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整合的观念审视新闻摄影--兼谈图片总监的作用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已进入视觉传播时代。随着报纸版数越来越多,对图片的需求几乎呈几何级增长。呼唤新闻摄影运营机制创新每天都有大量的图片在报纸系统内流动,在很多时候,摄影记者的采访处于一种盲目中。他不知道,我这张图片能发吗?会发多大?从哪个角度拍是报纸所需要的?同样,编辑也处于盲目中。他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样的图片?除了眼前这些照片之外,那个新闻现场,本来还可以有什么样的画面?摄影部门和文字部门相比,在采编结构中所占比重、内容分工和管理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文字部门往往是金字塔结构,不但线索丰富而且分工细化;而摄影,往往是一个记者…  相似文献   

2.
2012年,浙江一家媒体刊出《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图片后,网络上舆论大哗,质疑谴责声不绝于耳,引发网友抵制摆拍。一时间摆拍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认为,摆拍只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这张照片错在通过摆拍来制造新闻,属于造假行为,不是摆拍犯的错。刘奇葆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媒体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报道内容形式。这张照片的拍摄者看上去是为  相似文献   

3.
在实践中,报纸版面上看到最多的还是配文的照片、图解的照片和摆拍的照片,新闻照片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发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图片报道。强化抓拍,杜绝摆拍衡量好照片最重要的标准是独特的形象与真实,能用形象传达信息感情,能保留最值得保留的历史瞬间。一张好的照片应能独立体现新闻,而不是靠说  相似文献   

4.
周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67-167
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呢?美国著名图片编辑、《棕榈海滩报》副总编马克·艾德尔森(Mark Edi son)认为:“好的照片能穿透事物的表面现象,把读者带到所报道事件的背后,能在情感上更深地打动读者,让读者在对照片有更强烈感应的同时,又接受了丰富的信息,能让读者感到也在现场,而不仅仅是在看照片,或者是通过照片观察事物。”可惜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一些画面结构散乱、呆板、司空见惯等的摄影图片。新闻图片“视觉语言化”难点重重。  相似文献   

5.
对图片编辑来说,什么时候用大照片,什么时候用小照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决定照片在版面中大小的基本原则是要让信息的传播更为有力和有效。一般来说,视觉元素复杂、人物环境肖像、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可以考虑放大,而技术质量差又不得不使用、配合大照片的绿叶、内容敏感的照片可以考虑缩小。  相似文献   

6.
一张技术指标达不到刊登出版标准的照片就像文字报道中的别字,一张没有经过剪裁编辑的照片就像文字报道中语法不通的句子,一张视觉语言杂乱无章的照片就像一段随意堆砌的文字,而在版面上没有得到妥善安排的照片就像一篇结构混乱的文章。在版面众多图片中,编辑要善于多做“减法”。  相似文献   

7.
挑选好照片的原则:“你要让我吃惊” 曾:中国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摄影记者,少有图片编辑。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一些重视摄影报道的报纸开始高薪聘请图片编辑,还有些新兴的报刊聘请专职的图片编辑,使用摄影自由撰稿人。中国新闻摄影界目前也十分关注图片编辑的工作方式。《解放报》的图片编辑是怎样工作的?一张照片从选择到最终印刷,大致流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杜鸣 《新闻窗》2008,(3):78-79
新闻图片是一种视觉新闻,也是比较直观的新闻。摄影记者用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照片,把所要表述的新闻信息凝聚在这一瞬间;图片编辑则把摄影记者所捕捉到的新闻信息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下媒体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多重复杂状态下的业态竞争,  相似文献   

9.
肖勇 《传媒观察》2008,(5):20-21
近来,新闻摄影界频频发生的“假照片”事件,让世人有点谈“照”色变,看到画面完美的数码图片就怀疑是不是PS了。Photoshop等数码影像编辑软件的强大功能,在成为摄影人最佳“助手”的同时,也为新闻图片造假开启了方便之门。一些人通过它轻而易举地对图片中的视觉元素进行移除、换位、缩放和增减,这要比他们现场抓拍一张画面到位的新闻图片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读者对图片新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电视和网络又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超越以往,报纸也鲜有独家图片新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图片新闻的版面处理,如果仍然固守“只要照片大”、“只要照片多”就会有读者的想法,而不在图片编辑上下功夫的话,就很难在众多报纸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报纸上来。 一张对图片编辑不重视的报纸,一定不是一张抢眼的报纸,不是因为它缺少新闻,而是因为它缺少图书编辑赋予它应有的光彩。因此,在读图时代的报纸中,图片编辑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图片编辑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报业的飞速发展,报业竞争的日益加剧,报纸愈来愈强化形象新闻,图片编辑的作用也就更加显得重要。在报摊前,一张报纸能不能让读者在几分钟内决定是否掏钱购买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报纸的版式和照片的使用。报纸首先要给读者一个崭新的形式,其中照片带动版式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照片在版面上要少而精,要用大。照片本身就是视觉新闻,大照片的视觉形象就会更加突出,充分发挥新闻照片的优势,具有强烈地视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少而精,能使版面干净、简洁、照片突出,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效果好。但并非新闻照片都是越…  相似文献   

