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区别自转周期是天体绕自身某轴线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公转周期为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天体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不相  相似文献   

2.
问 为何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答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月球的自转速度很慢,自转一次正好环绕地球一周,因此月球上的一天大约是地球时间的29.5天,巧球以固定面对着地球的状况,大概是月球诞生不久就已经这样,太阳系中地球以外其他行星的卫星,大多也如月球般,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一样长,这是因为行星潮汐力使卫星自转周期延长到与公转周期一致。 问 以前月球比较接近地球? 答 现在的月球、地球间平均距离大约为38.44万公里。46亿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有关万有引力与航天的问题也就成了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自然也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3个速度:发射速度、宇宙速度、运行速度;两个半径: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3个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与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4.
在教材"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章中我们经常需要利用一些常量,如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第一宇宙速度v=7.9km/s,地球的自转周期24小时,地球的公转周期365天,月球的公转周期27.3天等.这些常量中除了月球公转周期之外的其它常量大家都非常熟悉.由于月相变化周期为29.5天,即我们的农历月的时间(农历月29天与30天交替,平均29.5天),为什么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是27.3天呢?二者为什么不等呢?二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5.
1.自转模型:F引≥F向,r≤R 在自转天体表面上相对天体静止的物体,以天体自转轴七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的圆轨迹依附在天体表面上,角速度等于天体自转角速度.在天体表面上不同位置的物体,轨道半径不同,所需的向心力不同.向心力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另一个分力为重力.  相似文献   

6.
大千世界,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其中周期现象就是一种。比如在天体运动中,有恒星周期、会合周期、周期慧星、长周期变星、行星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变星的光变周期;在海洋学里有海浪周期;数学分析中的周期函数、周期叠加序列、函数的周期特性;物体的一部分、物理量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T表示的周期;生物的节律周期、视力周期;生命运动的周期,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科学发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365.2422天,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在变化,它的公转周期不是永远不变的。据美国航空航天局官方网最近公布的消息,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在无规律地越转越慢。十亿年前,地球自转一周只要18小时,也就是说,那时地球上的一天只有18小时,到现在一天却是  相似文献   

8.
1.我国市用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 2.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严格地,为23时56分4.1秒)。 3.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小时。 4.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分钟。 5.地球公转周期是365.24日(3.16×10~7秒)。 6.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是27.3日。 7.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76年。 8.氢原子处于基态时,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转动的周期为1.5×10~(-16)秒。  相似文献   

9.
既然2012年是一个与历法有关的特殊年份,我们就来谈谈它的特殊历法现象吧。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年,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月,指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日,指地球自转一周。尽管这是人尽皆知的简单常识,但用它们来准确计算时间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复杂的原因在于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天体运转周期的比例都不是整数,谁对谁都无法除尽。我们通常说的"一年12个月","一年365天",都是一个概数。实际情况却是,地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教版新课程标准地理教材P9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叙述道: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于生命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如何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小”这一句话?昼夜更替周期不仅与自转周期有关,还与公转  相似文献   

11.
1建立2种物理模型 天体有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无论是什么天体,也不管它有多么大,处理天体问题时,首先应把研究对象抽象成质点模型,人造天体直接看做质点;自然天体看作球体,质量则抽象为在球心.这样,它们的运动就可抽象为一个质点绕另一个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12.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的唯一原因吗?事实上,无论地球自转与否,地球上都会产生昼夜更替。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自转周期若与公转周期相等,则地球上对着太阳或背着太阳的点将会永远保持这一姿态,也就是说,是正午的永远是正午,是子夜的永远是子夜,从而没有昼夜的变化。这不就说明在地球自转时,也有无昼夜变化的时候。请看图1:图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也在自转,但它的自转角速度与公转角速度相等,地球在位置A时,参照点的地方时为午时,地球从位置A公转到B时,公转了90度,同时地球自己也自转了90度,参照点的地方时还是午时;同理…  相似文献   

13.
秦付平 《高中生》2010,(1):32-33
考点一:中心天体的相关计算问题 1、测天体的质量与密度问题 例1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衡度很大.现有一颗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1/30。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数G=6.67×10^-11·m^3/kg·s^2)  相似文献   

14.
1 一物一卫模型:一个是中心天体上的物体,一个是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卫星 例1 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某物体由距月球表面高h处释放,经时间t后落到月球表面(设月球半径为R).据上述信息推断,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率为( ).  相似文献   

15.
在"天体运动"学习中,牵涉的问题多、公式多,难以掌握.但仔细分析,这部分知识可归结为以下六个物理模型:一、"自转"模型地球绕地轴以一定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则以地轴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均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今年率先在湖北省进行了“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验.文、理科保送生共用一份综合能力测试卷,试题覆盖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八个学科.今年的试卷中有一道地理与物理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好题,现介绍如下:原回: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均为正圆,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如图1所示.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图1是相继两次满月时,月、地、日相对位置的示意图)求:月球绕地球转一周所用的时间T(因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故T恰好是月球自转周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球远离太阳现象,为讨论地球远离太阳与太阳自转变慢的机制,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建立了渐变地日潮汐能耗模型。基于此计算出以前不同年代的地球和所有行星对太阳的潮汐能耗、太阳自转周期、地日距离、地球公转周期和太阳自转周期变慢率等并总结出它们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和太阳形成初期,潮汐能耗比现在要高;从46亿年前到现在,太阳自转周期改变了约182 s,地球的公转周期改变慢了2.193×105 s,地球远离了6.935×108 m,公转半径改变了0.46%。  相似文献   

18.
陈长宏 《新高考》2004,(4):41-42
在天体运动中有这样的现象:两个星球绕它们连线上的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称为双星),这两颗星的质量并不完全相等,但悬殊不像地球和太阳那样大,因而二者在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作用下,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中心距离为R,其运动周期为T,求两星的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赵鹏 《甘肃教育》2010,(9):55-55
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前提下,物体在天体表面附近的重力大小可以认为等于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大小.设天体表面一个物体质量为m,天体质量为M,g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为天体半径.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们人类生活在方圆十公里视野的土地上,每天感受着日升月落,信仰着天圆地方。很久以后,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原来是在一个球形物体上生活,这个地球不仅围绕着地球公转,还在拼命自转,这产生了白天和黑夜;一昼一夜,我们计算着属于生命的时间……可是,地球为什么自转?太阳为什么自转?其它星球又为什么自转?我们却不多研究,一直视而不见。转动种种几乎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我们感觉很平常;水星的自转周期是58.8天;金星自转周期是243天,慢吞吞,比它的公转周期还慢;火星自转周期是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