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亲"是唐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唐代289年间,唐王朝曾多次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其规模之大,涉及民族之多,范围之广,在中国历代的"和亲"中都是罕见的。本文在对唐代的"和亲"事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认为唐代的"和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民族关系,促进了边疆开发,不仅对唐王朝有利,而且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不少专著或文章,在论述唐王朝灭亡的原因时,一般都归咎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没有深刻揭示唐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引起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长期的权力之争,导致国力的衰竭,丧失了抵御地方割据势力的能力,这是唐王朝衰亡的内在因素。而黄巢起义打破安史乱后一百多年来各类藩镇之间互相制约的格局,使地方割剧势力威胁中央政权,这是唐王朝灭亡的外在因素。当内外因素结合起来时,唐王朝也就灭亡了。  相似文献   

3.
唐王朝立国之后,一百余年间,经济一直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可谓是封建社会值得称颂的黄金时代.这里我们想就唐初的经济状况,贞观年间唐王朝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以及对新王朝实行这些政策的性质等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唐初的经济形势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在一段时间内,唐王朝虽然采取一些恢复生产的措施,但是国家还没有统一,战争还在进行.624年,唐军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辅公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了皇帝,是为唐太宗.从此,唐王朝开始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但是,李世民继位时,唐王朝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被后人誉为"诗圣"的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动乱年代,他的诗作把整个浩大动荡的时代与他的个人遭遇合而为一,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事实。其诗内容多为"忧患国家兴亡"、"关注民生疾苦"、"慨叹  相似文献   

5.
唐代设节度使职,实乃军国要政之创举。节度使的设置及其权势的发展演变,与唐王朝的治乱兴衰有着重要关系,且以唐后期尤甚。唐后期中央制衡地方的主要特征是"以乱治乱",这决定了节度使职存在的必要性;而地方节度使自身对其藩镇政治、经济的治理和改良则昭示其存在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唐后期节度使在削弱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在客观上维持着摇摇欲坠的王朝。  相似文献   

6.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代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王有攻伐,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几次主要的边塞战争如唐与突厥、吐蕃等都是唐王朝受到侵略后才予以反击的,其反击的政治目的是“保境安民”,其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唐王朝的防御与反击属于正义之战,反映唐王朝边塞战争的诗歌多是充满爱田激情的好诗。肯定唐王朝的边塞战争为正义之战,肯定唐代边塞诗为爱国主义的好诗,不会影响今天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都护府体制是唐王朝管理边疆地区的主要制度,但由于边疆政治格局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唐王朝对不同都护府的级别定位也不相同,有大都护府、上都护府、都护府之分。本文对安西都护府第一次晋升为大都护府的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不会早于麟德元年(664),那种认为在西州时最后一任都护也应该称之为"大都护"的观点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唐前期幽州军事防御地位的演变体现了幽州军事力量对唐王朝安全的影响与中央政权对幽州的管控。唐初由于幽州对河北局面的影响以及对突厥、东北蕃族的防御作用,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随着王朝的巩固,幽州军事地位下降,经历武后时期的东北蕃族叛乱,幽州军事防御再度得到唐王朝的重视与积极经营,成为防御东北的雄藩大镇。  相似文献   

9.
吐蕃王朝由藏族祖先吐蕃人于7世纪的唐王朝时期所建。该王朝与唐朝结成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它的建立者是吐蕃的杰出赞普(吐蕃人对王的称呼)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生于617年,死于650年。他的父亲是西藏高原吐蕃雅隆部落的赞普。据说,少年的松赞干布曾经剽杀狂  相似文献   

10.
杜佑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对唐初民族政策的继承;安史之乱后,杜佑重新思索中央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主张"严夷夏之别",提出:"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来则御之,去则备之"的边防政策,是对唐王朝所临困境的一种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1.
傅筑夫先生曾发表《由唐王朝之忽视农田水利评唐王朝的历史地位》一文,对汉代的水利事业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认为唐王朝不重视农田水利;终唐一代,没有兴建过大规模的灌溉工程,不修新渠,也不注意保持旧渠,只是由各道州府的地方官吏利用本地区的自然河流、川泽、陂塘修建一些地方性的小渠。但这些地方小渠都是修旧利废、小修小补,而不是有  相似文献   

12.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它不仅是唐王朝的藩属国,而且也是唐王朝的羁縻府州。面对新罗势力的日益强大,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大钦茂既对唐王朝频繁朝贡,也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交聘。这一时期,渤海国与日本相互交聘是由当时东亚政治环境决定的,同时也是渤海国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吐谷浑作为中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立国的350年间,是一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唐代之后,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关系对吐谷浑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相反,唐王朝正是看到了吐谷浑的价值所在,因而对吐谷浑的这种策略予以恰当的回应,这种策略反映在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较量当中,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吐谷浑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一、时期区分 唐代文学通常被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国文学的历史,大致是根据王朝的划分来把握的,但一个王朝再分几个时期,在唐代以外不太实行.仅这一点也表明这个时代文学的丰富、多样,只用"唐代文学"难以容纳.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曾说:"一般人爱说唐涛,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唐诗以其博大精深、包容万物、璀璨夺目的姿态出现在文学史上,史称其为"盛唐气象".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士人们都失去了盛唐时昂扬的精神风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痛定思痛,平心静气的孤寂与散淡.……  相似文献   

16.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王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本文主要梳理唐王朝与吐蕃在西域的争夺战争的历史背景、史实,以及唐与吐蕃在西域争夺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唐王朝前期,由于隋末乱世的历史背景及官吏的致仕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官吏年过七十而没有致仕。虽然他们中多数人为唐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高龄职事官现象是唐前期职官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怡 《中文自修》2012,(5):56-58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自西周建都始,十一个王朝在此留下了都城的历史残垣。无论是远古时代半坡人的村落茅屋,还是大一统王朝恢宏的皇家宫殿,无不是上演改朝换代的舞台。"秦中自古帝王州",周、秦、汉、唐的辉煌诉说着半部中华史,黄土哺育下的西安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宝库。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中后期藩镇林立,这些藩镇或依附于中央,或割据一方与中央对抗,致使唐王朝动荡不安。东南型藩镇是指控制荆南、湖南、福建、鄂岳、江西、淮南、宣歙、浙西、浙东等地区的藩镇。这些藩镇在广德元年(763年)至乾符元年(874年)的唐中后期这一百多年间,共发生十二起动乱。从时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德宗与宣宗时期。从空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浙西地区。东南型藩镇虽只有十二起动乱,但其动摇了唐王朝的主要经济来源,加快了唐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20.
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中,唐王朝在今青海东部设置鄯州是青海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鄯州由乎特殊的地理位置,凸现出其在唐王朝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重要地位不仅在政治关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