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珉 《新闻窗》2007,(6):39-40
如今听广播、看报纸,进入耳膜和映入眼帘的经常是一条条会议新闻。这些会议新闻满是某某领导人强调,某某领导人指出,不仅长,而且枯燥乏味,与受众之间拉开了一段很长的距离。长此以往,我们会失去许多受众。这种现状不能不令人深思,这也提醒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来写好会议新闻,让会议新闻不断出彩。  相似文献   

2.
开会对每个记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大概除了领导以外,就属记者参加各类正式会议多了。“记者泡会”名声颇不佳,但有些记者图个轻松与实惠,还是热衷泡会。如果记者参加会议仅是发个“某某会议召开”之类的消息,拿个纪念品,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报纸版面上,会议新闻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即开头是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接着是会议指出、会议认为、会议要求,再加上某某说、某某指出、某某强调、某某认为,最后再来个“会议圆满、胜利结束”之类,把个会议新闻写成了千会一面、千人一腔的会议公报。结果是,编者为难,读者生厌,无法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据新华社统计,北京每月召开的全国  相似文献   

4.
尽管消息有多种多样,写作也各有差异,但是不论写好哪类消息,都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要求: 其一,应具有新闻的要素。所谓新闻的要素,一般是指“五要素”,即在一条消息里应写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为什么,这样才能把报道的事实交代清楚.读者看到它便明白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为什么。这五要素的每个英文单词,都以英文字母W开始,因此在西方新闻学上又称它为“五个W”。早在1945年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中央的报纸——延安《解放日报》就以《从五个W说起》为题发表过一篇社论。那篇社论专门论述消息写作中五要素的作用,认为这五要素“犹之乎人的头脸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一件,就会不成样子。”  相似文献   

5.
“绝版珍品”多如牛毛本来应当很罕见的“绝版”“限量发售”的“旷世收藏珍品”不知何时已变得多如牛毛、铺天盖地。随手翻看一份份都市报,这类广告消息就会映入眼帘:国内一家老牌晚报,1月24日A1至A3版,版版都有这类“珍品”广告。某沿海城市的市委机关报上,1月27日这一天国内要闻版上同时有4个此类“限量”收藏品的广告。辽沈某主流媒体,2月5日只出16版,就有5条“珍藏品”消息。记者归纳了一下,这些“绝版”“限量发售”的“珍藏品”大致可以分为类:一是所谓“黄金书画”。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经面世的“黄金书画”至少超过20种,大有泛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界重提“让消息唱主角”的口号,抓住了搞好新闻工作的“牛鼻子”。这一原则应当长期遵循,并走出“喊一次好一段,糟下来再次提”的怪圈。消息主角地位的回归,必须实现从数量到质士的定位转移,求得经与质的和谐。这是消息专栏生存的必要。现在,不是报纸上的消息太少。打开报纸,从要闻版到经济版、政治文教版,一般情况下,各版消息的条数远远大于其它品种的新闻条数。但为什么从新闻界到普通受众,都有“消息成了报纸上的配角”这一感觉呢?关键在于报纸上会议消息太多,基层鲜活消息太少;一般消息太多,精彩消息太少;冗…  相似文献   

7.
改革会议消息,这既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愿望。几年来,在改革会议消息方面,新闻界同志作了相当努力,想了一些办法,但至今收效不大,问题较多。目前,在不少报纸版面上,还充塞着许多枯燥乏味的会议消息。据五家报纸统计,一九八六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第一版上的会议消息条数:《贵州日报》七十九条,《辽宁日报》六十三条,《浙江日报》五十四条,《四川日报》五十三条,《解放日报》四十五  相似文献   

8.
翻开报纸,充斥版面的会议新闻多数是一副生硬的面孔,不是某某领导强调,就是某某领导要求,让读者望而远之。会议新闻的这种状况,造成读者既不愿看,也不愿听,这让部分记者和编辑在思想上存在着写会议难、写会议烦、写会议新闻难出新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9.
有感“吃了饭的消息不发”陈升钧新华社有位在加拿大学习的研究生到《多伦多时报》实习,跟随一位老记者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采访,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辑。总编辑首先问他们在那里吃饭没有?他们说吃了。总编辑没吭声,从口袋里掏出钱,然后写了张条子:某某饭店经理,我...  相似文献   

