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排球技术动作的种类很多,且形式多样。按照动作结构的内容、目的任务可将其划分为准备动作和击球动作表1 击球动作结构划分 准备动作是为击球动作提供条件和作好准备,它包括准备姿势、判断和移动,判断是落实击球目的性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意识的表现。击球动作是排球技术中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运动技术,它包括击球点、击球部位、击球手型和击球用力四个动作环节。这四个环节对击球动作的质量、效果和击球动作的规范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对击球动作环节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分析,阐明技术环节的基本特点和作用,为排球…  相似文献   

3.
1. 软式排球技术动作结构 与六人制排球技术一样,软式排球技术动作的种类很多,且形式多样。按照技术动作结构的内容、目的、任务可将其划分为准备技术动作和击球技术动作。准备技术动作是击球技术动作的前提和基础。 软式排球的准备技术动作是为击球动作提供条件和作好准备。它包括准备姿势、判断和移动,判断是落实击球目的性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意识性的表现。准备技术动作也称无球技术。 软式排球的击球技术动作是排球技术中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运动技术,它包括击球点、击球部位、击球手型和击球用力四个技术环…  相似文献   

4.
学一手行云流水的反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登载的是一些世界一流球星的反手击球连续动作照片,包括不同风格的单手反手击球和双手反手击球。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挥拍、怎样击球,击出哪种类型的球,然后将他们的动作形象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这将会对自己提高技术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一、感知过程的心理品质 排球运动以各种型式的击球为核心,并以球来实现直接对抗的。击球的高度、角度、力量、球的飞行路线及落点构成了击球的种类和特点。为了实现运动击球技术动作的目的或实现某种战术行动意图,任何一种击球过程(除发球外),都有众多环节同时或连续的做成。直接参与和调节控制击球动作的心理机能有视觉、听觉、平衡觉、触觉、肌肉运动觉等。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实战中总会强调使用进攻型套路,毕竟进攻的威胁大。容易创造出绝佳的得分机会。但在实际运用战术的过程中,进攻只是总体思路。真正的击球手段要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此外,即便我们可以抢先进攻,但并不意味着能占据绝对主动。实战与训练总会存在差距:击球位置、击球质量、击球方式上存在不足。在实战中。我们在非正常状态下击球的比率很高,对于多数来球都需要在技术动作上不断调节。并且在击球的瞬间还要盯住对方的动向。在回球落点和旋转上灵活变化。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退休干部,非常热爱乒乓球运动,但有一乒乓球基本知识问题,在书本上和刊物上找不到明确答案,就是双方对峙打起来时,目光是集中在球上,还是集中在对方挥拍动作上,我认为这对做好回击准备是个很重要的环节,请给予指教。唐山刘向阳编辑即答:初学乒乓球的业余选手,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击球前总是把目光盯着对方的来球,但是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在击球的瞬间一定是把目光盯在对方的击球动作上。因为通过对方的击球动作,可以判断对方来球的落点、旋转等变化,由于乒乓球的速度很快,在盯住对方击球动作的瞬间,球…  相似文献   

8.
应读者的要求,本刊将连续分几期刊载技术较为复杂的截击球动作图解。刊载的顺序为:中等高度的截击球、高截击球、低截击球和反弹球。中等高度的截击球截击时后摆拍的动作要小,将球拍置于身前,移动动作要简单。享曼需要注意的是享曼在1图中的拍形,他的向后摆拍动作就做到此图中的位置。从2、3图中可以看出,柔和地握拍就习以击出近网截击球。莫亚打截击球与打反弹球一样,不能仅用手臂发力,而要利用双手以及身体去协助击球。在正手击球时,可像莫亚那样,不握拍的左手在击球时也向前。这样可以有助于保持拍面稳定。此向后伸以保持与右…  相似文献   

9.
戴临中 《乒乓世界》2013,(5):151-151
乒乓球的技术动作都是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准备、引拍、击球、还原,其中击球是核心环节。拉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击球”环节我认为可以用七个字描述:蹬、送、扭、转、甩、收、拧。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乒乓球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前没有摸过球拍的初学者。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学生往往动作费力、僵硬。因此,两人分台对练时击球失误多,打不了几个回合,时间一长,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也就降低了。 怎么样将练习双方的击球动作协调起来呢?通过对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分析发现,乒乓球每一次击球后迅速还原预备姿势,准备第二次击球时,这种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  相似文献   

11.
截击7要素     
深泽  青青  樊人图 《网球天地》2009,(10):108-109
截击是最简单的击球方式之一.但很多业余球友容易动作幅度过大,这不利于截击的准确和控制。你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截击:它可以是为下一次击球创造机会.也能够一击制胜。第一拦截可以帮助你来到网前,而第二次截击能够结束一分。  相似文献   

