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市里常见一种活动式组装的塑料笔筒,笔筒构成材料有:一张长方形塑料纸,一只塑料圆圈,一个圆形底面 (这些材料也可由教师自制 )。在教“圆柱”时,可用笔筒作学具,让学生先用笔筒的构成材料组装笔筒 (把长方形塑料纸卷起来作笔筒侧面,上底套上塑料圆圈作笔筒口,下底套上圆形底面作笔筒底 ),再让学生拆开笔筒,结合操作说说懂得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在具体操作之中进一步理解了圆柱的特征,并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是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命题、批改、讲评是教师的事,而选材、写作则是学生的事。其实,应该让师生互相参与到对方的各项活动中去。教师参与选材、写作。教师如果布置一道作文题就让学生去写,学生极有可能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我参与到学生的观察生活、选材中去。如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村子里,与学生一起帮助老人扫地、挑水,听老人们讲村里的人和事,我一边指导学生收集材料,一边自己动手记录材料。教师参与的另一环节是写“下水文”。我与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一同写作,与学生一比高低,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3.
高中英语阅读指导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三位”即目的、选材、任务,“一体”即思维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套“思考程序”,而不是零星琐碎的“技巧”和断章取义的题解。本文旨在通过几个例子,探讨材料制作、任务设计、思维指导的可行方法。一、开发教材资源,灵活设计任务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当有金庸小说里的那种境界:无剑胜有剑。路牌广告、包装说明、歌词经典皆可信手拈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制作成活的阅读材料,比如以下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4.
构骨叶脉书签制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构骨叶脉书签选材 “制作叶脉书签”这节课的前几天,我和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明确了实验“探究”的课题,并安排学生自己去准备制作叶脉书签材料。在准备这节课的日子里,我的设计思路中融入了“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这一天,我高兴地走进生物实验室上课,和我课前设计的一样顺利,学生完全处于主体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原本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选材和加工”.在我看来,单是“选材”所涉及的指导内容,也不是短短的一堂课就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选材”关乎“审题”“立意”“聚材”等诸多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后,我发现教材也只是蜻蜓点水地谈了“选材重要”“聚材要‘宽’”“选材应‘严’”“选材要尽量典型”等,而对“材料的加工”的指导,只是用“使材料更完整、更集中,突出材料的亮点”这一句话进行了表述,而对“究竟如何选材和加工”则只字未提.面对“选材和加工”这样一个“庞大”的赛课题目,我根本不可能在一堂课上面面俱到.于是,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与经验,我决定只选一方面或者一角度进行教学,以求“以点代面”.最终,我把授课方向和教学目标,定位在了初中作文写作素材的加工上,并以“我的初中生活”为例,通过对学生进行选材指导,总结选材原则和加工技巧,提高初中学生的选材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作文评改课中,对如何加强思想教育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下面以《记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的评改课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1.选好典型的讲评材料。根据当前的形势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教师选了《拒收礼物》和《回国》这两篇典型习作进行评改,习作涉及社会上的“关系网”或“出国热”的现象,有现实的教育意义,通过评改,对学生进行了“廉洁奉公”和“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出讲评的具体要求,渗透思想教育。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是:①选好材料,明确中心;②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评改课中,教师让学生按照要求,对上述两文进行评改,并提示可从选材优劣,思想内容,是否具体,写作方法等入手评改。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补充质疑法所谓“补充”,即在原文中补上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然后比较、分析,从而品味语言。例如,《最后一课》的高潮部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韩麦尔先生似有千言万语可并未说出。他到底还想说些什么呢?不妨让学生想像后补充上一段话,比较后定会感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探究质疑法即从文章主题、选材、详略处理、环境设置等方面入手,探索研究其妙处。例如,《孔乙己》中为什么将孔乙己的故事设置在鲁镇的酒店这个背景中?通过探究学习,即可透过作品看到那…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些教师在具体实施中对此却产生了误解,以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于是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按照预先的设计,提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去讨论、探究,去各抒已见,去见仁见智。教师则站在一旁,不管学生讨论的是什么内容,都不去干预,只要热闹就好;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都不去纠正,只要有个性就行。一位教师在上《陈太丘与友期》时,让学生举一个与“太丘舍去”中“舍”字的意义相同的词语,一个学生说“退避三舍”,教师也居然说“很好”;另一位老师让学生用“…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工程活动的难易程度,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工程思维。《小小工程师》一课,以“制作铅笔加长器”作为工程项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工程师工作的不同环节,于活动中发展设计思维、系统思维、迭代思维。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区级小学作文研讨会上,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以“瘾”为话题的作文。经过一番启发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的爸爸烟瘾很大,每天都需两包多烟,我劝了多次,终于被我劝止了,我准备写这个题目:《我劝爸爸戒烟瘾》。老师说:“好的。”有的说,我的外公有酒瘾,他的血压已经很高了,外婆不让他喝,他就偷着喝,我准备用这个材料写:《外公的酒瘾实在大》。老师说:“这个材料也好。”有的说,我有买书的瘾,每个星期都想买几本书,不买,就非常难过,我想写这样一个题目:《我的买书瘾》。老师说:“很好。”这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准备写这样一个题…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出差错。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故意设置“谬误点”,巧妙“示错”,即把字词写错,把话说错,却有着“曲径通幽”之妙。例如教学《一个苹果》(第九册独立阅读课文),为了使学生学习“怎样选择材料”(本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首先,我就用“示错”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为后面学习选材作好铺垫。新课伊始,我有意去掉“一个”板书课题:苹果。学生当即举手指出少了“一个”,我并没有马上纠正,却微笑着趁势说:“倘若这篇课文的标题换成《苹果》,可以吗?”这一问,可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学生私下争论,我要求他们仔细阅读课文后再回答。几分钟后,安静的教室活跃起来了,我抓住“契机”,让学生来“抢”知识。生:不能删掉“一个”,它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师:我认为不是,它只不过表明苹果的数量,标题中有与没有一个样。(我“坚持错误”) 生:这个词强调了苹果之少,我觉得还是不该删  相似文献   

