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代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蝇王》讲述了一群男孩子们在与世隔绝的海岛上的经历,以及他们在荒岛上如何堕落为野蛮人。作者把社会的缺陷归结为人性的缺陷,因此这本书是人性悲剧的寓言体。其主题是通过分析人性的罪恶来说明社会的罪恶。海岛上的物理空间,孩子们之间的社会空间以及他们的精神空间都折射出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文章将从具体存在的物理空间,人物构建的社会空间和表征叙事艺术的精神空间来分析威廉姆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中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并通过冲突来寻求精神上的救赎。  相似文献   

2.
当代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蝇王》讲述了一群男孩子们在与世隔绝的海岛上的经历,以及他们在荒岛上如何堕落为野蛮人。作者把社会的缺陷归结为人性的缺陷,因此这本书是人性悲剧的寓言体。其主题是通过分析人性的罪恶来说明社会的罪恶。海岛上的物理空间,孩子们之间的社会空间以及他们的精神空间都折射出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文章将从具体存在的物理空间,人物构建的社会空间和表征叙事艺术的精神空间来分析威廉姆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中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并通过冲突来寻求精神上的救赎。  相似文献   

3.
约翰·密尔通常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密尔却同时认为对"野蛮"社会实施的帝国统治具有正当性。密尔的帝国主义理论建立在其对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的划分及特定的社会阶段是与特定的政府形式相对应的基础之上。同时,由于他认为野蛮社会自身不存在从野蛮社会进步到文明社会的动力,所以,要促使野蛮社会进步,需要文明社会对它实施殖民统治或专制统治。但是,当野蛮社会在文明社会的努力之下进步到文明社会之后,密尔认为文明社会需要结束对野蛮社会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4.
约翰?密尔通常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密尔却同时认为对“野蛮”社会实施的帝国统治具有正当性。密尔的帝国主义理论建立在其对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的划分及特定的社会阶段是与特定的政府形式相对应的基础之上。同时,由于他认为野蛮社会自身不存在从野蛮社会进步到文明社会的动力,所以,要促使野蛮社会进步,需要文明社会对它实施殖民统治或专制统治。但是,当野蛮社会在文明社会的努力之下进步到文明社会之后,密尔认为文明社会需要结束对野蛮社会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5.
"文化生态"及其"价值标准"的相对性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生态呈现出多样性和世俗性。人们在社会转型时代心理上或行为上所表现的实用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解放,我们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革新的精神认知文明与野蛮、道德与人性、思想与教育、科学与文化,以适应时代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论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4):16-17
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的人性主题,讨论小说中人物的象征意义,由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影响分析人性恶的缘由,从时代背景、宗教教义和哲学发展角度阐述文明理性与野蛮专制的较量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瑞 《文教资料》2014,(16):94-95
在孟子所处的时代,有三种关于人性的论断: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有性善有性不善论及性无善无不善论。孟子跨时代地首次提出“性善论”,指出人生而有行善的倾向,这对中国道德文明乃至中国人的信仰精神有深远影响,《孟子·告子上》中孟子与告子对人性的辩论亦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孔子对人性的认识虽然简单到只有一两句话,但人们仍然是喜欢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寻找性善或性恶的痕迹。其实,孔子对人性的认识并未上升到善或恶这种本质属性的高度。孔子的重点也不在于探讨人性如何,而在于借此说明礼与仁的重要。孔子以习礼培养人的言行举止,以亲仁塑造人的思想灵魂,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提供了立论的前提和发展的空间,开启了儒家人性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人性善与恶的争论已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微妙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可以使人的个性尽情张扬,人性的善与恶会出现相互的转化。所以不能简单地界定一个人是善是恶,因为个体往往是善与恶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教育回归人性,指教育要基于与利用人性之真,达成人性之善,促成人完满的生命体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教育理论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是在全面把握人性与教育的相互意义及其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给予教育根本性、基础性、总体性的理论指导与价值引领,让教育更加尊重人性、更好地利用人性、更合乎人性,让人性在教育的作用下尽可能地向某种理想状态发展。教育活动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则是要踏上回归真实、走向至善、追寻智慧之路,尊重人的本性,贴近人性的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以美善的方式实现对人性的改善与提升,让教育主体全面占有自身的智慧本质,成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达成完整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2.
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协调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纵观历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各种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的产生和演变,都是以人性假设论为前提的。早期的管理者并不是没有意识到人在管理中的特殊作用,而是他们依据的人性假设前提有所不同而已。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学说中,对于人性的假设就有“人性善”、“人性恶”、“人性无善无不善”三种观点之分;而在现代西方管理史上,先后出现的科学管理模式、人际关系模式、权变模式就是分别从“经济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出发的。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人性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人性与道德具有本质上的相通性,这种本质就是视人之为"人"。在一定意义上,人需要道德来反映和表现人性,而道德的产生和存在又必须以人性为根基。人性之善是道德的本能体现,凸显精神之性是道德的人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卢梭颂扬人性"善",批判社会"恶"."善"的人性假设发展了教育上的"自然主义"倾向.但人性中的矛盾使"至善"变成"虚伪",成为束缚人的囹圄.对"善"的理论假设以及现实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理念的"虚假";误导出一大批与现实分裂的"人",延长了这些人的社会化过程;而这个漫长过程是以"人"的巨大痛苦为代价的.当今教育应从卢梭的"矛盾"中吸取教训,以减轻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库珀著名边疆小说《拓荒者》展示了“皮袜子”纳蒂·班波及土著印第安人“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同白人拓荒者“先进文明”社会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先进文明”的拓荒者变成了“野蛮人,”“原始野蛮”的印第安人却是真正的“文明人”。而纳蒂·班波“白皮红骨”的形象进一步表明要实现人类真正的发展,就应以尊重和维护自然发展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类自身的和谐共生为目的,走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6.
《大漠狼孩》是作家郭雪波的一部生态小说力作,小说故事以内蒙古草原为背景展开,作品通过离奇而神秘的叙写向读者展示了人与狼的紧张关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文明与野蛮,人性与"狼性"的冲突与生态思考,体现了浓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大漠狼孩》是作家郭雪波的一部生态小说力作,小说故事以内蒙古草原为背景展开,作品通过离奇而神秘的叙写向读者展示了人与狼的紧张关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文明与野蛮,人性与"狼性"的冲突与生态思考,体现了浓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艾特玛托夫认为人对自然态度的好坏是善恶的判断标准.本文拟从现实世界与自然世界鲜明的二元对立来阐释作者寓意在作品中人性应向善的旨意,人性的美好本该如同纯真的自然世界.人该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荣获多项奥斯卡奖项,备受瞩目。影片画面华丽绚烂,充满了童话色彩,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刻画,处处体现着幽默喜剧风格,然而主要人物古斯塔夫先生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情的。整部影片彰显的文明火焰与人性光辉令人难以忘却,正如古斯塔夫先生所说,"在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存在,这就是人性"。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迈过了漫长的发展空间,从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到今天体系无限发达的社会群体,一步步经历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刑罚也一步步由野蛮走向文明。从最初的肉刑泛滥到取消野蛮的肉刑;从死刑定罪的任意性到今天世界各国都在高唱废除死刑的战歌.这些都标志着人类的刑罚正在挣脱不人道的束缚,越来越贴近人性的要求。也在不知不觉问引导并反作用于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