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报副刊的转型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华 《传媒观察》2004,(4):48-50
晚报的各类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晚报的厚度在不断增加,各类新闻的内容和份量也大大增加。业内人士有言:报纸要用新闻“招客”,用副刊“留客”,可谓一语中的。新形势下,怎样“转轨变型”办好地市晚报副刊,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副  相似文献   

2.
陆应铸 《新闻通讯》2011,(10):58-59
副刊是一份综合性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界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报纸靠新闻“打天下”,靠副刊“守天下”。报纸新闻做得好,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可以抢得更多的份额.吸引更多的读者,而副刊做得好则可以留住更多的读者,巩固既有市场。实践证明,副刊不“副”,在新的办报条件下,副刊的内容、题材不断地丰富、延展,副刊的构架、形式也在不断地重组、刷新,许多得到市场认可的晚报、都市报,副刊版面富有创意.稿源充裕,名家荟萃,夺人眼球。种种迹象表明,报纸副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试以包括《盐城晚报》在内的晚报、都市报为例,谈谈副刊文学性延展与旨趣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令青 《今传媒》2006,(10X):42-42
报纸的副刊是相对于新闻主刊而言的。副刊和主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副刊努力为新闻主刊服务,是两者联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我报正确处理副刊与主刊的关系,充分发挥副刊“特”性,加大新闻“重”量,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厚重感,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如今,报纸越变越厚,是不争的事实。与厚报时代相呼应的是,“新闻立报”颇为流行,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报纸副刊日益变薄,有的报社已经取消了副刊部,有的虽有副刊版,也挡不住日渐式微的趋势。但是在“报纸减副”的喧嚣声中,《淄博晚报》却逆势而为,不仅继续发扬传统的副刊优势  相似文献   

5.
言论是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新闻舆论的主要声音。一张报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首先是从言论中获得的,言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一些报纸在重视抓好新闻版言论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副刊的言论经营,尤其是晚报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晚报副刊同样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任,对言论的忽视,就会削弱副刊的思想性和引导性。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发行于山西省长治老区的上党晚报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连续获得“中国十大地市晚报”“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最具影响力十强”“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十强”“中国十大创新力城市晚报”等荣誉称号.其中,新闻时评功不可没.如果说各类新闻构成了报纸的血肉骨架等主要内容,时评则是激情之后的冷思考,赋予报纸灵魂,是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短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新闻信息的共享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新闻采集手段和内容也日益趋同,这导致报纸新闻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起,就由作为新闻的“正刊”和文学性浓厚的“副刊”组成,伴随着报纸“正刊”的同质化,副刊越来越凸显出其“异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办报者希望通过副刊办出报纸的特色,获得和留住更多的读者.本文通过各地报纸名副刊的“差异化”做法,来探讨新闻同质化时代副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当今,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之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不可能置身其外。如今的副刊已不仅指文艺性副刊,还包括专业性和专题性副刊,像报界近年的“扩版热”与“发行大战”中,出现的各类名目繁多的增刊、专刊、特刊、导刊及周末版等,都可谓副刊的延伸和变种。  相似文献   

9.
王霞 《新闻传播》2004,(6):42-42
“让副刊作品新闻化”作为口号被喊出来,是近两年的事情。与正刊一样,副刊也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副刊应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当前的新闻热点来办,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如果说,新闻版面标志着报纸的广度,那么,副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的深度。新闻加副刊、广度加深度形成报纸的高度,由此提升报纸的品位。因此,在副刊上做文章,“打新闻的第二落地点”,已成为报业同行认可的应对竞争的办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常州晚报是一份面对市民、服务生活的报纸,民生新闻是其主打内容之一。民生新闻的重要标志是,新闻视角对准普通市民,新闻内容反映市民的冷暖和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并进行新闻扶助,是民生新闻的重要内容。2007年,常州晚报开展了一项旨在“帮助社区贫困家庭完成一个心愿”的长年性报道活动—“周末关爱”行动,  相似文献   

11.
何为报纸副刊?通常的定义是:报纸上用非新闻体裁传播思想、理论、知识和提供文化享受的专版。很明显,副刊版面是非新闻版面,其稿件体裁又是非新闻体,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副刊刊载的内容不需要具有新闻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副刊虽然姓“副”,它不是新闻纸,刊载的文章也不是新闻稿,但是副刊绝对是离不了新闻性的。副刊的新闻性,是指副刊所载的内容与客观外界正在发生着的变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有人称副刊为准新闻版。  相似文献   

12.
打开每一张报纸,除了新闻综合版外,就是副刊版面了。所谓副刊,就是主要刊登新闻、评论、读来信以外的专版,大多有刊名。副刊是新闻版内容的延深和补充,也可起到给读看完严肃正规的综合版后以轻松休闲之感,更是符合各种层次读口味所需;副刊也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而是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从广义上说,新闻采访是一项调查研究性质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搜集素材而进行的带有特殊性质的调查研究活动。报纸副刊新闻与正版新闻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目前,报纸副刊新闻的采访活动正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克服“社会刻板印象”,把副刊新闻做“活” 副刊是党报适应形势要求,顺应受者呼声和面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与正版有机的统一,是正版的必要补充和自然延伸。随着副刊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受众对副刊新闻报道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所说的副刊新闻与历史上的副  相似文献   

14.
杨阶 《新闻前哨》2003,(7):45-45
报纸副刊从杂志化向新闻化的转变,是“报纸是新闻纸”这一属性决定的,也是副刊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副刊改革,副刊新闻化作为此项改革的主流而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晚报的各类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版面。随着报纸新闻性不断加强,其副刊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晚报副刊只有协调和处理好雅与俗、虚与实、单与博这三种关系,才能适应读者的需求,提升副刊的品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报纸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新闻、评论的增加量是有限的,大量的新闻容量多体现在专副刊上。尤其是在厚报时代到来的当今,专副刊已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已远远超越了纯文学的传统概念,各类专刊副刊既丰富了报纸内容,又突出了报纸的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专副刊办得好坏决定了报纸本身的品质定位。  相似文献   

17.
史敏 《青年记者》2007,(6):49-50
曾经创办《明报》的武侠小说家金庸认为,副刊是报纸很重要的一个部门。据他介绍,在香港办报,有一个信念:新闻是攻的,副刊是守的,有大新闻出来,报纸的销路可能会增加5万份、10万份。大新闻过去了,销路要恢复原状,这时要保住大销路的话,就要副刊做得好。有大新闻时增加的读看到副刊做得好,以后就会常买报纸,成为老读。所以说,新闻是攻,副刊是守,新闻做得好,出了成绩,副刊守住,销路就上去了。所以,办好副刊是报纸的生命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闻时效,历来是判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在近代报纸产生之后,特别是晚报产生之后,“今日消息今日报道”(Todays News Today)的“TNT”模式,成为报纸最优时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副刊的作用,众所周知。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有一句名言:“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  相似文献   

20.
从字面上看,“晚报”与“日报”的区别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问题,其实在现实中,人们对晚报的期待并不是只弥补一个“时间差”,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晚报”的内容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定和理解,这就是一再被人们所提起的“再软些”、“再短些”、“再近些”等要求,一句话,晚报应该更贴近普通群众和广大读者的生活,毫无疑问,晚报的这些特点也应该在副刊上得到充分体现。那么,读者希望在晚报副刊上读到什么样的文章呢?(一)篇幅相对短小。由于报纸的版面限制,再加上报纸读者的特殊阅读方式,任何性质报纸的副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