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为重点,改进了管理模式,创新了许多方法,共有导师49名,被导学生109名。2005学年,  相似文献   

10.
马志国作品《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资深心理咨询师30多年实践结晶一本书系统掌握学校心理咨询中小学心理教师案头必备《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来自作者心理咨询实践的60个典型案例,帮你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一位出色的“心灵导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心理健康,才会幸福!48个案例,帮你应对生活难题,笑对工作。《做一个优秀的心理教师——20位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袁章奎主编最一线的成长经历最实用的咨辅妙招心理教师必读的职业修炼秘籍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之乐学、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由“讲师”变成“导师”,使“课堂”变为“学堂”,这成为英语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英语教学是以语言交际为目的的,因此,我们提出了“导引学习法”,即以“情境导趣,问题导思,活动导学,过程导法”为指导,构建“导思-导学-导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1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关注心灵的能力 针对有些教师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抓不住学生心理,教育方法缺乏艺术性、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学校每年都组织实施青年教师拜师学教的“青蓝行动”,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同时通过诸如“百家争鸣——心灵导师讲坛”、每周一次的读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外出学习、举办心理活动课等多种手段为教师搭建德育反思、交流平台。目的就是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胜任心灵导师的任务。让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  相似文献   

13.
《家教指南》2005,(6):38-39
新华社报道,武昌今年将在中小学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这项教学管理亨案主要是针对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学生出台的。—位“学生成长导师”可对一至三个学生进行“跟踪式”的成长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导生关系是博士生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通过梳理发现,西方学者关于博士阶段导生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三条分析路径:微观视角下的学术互动研究、微观视角下的伦理关系研究、社会实践理论视角下的学术互动与伦理关系研究。具体而言,微观视角下的学术互动研究关注导师指导及师生人际关系模式对博士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微观视角下的伦理关系研究关注导师和学生对伦理问题的不同理解及互动中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社会实践理论下的学术互动与伦理关系研究既从“实践网络”的视角展现了结构性力量对博士生导生关系实践的影响,也从“实践架构”的视角洞察了博士生导生关系实践中所隐藏的殖民主义、新管理主义等权力问题。这三条路径分别从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博士生学术主体性及社会实践理论进路等方面为进一步展开我国博士阶段导生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镜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32名博士生的访谈,探究导生关系疏离的表征、成因与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平淡相安型”与“冲突对抗型”是导生关系疏离的两种主要表现类型。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权力地位差异是关系疏离的重要诱因,导生互动能力不足、互动行为偏差及学科文化与外部环境的制约助推了交往行为异化,进而引发失望情绪与信任危机。当这种消极心理积累到一定阈值,疏离问题最终爆发。为防范与降低导生关系疏离带来的风险,要积极创设导生对话渠道和空间,促进导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完善权利保障与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婷 《四川教育》2005,(4):31-32
“导”而有方,“导”而有效,“导”出智慧,“导”出精彩,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本板块呈现的案例,教师或引导学生在本深处“穿行”,进入本的世界,和作进行心灵的对话;或巧设“问题情境”,拓宽思维的“域”,把学生的思维从“求同”引向“求异”:或在关键之处“铺路搭桥”,“拉扶”一把,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或顺应学生心理需求,“妙用资源”,将学生的兴趣引向教师的“预设”;或制造“困难”和“麻烦”,让学生在“痛苦”中突破“成长上限”……教师“导”得高明,“导”得精彩。这样的课堂呈现的,是师与生对学习活动的快乐享受,是刻苦攻关的精彩无限,是徜徉于精神家园的心理满足,是诗意般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7.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现代心理学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探索创新。导心教学法的核心要义就是注重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完善心理素养。促进心理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是导心教学法构建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和育人至上是其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是其基本目标。运用导心教学法,教师要加强心理修养,做专心的“导师”、诚心的“导演”和热心的“导游”,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樊希玉 《教师》2010,(5):54-55
教师成长.师德先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爱生、爱岗、爱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支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花同”是福禄贝尔心目中理想的儿童乐园——让幼儿像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一样,根植爱的乐土,顺应自然规律,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家长而言,心目中理想的幼儿园更应该是“儿童成长的乐园”。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身体成长,更是人作为社会一员在认知情感、心理文化以及社会素养等方面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地方高校的导师、非导师、辅导员、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揭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导生"与"非导生"在参与课题申报及课题立项上存在显著差异,"导生"显著高于"非导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方式多样化,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专业学习等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导师完成科研课题、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还存在选择机制不够健全、师生双方积极性不高、职责与工作内容不够明确、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