12.
从这黑纱一般的照片背后,我们不仅看到一个民族哭泣的力量,更能看到一个民族再次崛起的背影。图片震撼人心。五位摄影师在地震灾区现场拍摄回来2000多张图片,各种视觉各样内容带着摄影师各自的情感表现着同一个主题:四川大地震。地震过后大地一  相似文献   

13.
熊杰 《青年记者》2007,(18):76-77
图片故事也称"故事性专题",图片故事借鉴了电视媒体形象生动、简洁直观的特点,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超过单幅图片,又兼有故事情节,更加切合受众的阅读心理,因此,在一些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图片故事由图片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其关键就是把数张单独的图片在逻辑与视觉上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和文字说明相互配合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在编辑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叙事主线、叙事主体和叙事时间这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毕洪 《北京档案》2004,(2):39-41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十七届西画系的师生与模特儿的合影,时间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照片所传递的信息,仍然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这张照片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是如此丰富,但它同时也就像一个谜团,躲藏在历史的深处,等待人们去破解。上海师大美术学院刘大鸿教授开始注意搜集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一切东西。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也对这张照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和他一起来追寻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要弄清楚这张照片是如何诞生的?揭开这张历史照片背后的秘闻。  相似文献   

15.
新闻图片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图片不仅直观地传达了新闻事件本身,更是构筑版面视觉中心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说,报纸版面能否好看、有冲击力,新闻图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报纸,新闻图片已经从"配发"的从属地位,上升到"必发"的重要地位.对于版面编辑来说,一幅好的照片就意味着一个好的版面,可谓是"一图难求".  相似文献   

16.
强势讲坛     
一张经典照片诞生在地下室,它注定属于2002年和阿拉法特。这应该是一张特意摆拍的新闻照片:蜡烛控诉着围困;手机在昭示声援,而冲锋枪则表现不屈。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72岁的人生遭遇已被完全勾勒和定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视觉新闻的不断影响,读者对报纸图文并茂、图文并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能否做到图文并茂和图文并重,图片新闻有没有视觉冲击力和可读性,是报纸能否吸引读者的一个关键因素。可是,打开我们的一些报纸,版面上的图片画面语言简单,版面编排形式呆板,说明干巴枯燥无味。先说画面内容。现在一些报纸上的新闻图片画面简单,缺少信息,摆拍造作明显:不是首长接见,就是会议合影;不是板报前学习,就是展厅里参观……这样的新闻图片可以不分单位、不分年头,任何时候都可以换个说明词拿来就用。对此读者怎能…  相似文献   

18.
魏璐芳 《今传媒》2009,(11):44-45
在日前的一些电视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摆拍和"情景再现"的画面.这种做法是否合理?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吗?在新闻报道越来越讲究真实的今天,应该如何来看待摆拍和"情景再现"?怎样处理好电视新闻摆拍和"情景再现"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张理想的《国家地理》杂志照片,必须清晰明确,构图平稳。”这是摄影师对图片标准的理解。作为照片,要求视觉;中击力的时候同时也要求有相当的信息量。仔细分析《国家地理》图片,它们非常注意光线和色彩。图片不能太复杂,太晦涩。曾经《国家地理》请某位玛格南图片社著名摄影师拍完的报道,最后被他们自己的编辑以难以读懂为理由而否定,  相似文献   

20.
光影魔术     
城市生活的纷扰和摄影表现的单调,已让我们对于车祸、水管爆裂等突发事件的新闻图片有些麻木。这张拍摄于自来水管抢修现场的照片,却巧妙地利用现场光线,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情理之中又超乎视觉想象之外的独特画面。明晃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