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司马迁的人物特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写,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被我国的读者和作家们认识和运用,虽然时间还不很久,但是如果根据特写文学的一些基本特征,从我国丰富的文学遗产的宝库中仔细鉴别一下,我们自然会发现这种文学形式,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如果我们认为我国先秦的历史文学著作如:“左传”、“国语”、“国策”中的某些篇章,已经具有某些特写的因素,那末,汉代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便是一部具有显著的特写特色的巨著。“史记”中的许多人物传记(包括“本纪”和“世家”在内),可以说是古代杰出的人物特写。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内容,文学的方法,据史传而敷演成文,是演义的一大特点,它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一种好形式。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五千年演义》,以历史发展之顺序为经,以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为纬,完整地以演义形式推出给青少年读者,此举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3.
当代“史记”──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及其作者张涛郑志东,靳纯刚,郝子房司马迁的《史记》,世人无不知晓,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特色也成为从汉到明23史修史的典范,如今,又一部继《史记》精华,承明清民国通史演义文学之后,被学者读者誉为"2...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23,(9):39-41
<正>本书以小切口显大主题,小故事书大情怀,以文学的形式引领少儿读者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典范。苗苗床、地窨子、草窝棚、一棵松、望海楼等塞罕坝“关键词”被融入到每篇作品当中,这些细节相互关联、首尾呼应,形成了栽树人的日常、坝上童年生活、塞罕坝动植物、今日美好生活等主题篇章,展现了坝上少年与塞罕坝共同的成长故事,兼具文学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正>本书以小切口显大主题,小故事书大情怀,以文学的形式引领少儿读者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典范。苗苗床、地窨子、草窝棚、一棵松、望海楼等塞罕坝“关键词”被融入到每篇作品当中,这些细节相互关联、首尾呼应,形成了栽树人的日常、坝上童年生活、塞罕坝动植物、今日美好生活等主题篇章,展现了坝上少年与塞罕坝共同的成长故事,兼具文学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出 于各种政治宣传的需 要和文学理解自身的蜕变,从前被 视为“小道”的小说逐渐取得了文 学主流的地位,对古代小说的研究 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 篇章。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无论是专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 是学术研究对社会造成的反响力 的强度,古代小说研究可以说都是 最雄劲的文学门类研究之一。一百 年过去,时逢世纪之交,站在中国 学术去从的十字路口的学者们掀 起了编纂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热 潮。就古代小说研究而言,近年来 不仅大量单篇“综述”、“述评”、 “回顾”类论文时见报刊,而且各 种专著也出了不少,有的是一部古 代小说名著的研究史,有的是古代 小说研究的通史。傅璇琮先生主编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史记》不但是一部空前巨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的许多篇章被人称作“古代的入物通讯和报告文学”。司马迁用他敏锐深邃的思想和匠心独运的手法,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形式,并影响和启迪着后世的文人骚客。《史记》中的人物篇章都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形象性,某些篇章还具有新闻性(作者写有他的同时代人),在写作技巧和  相似文献   

8.
︽数理化通俗演义︾评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秀兰梁衡所著《数理化通俗演义》一书,是一部通俗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作者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描述了数理化等科学家们在建造人类文明大厦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怒哀乐,人物生动,情节奇巧,别开生面。一、以科学的精神鼓舞读者数理化...  相似文献   

9.
孙毓修在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编译出版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我国儿童文学编译出版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建构特定的道德教育价值并易于为儿童读者接受,孙毓修在编译出版《伊索寓言演义》时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读者顺应策略:内容上增加了一些蕴含道德教育功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语言形式上浅显易懂;装帧设计上融趣味性、审美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孙毓修《伊索寓言演义》编译出版中的读者顺应策略对当代儿童读物的编译出版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当代文学的生存状况及对广播的影响。时下,人们对文学的挚爱似乎在慢慢“降温”,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追求正在“瓜分”世人的闲遐时光,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在悄悄改变。因为图像化和数字化的东西具有直观性,传递信息迅速,易于被人接受,使得当代人的生活像是以加速度在演进。对于繁忙的现代读者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轻松有趣的东西。于是我们不无忧虑:那一卷卷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那一本本追求深度和叙事迷宫的作品,在新世纪还能争取到几多读者坐下来静静地品读?毫无疑问,我们神圣而传统的读写方式正在面临高科技带来的多向位冲击。  相似文献   

