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梦 《乒乓世界》2014,(8):154-154
日本公开赛在水谷隼与中国小将于子洋的男单决赛中,曾经出现一个争议球,当时判水谷失分。水谷认为是误判,表情很生气,一副不给我这分老子就不挪窝的架势,但裁判的判罚不再更改。后来水谷直到比赛结束,赢球也不喊、自己擦网擦边也不举手示意,态度很消极。在赛后记者发布会上,水谷回答记者问题说,那个争议球对他影响很大,后面的比赛他都记不得了。  相似文献   

2.
2005年在上海世乒赛时采访水谷隼,是因为他在单打比赛中战胜中国台北的庄智渊,一鸣惊人2008年《乒乓世界》再次采访水谷隼.已经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广州世乒赛团体赛中战胜了另一位中国台北队高手蒋澎龙。这三年中,水谷隼在日本国内拿到了他放言要拿的高中冠军,而全日本选手议冠军,一拿就是连续两届外带两次男双冠军!因为去年拿了冠军,如果今年不拿,就说明我的水平下降了,所以,必须拿冠军。水谷的逻辑有点孩子气,但他绝对是个有志气的孩子。而且他还是个用智慧打球的聪明孩子。看他打球是很有味道的一件事,可以跟着他一起思考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在上海世乒赛时采访水谷隼,是因为他在单打比赛中战胜中国台北的庄智渊,一鸣惊人。2008年《乒乓世界》再次采访水谷隼,已经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广州世乒赛团体赛中战胜了另一位中国台北队高手蒋澎龙。  相似文献   

4.
本期拆招解式,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三组关于水谷隼的技战术图解。水谷隼是日本男队中的绝对主力,他打球很有灵性,其技术风格是在亚洲打法的基础上结合了欧洲的特色,中远台进攻和相持能力都很强。第一篇内容就是水谷隼在发球后通过交叉步的衔接,在中远台发动进攻的战术套路。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0,(8):96-97
天才少年水谷隼是日本新生代选手的典范,他身上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个人实力,还反映出日本当今年轻选手的技术风格和战术思想。不可否认,我们可以从水谷身上看到很多欧洲风格的影子——防守和相持能力强,中远台具备较强的进攻和反攻能力,反手技术比较出色。水谷与波尔不同,他的综合技术比较全面,打球的思路相对随意:而波尔的技术优势相对突出,战术意识十分明确。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水谷定义为实用派选手。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4,(11):84-85
本组图是水谷隼抢拉庄智渊摆的侧身位半出台球。这板抢攻的动作非常优美,既体现了水谷隼积极上手和盯对方半出台的主动意识,还展现了水谷隼扎实的基本功底。这板弧圈球在重心的稳定协助下,通过他手上出色的摩擦克敌制胜,且贵在一个“软”字。  相似文献   

7.
王昊天 《乒乓世界》2014,(12):108-111
虽然年仅25岁,被日本誉为“天才少年”的水谷隼却已经驰骋乒坛多年,给我们带来许多精彩的演出。虽然成绩在中国的群星闪耀下显得稍微逊色,但在日本人民心目中已是英雄,技术特点也更容易被业余球迷借鉴。被日本寄予厚望的水谷隼,早年便去欧洲打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将欧洲的相持能力与亚洲的手感融合在一起,球风不算彪悍,但是颇具观赏性。水谷隼的球板并不神秘,相比其他人或刚猛或神速的个性武器而言,被水谷附体的球板们有着更高的实用性与可玩性,也更有内涵。  相似文献   

8.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0):80-83
水谷隼发球出台被庄智渊拉起来之后,并没有慌张,他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站位准备防守,并通过落点的变化给对手制造难度。水谷隼在防守庄智渊拉到自己中间偏反手位的抢攻时,是通过身体带动手臂的侧倚进行位置调整的,与此同时,他先调整自己的板形改变回球的落点,又通过身体侧倚的动作加强球的稳定性,最后巧妙地把球防到庄智渊侧身位的追身大角度。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4,(5):84-85
放高球是水谷隼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在比赛中经常会看到他以此在中远台和对方相持。他放的高球进攻性并不强,但缠住对方的能力很强,在消耗对手体力和精力的过程中,他总能寻觅到反攻致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4,(5):82-83
第二组是关于水谷隼处理中路追身球的技术,两套图中,他都是在面对对方进攻的情况下,使用比较中性的技术去处理,击球方式上更多是以“借”为主。虽然都是借,但两个技术所借的东西不同:第一套借力居多:第二套则是借转居多。两个技术都是通过小动作对来球进行的控制,展现了水谷隼非常细腻的击球手感。  相似文献   