12.
国手直通车     
《乒乓世界》2000,(4):37-37
反手快拉:是横拍选手对付下旋球的一项主要技术,具有站位稍远、动作较大、球速快、落点变化多的特点,击球要点是拍形稍前倾,在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运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向前上方摩擦主动发力击球。反手扣杀:是指反手用较大的力量回击来球的攻球方法。具有站位远、动作大。球速快、力量大的特点。扣杀是以力量制胜的一项重要技术,手臂、腰、腿要协调配合,增加击球爆发力。反手快拨:是横拍选手借助球的反弹力进行反手还击的击球方法,它是一种反手位助攻技术。具有出手快、击球时间早、动作小、还原动作快的特点。有利于和正手攻球…  相似文献   

13.
应读者的要求,本刊将连续分几期刊载技术较为复杂的截击球动作图解。刊截的顺序为:中等高度的截击球、高截击球、低截击球和反弹球。 高截击球 打截击球与其他的扣球动作相比,动作要简单许多,可以说就是将拍面稳定在来球路线的延长线上,拍面直立,在跨步的同时击球。  相似文献   

14.
网球的正手击球动作是运动员练习网球运动的第一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为了帮助初学者掌握娴熟的动作要领,打下坚实的网球学习基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功能性训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普通网球正手击球动作和功能性训练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功能性训练对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动作具有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实战中,我们无法保证每一板球都在最合理的位置、最佳的击球点完成击球动作,加之比赛中有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会导致步法跑动不够精准,击球动作变形的现象。高水平选手在训练中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对击球原理的认识越来越深。无论在什么位置击球,只要能够在触球瞬间制造足够的摩擦,只要能够制造合理的弧线,只要能够利用身体或手臂的力量增加回球的威胁,这样的击球就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张凡  姚远 《乒乓世界》2008,(2):118-120
击球的五个环节:判断、击球位置、击球时间、击球距离和调节球。这个内容我的师傅岑淮光以前讲过,《乒乓世界》也发表过,但这么多年我还是有一些新的体会。我和他讲的题目一样,但讲的东西不完全一样。这是一些打乒乓球的基础性道理,希望能够对选手潜力开发、加强理论知识有所帮助。我希望大家不要完全凭感性打球,而是用“理”来打球。  相似文献   

17.
排球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的三维高速录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运用三维高速摄影方法对男子排球运动员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进行了三维的运动学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击球过程中身体各环节的运动特征,结果分析表明,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是以躯干的转体、收腹及伸肩动作用力带动肩、肘、腕、手依次用力成鞭打动作击球的三维运动,躯干转体动作的角速度大于收腹动作角速度,转体动作在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干福志 《精武》2014,(4):34-35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网球初学者在进行正手击球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着重对网球初学者学习正手击球时易犯错误动作进行分析。正手击球是网球初学者学习网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动作。为了让初学者便于掌握正手击球动作,在教学和训练中,要抓住技术关键,有针对性地训练,分析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以便及时纠正,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尽快掌握网球基本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9.
击球时充分利用下身的力量 阿加西的击球动作特点就是快而有力地挥拍以及较大的随挥动作。无论是对慢速球还是对快速球,阿加西的随挥动作都比较大。此外,他的击球瞬间的向内翻手腕对控制球也很有好处。 大的随挥动作可以有利于将击出的球压住。如果有意识地提高挥拍的速度,随挥动作自然也就比较大。此外,还要注意将下身力量作用到击球瞬间,在挥拍时利用身体的转动可以增加击球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无球挥杆与挥杆击球普遍被认为是同一动作,所以无球挥杆动作顺畅稳定的球手如果不能将其发挥到挥杆击球中则被认为是动作未定型或 者发挥不稳定的表现。目的:有球和无球挥杆动作是否相同,杆头速度是否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由哪些运动学要素决定。方法:熟练球手随机做5次 有球挥杆和5次无球挥杆,计算杆头速度、肩髋夹角、躯干前倾角、躯干侧屈角和主导侧前臂角和杆-臂角,采用配对T 检验对比有球和无球挥杆动作 各要素间的差异。结果:击球时,无球挥杆的杆头速度比有球大,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球挥杆动作下杆过程肩髋夹角最大值较小, 球杆释放时的前臂角较大,球杆释放过程杆-臂角的变化幅度较小,下杆至击球点躯干的前倾角度变化较大,击球时躯干侧屈角度较小,且这些决定 杆头速度的运动学要素与有球挥杆动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球和无球挥杆动作并不相同,球手在2种挥杆动作中表现出的杆 头速度和相关运动学参数的差异体现了他们具有根据不同任务准确调控身体环节的协调能力;同时也提示,在高尔夫挥杆教学过程中,经无球挥杆 练习掌握连贯动作后,必须通过加强挥杆击球练习才能达到有效提高杆头速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