10.
把关人     
是传播学的常用概念之一。它常被用来说明报纸编辑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来文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群体生活中存在不同的渠道。在每一条渠道上,都有一个“关”。每个关口,都有“把关人”。消息、观念和理论,哪些应通过这个渠道传出去,哪些应留下不传。全由把关人决定,把关人地位重要,权力大。他们的知识、意见和态度,对受传者有相当的影响力。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始终是受一些个人或集  相似文献   

11.
罗勤 《新闻知识》2001,(Z1):42-43
媒体纷纷聚焦大型会议我过去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美国白宫记者争相提问的场景,这几年已频频出现在深圳记者和沿海较发达地区记者的身上。会议报道由过去大家避之惟恐不及,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只要有全局性的会议召开,都会云集一大批新闻记者。比如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新闻媒体和记者人数年年增加,今年更是达到2600人,和代表、委员之比是1:2。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沿地区的新闻媒体,更是派出大量记者赴京报道“两会”,仅广东省,每年都有三、四十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集聚北京,以至于“两会新闻组每年都要对广东…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一家地方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大字标题是“原市革委会副主任”某某逝世.作为“文革”产物的“革命委员会”这个机构,随着拨乱反正,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中央还曾明令禁止在一般情况下沿用“革命委员会”这个名称。因此,这条消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市的“革委会”至今仍然存在,只是这位去世者已经去职,故称“原市革委会副主任”。自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  相似文献   

13.
“三贴近”是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三贴近”之所以被特别提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新闻工作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在会议报道方面,就有着比较明显的表现:一是重模式轻提炼。日常的各种会议报道,大体形成某天某日开了什么会,出席人员名单一大批、某某讲话、如何指出、如何强调等固定格式,而对会议和活动本身涉及到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缺乏突出叙述、对提出什么新的观念、有何新的政策、新的措施等却缺乏提炼,深入挖掘不足,使会议报道落人一种  相似文献   

14.
会议报道一向是新闻报道中的难点,会议消息的写作也一向是消息写作中的“硬骨头”。这一方面是因为会议报道一直在新闻报道中占重大比重,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报道方式的呆板和陈旧令读者和作者同样头疼。我认为,要写出新鲜而又有特色的会议消息,首先应该做到两点,即“钻进去”和“跳出来”。  相似文献   

15.
我采写的消息《小车司机“解放”啦》,在获得“厦华杯”全国副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及厦门市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福建省好新闻一等奖。这篇560字的消息是2000年从一个会议中“捡”来的。回顾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我感受到,文山会海虽然枯燥,但众多的文件和会议中确实蕴涵着有用的信息和新闻线索,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跳出“会议”抓新闻,就一定能在文山中淘到“真金”,在会海中逮到“活鱼”。身为党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8年,似乎与党政会议报道结上了不解之缘。采写这条消息时,我刚从家乡闽西北的一家党报调到厦门日报半年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16.
《每周文摘》一九八八年等三十一期转载了《联合日报》七月二十日的一条消息,标题是《上海市长自我约束“五不”》。消息说:“上海市长朱镕基最近在一次局级干部会议上公布了自我约束的‘五个不’:一、名字不见报,除非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以及外事活动,下基层调查研究不见诸报端;二、不上电视台,除非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朱镕基要求全市干部群众对他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要深入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的要求,这也是向新闻宣传战线发出的战斗号令。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毛泽东、邓小平的建党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宣传的永恒主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热情宣传“三个代表”思想,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坚决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是新闻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一 )  我们的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党报的时政报道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甚至连话语风格都基本上是一个调子。有人甚至说,时政报道还不是很容易吗,就是有哪些领导出席什么会议或活动,某某领导指出、某某领导强调、某某领导要求、某某领导最后说。尽管这个说法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在当今的许多时政报道,特别是有关领导人活动的报  相似文献   

20.
有人对5家报纸平均每月刊登在一版的会议消息作了统计,最多的是79条,其次是63条、54条、53条,最少的是45条。可见会议报道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几年,特别是新闻改革以来,一再强调要减少会议报道,可就是减不下来,原因是什么呢? 以“格”取舍,是其一。不少新闻单位在报道会议时都有个“格”,拿这个“格”作为登不登某条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