12.
“九义”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新增“综合复习材料”共六篇。它们是:《高原红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难忘的启蒙》、《钱塘潮的形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风向袋的制作和实验》。在教材中安排这几篇综合复习材料,一是为了减轻教师选择和印刷材料的负担,尤其为各方面条件都较艰苦的农村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方便;二是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复习提供了系统的内容,避免盲目增加大量复习资料,增加学生负担。按照教材的编排体例,这六篇综合复习材料应该放在课文全部学完后集中使用,不应单独作为讲读课文用。这…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再设计教师首先要读懂教材,善于抓住教学目标,并且围绕主要目标设置教学活动,对教材进行再设计。如我在上《食物的营养》《、人的生长发育》《、消化器官》时,设计了4个内容,分别是《认识食物的营养》《、饮食与健康》《、选择健康食品与人的生长》《、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第一课时,从记“录我一周中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开始,讨论和交流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及辨别方法,进行营养成分的检验。第二课时,小组讨论并交流什么是科学饮食,教师提供淀粉、脂肪、蛋白质能量的资料及相应年龄段每天所需要的能量,让学生计算一周中食物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说教材本课是依照新《美术课程标准》和安徽省教科所新编教材精神创编的四年级下册教材《一起学篆刻》。这是一节以图案绘制、刀刻印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制作课,取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篆刻中的“肖形章”,其绘形、刻印的过程与传统的篆刻过程略有不同。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对制作材料的掌握情况,我在刻印的材料及印纹绘制的要求上做了适度的更改与调整。本课教学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篆刻的认识和了解。我在教学活动中将篆刻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独立自主刻、印的过程相结合,通过设置情境、场景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对第六册《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 ,给教师明确提出了教学建议 ,即“选材精当 ,是本文的最大特点 ,应作为重点讲深讲透” ;“第一课时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课时 :重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我在教学此课时 ,既理解上述教师用书所要求的教学思路 ,同时更注意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教《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实录。课堂上我首先对同学们讲 :“课前 ,同学们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进行了积极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将课文中包含的意思用一定的情境“设置”出来。情境设置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情感和认识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发挥情境“设置”的艺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利用教师自身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利用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非自然的无声语言。如在教学《少年闰土》第一段中“那猹却将身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句话,我就让学生比较,鉴赏“扭”字的背景。教师:“扭”与“转”的…  相似文献   

17.
一、变模糊评价为准确评价 例1:有位教师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教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相似文献   

18.
一、根据课文主题,设计比较阅读我们根据课文主题选择比较阅读的内容,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同一类主题的文章在选材、写法等方面的区别理解。比如,在学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后,我推荐学生比较阅读高中读本一册“雅致的居所”系列的两篇文章:梁实秋的《雅舍》、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教材中《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辞意双美的散文佳  相似文献   

19.
徐曼 《教育与职业》2006,(27):159-160
在制作《应用写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应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探寻制作的方法。在选材上,要有针对性,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在制作方法上,要体现交互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学生掌握;在制作内容上,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1、悬念导入法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切的心理特点,上新课前教师设计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悬念,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把学生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水的浮力》,课前教师让学生把小木块和小铁片等物体放到装有水的水槽里,同学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片沉下去了。教师问学生:“为什么铁片会沉在水里,木块却浮在水面上呢?”学生答:“因为铁重。”教师接着设置悬念,“为什么用铁板等材料制成的巨轮能浮在水面上呢?”这样学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这种探索情绪和心理状态中,开始诱导学生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