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资本在个体行动和目标的达成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线性关系还是曲线关系却鲜有研究。本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的普遍信任具有边际效用型的曲线关系,亦即,随着社会资本的增长,其对普遍信任的效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便趋于平缓。这个发现对行动者及政策决定者在有关社会关系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的考量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秩序始终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探讨“社会秩序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上,信任进入了社会学家的视线。社会资本在本质上讲是社会关系网络,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人际关系;而社会学视野下的信任是根植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一种社会关系,信任关系的建立普遍以人与己之间的“关系”为前提来做出的关系判断和行为选择。“关系”是信任和社会资本的结合点,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信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必要因素,可以有效避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零和博弈现象,降低管理成本。目前中国的社会资本衰落,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社会中信任的减少。重构社会资本,有赖于传统文化的复兴、执政党的示例作用和法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4.
资源和信任:大学组织发展的关键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信任是大学组织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然而,大众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紧张和信任重建的问题.重构社会资本将成为化解大学组织资源与信任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中国传统信任文化存在着一些误解:一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少普遍信任成长的因子,二是认为中国人对陌生人和外人极度不信任或者说根本不信任。在建构普遍信任的过程中.市场是普遍信任产生并得以存续的前提条件,中间组织成为信任建构的组织保障,各项法律、规范的完善为普遍信任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信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社会资本特定形式的社会信任,以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1、创立与维护社会团结,整合社会秩序;2、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3、润滑社会交易与合作,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繁荣;4、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囚徒困境”现象。认识社会信任的这些作用,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社会信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反映一定文化价值观念的课程,是一种积累的劳动,体现了资本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一种文化资本.认识课程文化资本的内涵及其特征为揭示课程本质提供了多元的视角.课程文化资本是将反映主流文化意识的文化知识、技能与文化素养内化为自身的文化能力,在得到文凭和资格认定后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社会地位和象征权力.  相似文献   

8.
学校社会资本是指学校通过投资形成的、能为学校带来回报的、各种非正式关系的总和。学校社会资本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合作和工作创新,帮助学校获取更多稀缺性资源,促进学校走向"共同繁荣"。学校社会资本构建的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制度信任机制,提供基本的信任保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设施,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组织一些共同参与活动,为教职工提供发展信任、产生互惠的机会;不断强化信任主体自身建设,奠定学校社会资本发展的坚实基础;建立一些关系联盟,创造条件拓展学校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信任源于社会对大学进行学术传播、创造和应用的持续性期望,大学组织对社会需要和期望逐步满足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逐步获得社会信任的过程。信任能够简化大学组织学术活动和交往合作的复杂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大学组织的运作效率。大学发展过程中,学术传承需要信任来维系,学术创造需要信任来激发,学术团队需要信任来凝聚,大学组织的良性运转需要信任来推动。信任是大学组织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大学组织发展的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0.
大学的信任源于社会对大学进行学术传播、创造和应用的持续性期望,大学组织对社会需要和期望逐步满足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逐步获得社会信任的过程。信任能够简化大学组织学术活动和交往合作的复杂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大学组织的运作效率。大学发展过程中,学术传承需要信任来维系,学术创造需要信任来激发,学术团队需要信任来凝聚,大学组织的良性运转需要信任来推动。信任是大学组织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大学组织发展的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对于个人、群体合作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关系,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的增加依赖于社会网络、共享社会规范的完善和社会信任的增进。促进社会和谐,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增进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研究日渐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对其作用的认识以及在经验层面的运用上。社会资本研究的核心要素,诸如资源、信任、互惠、合作、规范和网络等,成为社会资本研究范式的共识,但诸多学者的侧重有所不同,因而学界对社会资本的理解显得较为凌乱。另外,学界对社会信任在社会资本中的位置,也难有一致的共识。笔者试图通过对目前已有的社会资本研究成果以及在其视角下信任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梳理,为探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资本研究范式作一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更是将社会管理创新列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政法干部如何研究和应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机型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和方法改造,事关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与创新进程。结合实践社会管理工作特色与实施继续教育的模式,有助于提高政法干部的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加速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和制度的构建,强化调处社会矛盾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笔者结合所从事政法干部社会管理创新培训的实践工作经验,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培训考核方式和方法等多重角度,对通过继续教育方式提高政法干部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源。它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本的建构需从以下方面努力:加强和密切人际合作关系;发掘传统社会资本的积极效用,对现有社会资本存量进行改造;利用制度创新增加现代意义社会资本的规模。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艰难时期,从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视角,对温州民营资本改革开放30多年创新转型历程进行理论分析后,有三个方面的发现:一是1978年以来温州民营资本闪亮的自发创新转型现实,与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互相映照,显示出一种实践过程对理论逻辑的经典演绎;二是无论是哈耶克所描述的自发社会秩序,还是温州民营资本自发创新转型的现实历程,都说明了自发社会秩序的演进和扩展过程就是一个自发、全面、持续、高效的创新转型过程;三是将自发创新转型的理论思考扩展对应到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可得到非常直白的改革启示——自发创新转型是我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是解释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泉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制度转型背景下泉州地方政府、人文传统、海外联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泉州社会资本在“泉州模式”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泉州侨乡的族缘社会资本、侨缘社会资本和业缘社会资本主要通过信任机制、信息机制和认同机制塑造了“泉州模式”“以侨资、侨力为依托”、“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为人们理解社会行为和分析社会地位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范式,然而作为资本的社会资本,并不象经济资本、人力资本那样易于精确界定和度量,根据韦伯的权力、声望、和财富对社会地位衡量的划分原则文章将社会资本分为政治社会资本、经济社会资本和文化社会资本,并对他们间的关系和划分的意义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how social trust influences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using prefectural level data in Japan. To this end, I constructed a proxy for social trust, based on the Japa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s. After controlling for socioeconomic factors, I found that social tru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long-term truancy i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Results suggest that social trust improves educational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