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前,有些农村学校的教研活动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做一些材料而已,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只是依靠上级的布置搞几次活动而已。究其原因,一是学校领导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研活动对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性;二是学校缺  相似文献   

2.
《海南教育》2013,(8):16-17
<正>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和教研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研活动一般是以现场活动为主,每次活动虽然有主题,但活动与活动之间相对独立,难于引发"共振";新课程提倡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研模式的创新。从2009年开始,我们探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日常的传统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活动议程往往比较固定,除了听课、议课、说课外,就几乎再也没有其他形式了;教研组长往往占据了活动的主角地位,常常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发言人数有限,被动听众多,教师缺少自主研究的时间;议课时大家也往往是走过场,不痛不痒地客套几句,问题探讨得不深入。这种脱离教师实际教学需要的低效的教研活动往往使教师提不起兴趣,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往往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交通的发达,如今各类教研活动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小学科学学科地位的不断提高、专职科学教师的增加,科学教研活动的规模必将进一步增大。传统的、常规的现场互动研讨形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特别是受制于时间的因素,有些规模稍大的教研活动,参与活动的老师甚至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在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中建设现场短信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时间、发言人数少的问题,提高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现场互动研讨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教研的“弊端” 传统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是教学研究的“弊端”之一。通过调研发现,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是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和安排;二是学校管理的教研思路狭窄;三是没有充分激发起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其教研内容往往脱离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针对性。由于教研活动内容大都局限于统一听课、评课等,而不是基于教师教学的内在需求上,导致教研内容的一般化,从而使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研形式单一,缺少互动过程,教研活动对研讨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采取“开会式”或“告诉式”的活动形式,教研人员之间缺少互动和争鸣,教师的困惑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相关的信息不能共享。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活动搞了多年,一些学校和教师仍然不得要领,在低水平重复徘徊:活动搞得不少,但主要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或进行观摩、比赛,真正扎扎实实搞起来、切切实实帮助教师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却不多。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家都说好、都说应该搞,但又都对眼下开展的活动有意见,认为形式的东西多、实际的效果少,不过是图个热闹,增加教师负担。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就是研讨活动缺乏针对性,为教研而教研,让教研而教研,活动见不到实效,教师得不到实惠,结果是不搞不行,越搞越“没劲”。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增强研讨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探索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雄 《现代教学》2012,(Z1):123
我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早已深入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2007年,我校与南丹路小学合并,经过合并整合后,我校有了2个校区,校区之间有一定距离。数学教研组有二十多人,要经常一起进行教研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以往教研组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较多的是理论学习、上课、观课、评课等,没有一定的主题研究,许多教师就课评课,教师的理论学识、研究意识相对较弱。针对这些教研中  相似文献   

8.
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没有教研,就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没有教研,就难以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教研,也难以有出色的教学成绩。基于以上几点,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深知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而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使之行之有效,笔者认为,当从育人者教研心态,教研内容,教研形式等方面入手,使教研活动能真正达到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信息技术网络团队的教研现状1.专心致力于网络教研的教师群体这部分教师往往具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他们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因此他们一般都属于教研团队中的精英教师或是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气势的教坛新秀。传统的教研活动以及固定的业务培训已经远远不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研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研手段,其教研方式是传统教研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它完全突破了地域性限制,创新了教研形式,快速地传输信息,快速地提高教师能力,丰富了交流内容,简化了交流方式。为了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教研部门的工作者应努力探索教研新方式、新方法。通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从而为基层学校提供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参加教研活动是"聚外力"、提升教研功力的最佳途径,而善于发现和选择教研活动中的亮点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实现教研功力提升的关键.就教研活动具体形式而言,听讲座、做报告可以吸收教育教学的理论观点和真知灼见,磨课、听评课可以传承优秀的教学传统经验,解题、命题可以历练专业素质和技能,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可以攻克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各种教研活动的共同作用最终可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研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支持,教师在网上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热情越来越高,在课余或饭后,有许多教师在电脑网络上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足迹。  相似文献   

13.
一 网上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体现民主平等,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借助于网络开展的教研活动与传统教研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环境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教研活动出现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教研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教研资源库和教研交互平台,使传统的教研活动网络化,从而提高新时期教研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 传统教研活动主要包括:市级及以上的教研活动,县级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校级组织的教研活动等,实际上,对一线教师来说,参加市级及以上的教研活动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县级和校级教研活动是组织和开展得最为普遍的两种形式。就实践操作采看,它们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研新宠儿——网络教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体现民主平等,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借助于网络开展的教研活动与传统教研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教研的“弊端“   传统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是教学研究的“弊端“之一.通过调研发现,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是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和安排;二是学校管理者的教研思路狭窄;三是没有充分激发起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其教研内容往往脱离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针对性.由于教研活动内容大都局限于统一听课、评课等,而不是基于教师教学的内在需求上,导致教研内容的一般化,从而使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研形式单一,缺少互动过程,教研活动对研讨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采取“开会式“或“告诉式“的活动形式,教研人员之间缺少互动和争鸣,教师的困惑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相关的信息不能共享.   ……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研活动主要包括:市级及以上的教研活动,县级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校级组织的教研活动等。实际上.对一线教师来说,参加市级及以上的教研活动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县级和校级教研活动是组织和开展得最为普遍的两种形式。就实践操作来看,它们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姜有忠 《教师》2010,(28):119-119
网络教研是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城乡学校和教师能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和对话交流,弥补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勤 《现代教学》2012,(Z1):121-122
为什么会兴起网络教研的热潮?它对传统的教研模式是否会产生冲击?笔者试着从网络教研的内容、形式、成效等作如下分析阐述。一、网络教研的内容教研内容已经随着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变更而愈发的丰富,当然其主旨是不变的,即围绕教师的所有工作开展,让教师在这个新型的教研平台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作为学校决策部门,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规划以促进教师对网络平台的使用。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