11.
一、当代文学的生存状况及对广播的影响。时下,人们对文学的挚爱似乎在慢慢“降温”,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追求正在“瓜分”世人的闲遐时光,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在悄悄改变。因为图像化和数字化的东西具有直观性,传递信息迅速,易于被人接受,使得当代人的生活像是以加速度在演进。对于繁忙的现代读者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轻松有趣的东西。于是我们不无忧虑.那一卷卷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那一本本追求深度和叙事迷宫的作品,在新世纪还能争取到几多读者坐下来静静地品读?毫无疑问,我们神圣而传统的读写方式正在面临高科技带来的多向位冲击。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读图时代”的图文出版热潮中,文学作品采用直接图文出版或“旧书新出”改装等方式参与其中.文学作品的图文出版折射出读者浮躁的阅读心态、文学走向的大众趋势和出版社的经营危机.作为依托于文字而存在的文学形式,文学作品的图文出版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作品文字地位的削弱、读者审美想象能力的下降和读者群体的分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中国新闻出版网联合举办的“名家荐诵,好书给中国”——二十一世纪社新书宣传展示活动于1月9日在北京举行。五名在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知名专家对二十一世纪社的新书进行了自己的阅读阐发。二十一世纪社社长张秋林在会前致辞中对经销商们的一贯支持表示了感谢。他说,“作为出版社来讲,最根本的诚信不仅仅是生意伙伴间的诚信,要注重和讲求出版物内容的诚信,注重和讲求对读者、对社会的诚信,二十一世纪社的经营理念就是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竭诚为读者提供好书。今天这个活动的举办沿袭了我们这个宗旨。”在荐诵会上,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回顾了中国幻想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认为正因为二十一世纪社在整合幻想文学包括出版《鬼磨坊》、“彩乌鸦”等优秀作品上作出的诸多先见性的工作,才引起了后来中国幻想文学出版如火如荼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网上文学”是这几年发生的一件新鲜事物,由于它的形式集知识、娱乐于一 体,与现代人的观念、意识更接近,更能反应出现代人的心声,所以许多人又称它 为“精神快餐”。它的产生也是有其背景的。现代人在电脑边工作、学习的机会多 了、时间长了,自然需要一种东西来进行调剂、换一句话说,就是需要一种更好的 休息方式。于是“网上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往往是轻轻松松打开来,边阅读、边与 作者进行心灵沟通,遇到阅读障碍还可以直接与作者交流,甚至还可以与作者共 同探讨,真是其乐融融。对于作者,也能及时得到读者方面的反馈讯息,这…  相似文献   

15.
“行走文学”最风光最有影响的当属余秋雨的“千禧之旅”。这是由香港凤凰卫视策划的一次“行走文学”活动。当时,余秋雨等人以希腊雅典起步,驱车对西亚及爱琴海沿岸等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古迹进行考察,最后以日记体散文形式将沿途写作集结为《千年一叹》出版。作品推出后,火爆一时。 有评论家据此预言,如果作家“行走”之后,都能拿出象样的东两,加上出版社的支持,想必“行走文学”会风行起来,同时也可为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和浓重的人文格调。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出版社资助下的“行走文学”的简单历程。 199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邀请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这部《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苏联解体之后在俄罗斯影响最大的一部断代文学史,在俄罗斯的发行量已超过150万册。它以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全面系统地评介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历史,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把握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基本读本。书中所展现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图景,比起我们以往心目中的印象,更要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书中采用了新的视角和观念:对地下文学、侨民文学的系统研究,更是以往文学史所罕见。通读全书,读者将从中深深体会到一种非常独特而深刻的俄罗斯文化精神。 该书依据的…  相似文献   

17.
谭际源 《图书馆》1992,(6):66-66
笔者在图书馆工作近十年,感到公共图书馆有一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即部分持有惜书证的读者不按期还书或借书不还,在文学和综合外借处尤为显著,致使图书馆文献资料不能顺利在读者中流通:这些读者中有的因客观上的原因无法归还,有的则是原工作调动、参军,出国或离退职而将书带走。还有的读者借了工具书长期占用不还,最后干脆来个“舍”证“保”书。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将文学称为“人学”,精彩地道出了文学的本质功能。在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学画廊中,无以数计的各不相同的“人”的形象为其做了最为生动的论证。与其对应,有人将新闻称为“事学”,且不论这一概括是否全面、准确,但它也简练地道出新闻的基本特点,即一切新闻均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没有事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文学———“人学”,新闻———“事学”,这使我们清晰地看出二者的分野。然而,做为本文所述的人物通讯这一新闻文体,却在这分野上似乎兼备了文学的特征,写事也是写人,写人更是写事。但二者的重合毕竟不是“‘人学’+‘事学’=人物通讯”,它的重心仍必须落在它的以事实为基石的新闻种属上。清代金圣叹曾把《史记》和《水浒》进行一番比较后说:“《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因文生事却不然,只在顺着笔性走,削高补低都由我。”这位才子说出了史实和演义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颇给我们以启示。毫无疑问,写人是文学的优势。做为文学作品中的“人”,得益于“因文生事”的特性,使其可以顺着笔性,通过诸如虚构、集中、夸张等手法,而不必顾忌“脸是山西,嘴是山东”的囿于事实的窘迫,从而得到丰富与发展,塑造出富...  相似文献   

19.
晚报的文艺副刊是面向大众的,同时又要以文学的形式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因此,雅俗共赏是对它的基本要求之一。不过,我们通常所讲的雅俗共赏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每一个办报者都可以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其中的多种要素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在版面的组织编排中,如何具体把握“雅”与“俗”的程度和界限,还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新开拓──读《鸿沟与超越鸿沟的历程》张利群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是中国文学的主体形式和发展流向,从而决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性特征,决定了唐诗宋词的正宗、正统的地位。难怪外国人,甚至一些国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知有诗,而不知还有群星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