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7月至8月.我国应对了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四川“怪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而在这之前.我国分别应对了2003年的SARS和2004年的禽流感。围绕这三场公共卫生危机.我国的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危机报道也正始于2003年的SARS。通过对2005年四川“怪病”的危机报道.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中国媒体在公共卫生危机报道方面的前行轨迹。一、2005年的四川“怪病”与相关的危机报道 2005年6月24日,四川资阳市出现了第一例后来被称为四川“怪病”的病例。7月22日四川省卫生厅紧急发布消息称,6月24日至7月21日,资阳市收治20例不明原因疾病病人,目前有9人死亡。如此高的病死率.而病因却不明确.使得这场公共卫生危机迅速成为舆论和公众的关注焦点.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随即展开了相关的危机报道。媒体在报道中借用疫区民众的称谓将其称之为四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初开始,南方冰冻灾害、藏独分子破坏圣火传递、胶济铁路列车特大伤亡事故及阜阳EV71(手足口病)、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尽管我国尚未建立起紧急状态下的传播机制.但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传播禁忌的解冻,尤其经历了SARS、松花江污染等危机事件的历练,吸取了SARS流行前期信息屏蔽、失真和提醒不足等失误教训之后.政府与传媒均能及时公开信息,积极应对突发事件,迅速化解危机。过去在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危机报道传统下,媒体主要践行着有限的守望者角色,如唐山大地震的失真报道固。随着媒体监督意识的增强,观照反思失误开始见诸危机报道,如抗击SARS、  相似文献   

3.
幽尤 《北京档案》2004,(8):36-36
某档案媒体近登一篇题为<金奖是这样摘取的>报道性文章(以下简称"金文"),说的是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辽宁本溪看望贫困群众时,作者一幅题为"这就是咱们的总理啊"的金奖作品诞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孙奇茹 《青年记者》2009,(14):59-60
相比2003年对SARS的报道,国内媒体今年对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要迅速、透明得多,这也是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与媒体发展的结果。然而疫情爆发、突发事件降临时,也往往是媒体新闻伦理和原则受到考验最多也是最严峻的时候。在对甲型流感疫情的报道中,媒体虽较以前有所进步,但仍有不少违反新闻伦理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魏然 《青年记者》2009,(15):45-45
如2003年的SAES一样,甲型H1N1流感给中国带来了新一轮的公共危机;同SARS不同的是,媒体对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报道迅速减弱了危机给社会公众带来的恐慌。面对多为负面信息的重大突发事件.政府的信息越来越透明,使公众得以从权威媒体获知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黄宏莹 《报刊之友》2010,(2):103-104
一、危机报道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迭起,“9·11”恐怖袭击、SARS疫情、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国民众的关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这些事件的关注也与日俱增。这就给市场化发展的媒体带来了很好的报道素材。在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如何客观看待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SARS的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SARS报道的内容的研究与分析,较为真实和客观地探讨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SARS的报道倾向。本文选取了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家报纸作为研究样本,即《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详细分析了这三家报纸从4月16日至5月15日一个月之间所有关于中国SARS的文章,从文章的数量、内容和立场三个方面得出了相关数据和分析结论。并通过与其他媒体的比较分析,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三家报纸关于中国SARS报道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媒体在SARS事件前期报道中的集体失语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及时、透明、全方位的报道,中国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可谓是前进了一大步.但在进步之余,我们发现,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进入了比快、比多、比透明的阶段,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就可以看到有关的报道铺天盖地随之而来.这样,虽然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但大量重复的信息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和受众的恐慌.  相似文献   

9.
SARS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方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这些报道主要对中国处理SARS的做法进行批评,强调SARS在中国的蔓延与政治制度的相关性,中国的国际形象正在面临1989天安门事件以来  相似文献   

10.
在抗击 SARS 的战役中,我们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既为防治非典创造了良好氛围,也直观、明显地映照了一些同志仍在固守的某些传统报道理念、报道模式的弊端,从而彰显出了改进和加强石油企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成为石油企业报与时俱进、大有作为的新的转折点,成为增强新闻报道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良好契机。SARS 这面特殊的镜子启示我们,必须增加信息透明度,充分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面对涉众广、危害烈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举国上下,从政府到媒体再到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是加拿大和多伦多的经济和声誉,SARS似乎还在其次。这可能是多伦多疫情迟迟不能根除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量化方法对2009年《人民日报》"甲流"报道的媒体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民日报》"甲流"报道媒体框架由多种力量和因素参与建构,具有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特点,凸显了中国政府的权威性、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国际道义的努力,一改SARS时期被动自闭的形象。同时此框架视角比较狭窄,欠缺批评式和反思性视角,主题较单一,信源较狭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感染SARS的医务工作,王贺在2003年的经历并不能反映所有SARS患的遭遇。逝已经远去,而大多从SARS魔掌中逃脱的人在未来要面对的远比王贺更多。  相似文献   

14.
美国媒体关于中国SARS报道中的政治化倾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华盛顿邮报》近期有关中国“SARS”报道的文本分析 ,研究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政治倾向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公众危机事件如SARS、苏丹红、海难台风的出现,危机报道成为了新闻界的热点。作为一种新的报道内容,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在报道形式上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6.
期刊     
远东经济评论/9月18日/SARS:恐惧重来 面对新加坡最新的SARS病例,人们重新紧张起来。如果这名在医学机构工作的男子不是在实验室里感染了SARS病毒,那  相似文献   

17.
他们得了SARS,他们从生死鬼门关回来,他们能否被社会重新接纳?他们会成为一个SARS新族群吗?  相似文献   

18.
赵士林 《新闻界》2004,(4):58-59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危机高发期。危饥报道是现代社会中国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2003年发生的SARS危饥使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的许多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正确认识媒体危机报道的功能是中国媒体危机报道改革进一步深化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黔西南日报》在对冷洞村的宣传报道中,早策划、早部署、早落实,全力发挥新闻发生地的地方媒体在报道中的排头兵作用。 4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亲临黔西南州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最近的黄静案、高莺莺案到前几年的孙志刚收容案、海城豆奶事件、SARS危机等,这些事件都一度成为媒体和网络上的热门词汇.而之所以会如此,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网络和舆论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