11.
伊予的天才儿童 把水谷缝次收入这个栏目,似乎有点扩大范围的意思。他是于明治十七年三十八岁时死于肺结核的,因而似乎称不上是夭折。他是在明治十三年应本因坊秀甫的热切邀请才上京加入方圆社的。但却仅仅做了四年的专业棋手便告别人世,真让人感到惋惜。从棋力上来说,他毫无疑问可称为夭折。 水谷缝次于弘化三年出生于伊予大岛,好像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医师。据说在七岁的时候,曾同今治城主的近侍对过局,因此大概很早就展现了自己的天分。不过当时长得太小,据说对局时垫上了好多层座垫。大岛的人都羡慕地说:“在殿下的御前使用座垫的…  相似文献   

12.
水谷隼作为日本男队的第一主力,在莫斯科为日本队夺取铜牌,立下汗马功劳。他的个人战绩是8胜1负。8胜当中包括对德国队拿下波尔,战胜了奥地利的陈卫星还有中国香港的唐鹏。1负,则是半决赛中负于同年代的中国马龙。  相似文献   

13.
本组图中,水谷隼发球,庄智渊反手把球拧拉起来,水谷隼反手加力撕庄智渊的追身位。整个球共双方击球三次,在每两板球的衔接中部包含攻防转换,虽然回合少,但技术含量非常高,体现了高水平运动员间的高强度对抗。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9,(3):56-58
一年一度的全日本选手权比赛,在2009年的1月13日,迎来了第六十三回的较量。 赛前,人们估计水谷隼可以拿三冠:男单、男双还有混双,因为前两项他已经连续拿了两年,而混双项目他是首次参加。跟福原爱配对。从两个人的世界排名和实力来看,在总体水平不高的日本国内混双夺冠应该不是太难。  相似文献   

15.
超跑超水谷     
王昊天 《乒乓世界》2014,(9):114-114
在超级张继科问世一年之后,日本一哥水谷隼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球板的“超级版”。这块球板虽然已经跟随着主人征战了多场国际大赛。但是到如今才揭开神秘的面纱。就像是超级跑车足够吊起车友的胃口,超级水谷隼也一样已经让众多发烧友垂涎欲滴了。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双打技战术8轮次3段法等方法对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日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伊藤美诚发-刘诗雯接、水谷隼发-刘诗雯接和许昕发-伊藤美诚接轮次是许昕/刘诗雯在本场比赛的薄弱环节;(2)许昕/刘诗雯与水谷隼/伊藤美诚在发抢段的得分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得分率分别为75%和63.3%;(3)许昕/刘诗雯接抢段的得分率为52.5%,高于水谷隼/伊藤美诚;(4)在相持段,许昕/刘诗雯的得分率36.4%评估为不及格,使用率43.3%为较高,对比水谷隼/伊藤美诚的得分率47.4%,相持段高使用率、低得分率是许昕/刘诗雯失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2,(8):156-156
2012年7月4日,国际乒联公布了2012年第7期世界排名。 为了专心备战伦敦奥运会,封闭训练中的中国队没有派队员参加日本、巴西两站公开赛,这也使得这两站公开赛成为外国选手抢积分的好机会。在7月的世界排名中,收获日本公开赛冠军的水谷隼上升两位排在第5名,这也是他职业生涯首次闯入世界前5。奥运会即将开战,这一飞跃定会使他信心大增。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2,(7):48-49
宣布奥运名单后,我们参加了两站公开赛,亚洲的对手都参加了,最主要的对手德国队没来,等于世乒赛团体赛之后我们没有正式交手过。我们三个奥运参赛队员中,张继科表现最正常,第二站的取胜欲望比第一站稍微减少一些,但他在第二站里有自己的备战节奏,并且战胜了水谷隼,取得了心理优势。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4,(10):84-85
挑的种类分很多种,其性质也不同。有些属于过渡,有些则属于进攻。本期拆招解式后两篇中的挑都是带有进攻性的,只是在处理的手法上有所区别。本组是水谷隼和庄智渊在控制与反控制中,水谷隼抓住机会后用了一板“滑”挑,图中的技战术细节有很多,充分体现了两人对旋转的理解,非常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4,(12):156-156
马龙凭借在世界杯上的出色发挥,积分上超过樊振东,目前排在第2位。奥恰洛夫则因为世界杯上战绩不佳,世界第5名的位置被日本选手水谷隼取代。值得关注的是在世界杯上连克松平健太和唐鹏,并一度给张继科造成威胁的尼日利亚选手阿鲁纳,他一举从73位飙升至30名,成为本期男子前30名中涨幅最大的选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